第一百四十六章 襄樊保卫战(6)
作者:蝶兰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4455

这一章,写了差不多六个小时,实在惭愧。

@@@@

好人不长命,坏人命很长。蒙古的雄鹰忽必烈十年前自称蒙古帝国可汗,汗号“薛禅可汗”,但未获普遍承认,他的弟弟阿里不哥在哈拉和林被选作蒙古帝国大汗,而忽必烈只有在中原开平自立为大汗。

于是阿里不哥与忽必烈开始争夺汗位。虽然忽必烈在这场斗争中获胜,但中央汗国外的四大汗国则因他违背大汗奄传统以及他的“行汉法”主张而纷纷与他断绝了来往,脱离了他的统治范围。至此,忽必烈的政权只包括中原地区、西藏和蒙古本土。只好于去年在一伙窃国大盗的帮助下建立元朝,成为元朝首位皇帝。

所以,忽必烈今年正式登基称皇帝后,马上把早已经到了大都的阿里海牙找过来,策划进攻南宋,把自己的领土继续扩大,然后才能抗衡来自阿里不哥联盟的反扑。

“臣阿里海牙叩见大汗,祝英勇的,英雄的,无敌的,伟大的草原雄鹰忽必烈汗万岁,万岁,万万岁。”阿里海牙不知道从哪里学到了这些四不像的称呼,朝廷上几乎所有的大臣都忍不住笑话起来。

忽必烈倒不生气,他手中的人才来自世界各地,称呼也是乱七八糟,倒也不值得让他生气,现在的忽必烈,头有点痛,海都老是想联合其他汗国和自己作对,而一个由懦弱的汉人建立的小国,打了几十年也没有攻下来。

阿里海牙知行省事、兼汉军都元帅,忽必烈也颇为重视他的意见,道:“阿里海牙请起,你千里迢迢从襄樊赶到大都,是否襄樊之事已经有了结果。”

阿里海牙连忙站起来,虽然他上大都之前,刘整已再三给他强调了要对忽必烈大汗尊重,行大礼,但要让脊梁比铁还硬的阿里海牙来说,跪着实在比死亡更加难过。

“微臣有罪,还请大汗处罚。”阿里海牙又要跪下去:“臣不察,中了汉人奸计,让我大元朝损失了上万水师,臣,该死。”

“胜败乃兵家常事,爱卿又何罪之有?”忽必烈摇头,道:“朕不但不责怪你,还要赏赐你。”

“哦?”阿里海牙被忽必烈的神奇打了一个措手不及,虽然早已知道大汗做事天马行空,跟南方的那个张贵有几分相像,但却没想到忽必烈竟然还要赏赐一个败将?

“爱卿虽损失了上万水师,但也让朕看到了我大元朝水师的希望。”忽必烈高兴,道:“我大元朝建立水师不到五年,但却能与宋军打了平手,甚至还占有优势,至于水师士兵,些许汉人,死了也死了,再招降就是。”

阿里海牙高兴得咧嘴,但太子太师、大司农,中书省议事姚枢皱了皱眉头,忍不住出列,道:“大汗圣人之心,仁明如此,生民有幸,难道大汗忘记了‘不杀一人’之言。”

十八年前,忽必烈在征伐大理时,姚枢等人建议忽必烈“不杀一人”,忽必烈接受了他的意见,姚枢常常记住忽必烈答应的这件事,有事无事都拿出来显耀一下。

忽必烈虽然有些不高兴,但还是要给老臣的面子,姚枢本是金朝人,天资聪颖,志向远大,以勤奋好学著称于世。三十八年前,姚枢与另一名儒士杨惟中北投蒙古窝阔台汗,得到赏识与重用,后来才成为自己的重臣。

“公茂言之有理,朕说错了。”忽必烈不愿意老臣受到委屈,连忙说道:“公茂仁义,朕不若已,朕旧日答应之事,今日一切照旧。”

姚枢热衷为蒙军的挥师南下出谋献策,为保存弘扬中原传统文化,特别是为程朱理学的恢复、传播并使之发扬光大,贡献了自己的全部聪明才智。当年忽必烈征召,自己慨然出山,乐意为元廷服务。忽必烈当年非常高兴,对自己“待以客礼”,并征询救世治国之大略。

姚枢自幼聪明,学识见人,哪里看不出忽必烈的敷衍之心,当年自己曾向忽必烈指出治国大略:修身,力学,尊贤,亲亲,畏天,爱民,好善,远佞。忽必烈当年大喜所望,对自己的才思惊讶不已,以致在以后的举措中“动必召问”,并让自己教授世子经书。

然而,这几年随着汉人的权力越来越大,军权越来越大,忽必烈对汉人也多防备起来,甚至元廷也出了不少莫须有的罪名,对自己也不再是言听计从了。

姚枢没有办法,只好拱手回列,道:“那微臣先替天下万民感谢大汗的仁慈,陛下英明,百姓之幸也。”

阿里海牙见忽必烈显然是支持自己,再上奏,道:“襄阳之有樊城,犹齿之有脣也,宜先攻樊城,樊城下,则襄阳可不攻而得。”

“诸位爱卿认为如何?”忽必烈捋了捋下巴几根胡子,得意洋洋,道:“伯颜你先说。”

知枢密院事伯颜是蒙古八邻部人。他曾祖父述律哥图在太祖手下当差,任八邻部左千户职位。祖父阿刺继承了他曾祖父的职位,并兼任断事官,伯颜自己算是在西域长大。今年年初旭烈兀派他去朝奏事,忽必烈见他长的很雄伟,说话很直爽,对他说:“绝对是当诸侯王臣的好料子,让他留下给我做事吧。”

于是他就留下为忽必烈处理国家的一些事情。后来忽必烈更是做起了没人,把中书右丞相安童的女儿给他做老婆,并说:“做伯颜的老婆,不令你的姓氏失色。”

安童木有办法,要知道当时安童可已经是中书右丞相,而伯颜不过是光禄大夫而已,想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已经升迁为知枢密院事。

“我大元围困襄樊已数年,据说城内已经到了人吃人的地步,若不攻城,恐怕士兵有惰。”伯颜出列,没有什么意见,现在不是他猖狂的时候。

“安童,你说一下看看。”忽必烈有点高兴,蒙古人动脑子越多,自己对汉人的依赖就越少……

安童乃木华黎四世孙。父霸突鲁,从忽必烈攻鄂州,忽必烈北还,奉命总军务。忽必烈今年登帝位时,把召安童入宿卫,为四怯薛之长,安童现在才十三岁,甚至比得上甘罗了。安童尊礼汉族士大夫,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积极协助忽必烈推行“汉法”。

“微臣认为我军应当加快攻城步伐?”安童人小鬼大,大声道:“去年以来,我大元朝虽然打败了八刺,占领伊犁河流域和喀什噶尔,留给八刺的只是河中地区。但据微臣得知,八刺的继承者们不过是叶密立河流域和塔尔巴哈台山地的海都任意废立的属臣,现在海都作为察合台汗国的君主采用“汗号”,并蠢蠢欲动。”

“所以,微臣认为,我军应该眷行动,攻占襄樊,然后顺江而下,直袭临安,统一南方以集中精力,准备对付蠢蠢欲动的海都”。

海都作为叶密克、伊犁河流域、喀什噶尔的主人和察合台诸王的宗主,正如忽必烈是东亚的可汗一样,他是中亚的真正可汗,忽必烈知道他的厉害。

“安童虽幼,公辅器也。”忽必烈称赞,对忽必烈来说,无论是对缅甸、大理、越南、南宋的征服远不如他要进行的平定元朝其余各支的战争重要,特别是对窝阔台的后裔海都的战争,海都统治着叶密立河流域和塔尔巴哈台山地的父系领地。这个蒙古人仍忠实于传统,过着他们民族的生活方式,与已经半中原化的忽必烈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在忽必烈的心中产生的隔阂也越来越大。

“仲晦,你说一下?”忽必烈作为一个伟大大汗,并不因为安童说中了他的心思而感到自傲,看着刘秉忠问道。

刘秉忠是邢州人。曾祖于金朝时在邢州任职,因此移居邢州。蒙古王朝灭金后,刘秉忠出任邢台节度府令史,不久就归隐武安山,后从浮屠禅师云海游,再后来他与云海禅师一起入见忽必烈,被留在身边商议军国大事,现在官拜拜光禄大夫太保,参领中书省事,才改名秉忠。

忽必烈之所以问刘秉忠,只是刘秉忠这人以天下为己任,事无巨细,凡有关于国家大体者,知无不言,言无不听。

“陛下,”刘秉忠尊敬,道:“微臣认为阿里海牙大人说得对,宋主弱臣悖,立国一隅,今天启混一之机。又言无襄则无淮,无淮则江南唾于可下也,所以微臣认为,陛下当迅速发兵南下,拯救万民。”

忽必烈越发得意起来,此时枢密副使张文谦也出列,道:“微臣也赞成攻城,陛下乃王者之师,有征无战,当一视同仁,不可嗜杀。”

张文谦幼聪敏,善记诵,与太保刘秉忠同学。张文谦身居高位,刚明简重,凡所陈于上前,莫非尧、舜仁义之道,忽必烈也只有点头。

待得众人三言两语把话说完,忽必烈才说:“阿塔海,你率领援兵前往襄樊,并督军攻城。”

阿塔海,逊都思人。祖塔海拔都儿,骁勇善战,尝从太祖同饮黑河水,以功为千户。父卜花袭职,卒。阿塔海魁伟有大度,才略过人。既袭千户,从大帅兀良合歹征云南,身先行阵。

众人自然领命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