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承畴挂着兵部尚书的衔头在宁夏严厉镇压兵变,西宁镇缺饷哗变军兵没有有效的组织,在洪承畴的军事压力下,哗变士兵纷纷南逃加入南边的起义军。
而起义军也没有一刻的停顿,分头席卷了整个关陇地区。其中张献忠部因为此时势力最大,吸引了不少哗变士兵和较小的起义军队伍来投,其中比较有名的是扫地王和太平王两支起义军部队。
扫地王廖惠是四川阆中人,自古阆中就是四川与陕西联系的交通要道,所以陕西的农民大起义也波及到了阆中,廖惠则是四川起义军中的代表人物。本来,他的部队也在转战到陕北后又去山西,成为三十六营中的一分子,可是因为地域的关系,他的部队在陕西、山西、河南都没有得到壮大,反而在连续的作战中被消耗,最终不得已投靠了有六万之众(有效战力不到两万)的西营。太平王候俊禄则是坚持在陕西活动的一支,连续遭到官军的打击,也是实力遽减,才投入张献忠的麾下。
此时,张献忠所部已经成为起义军中实力最强的一支。不过,要真论起战斗力来,经历了车厢峡战斗的张献忠很清楚:自己两万所谓的精锐正儿八经地摆开阵仗与官军拼,连人家5000人都打不过!因此,张献忠所部在起义军中反而比较低调,总是跟随其他部队作战,很少出头去强攻某城或者去硬撼某军。
受到李定国的影响,张献忠现在的算盘是尽量增加自己部队的装备质量和训练,而不是拉上去跟官军拼老命!也因为队伍壮大了,亲兵营左右两翼也各增加到了1000人的员额。实际上,西营真正的精锐就是控制在孙可望和李定国手中的这2000人。
九月,洪承畴抢在了秋收之前回师关陇。面对三边的官军精锐,起义军采取了东移的战略避而不战或者是稍触即走的办法牵引官军东西奔突。起义军各部都不愿意舍弃眼看到手的粮食,所以尽在关陇一带跟三边官军周旋。到了十月,关陇的粮食十之七八入了官军口袋,眼看无望的起义军才开始快速东出潼关到达豫西。这是农民起义军第二次大规模的进入河南,吓得河南巡抚玄默一天三个告急文书以八百里快奏分送北京和五省军务总督兼三边总督洪承畴处。
“七年冬,贼骑千余西来,立马西郭麦田中。已而大旗飘飏,遥望崖口而南,旌旗蔽空,甲光耀日,南尽南山,北尽河曲,波压云涌而至。惟闻马嘶之声,自朝至夜,连营数十里。”
透过河南的官僚地主文人的笔墨可以看到起义军进入河南时的壮阔情景。
起义军在南阳、洛阳间稍做停留后,又在盟主高迎祥的组织下兵分三路,一路往北过黄河直扑山西平阳;一路由武关经南阳地区进兵湖广襄阳;一路从河南西部的卢氏地区向东扫荡河南。不久,进入山西的义军又从河南怀庆地区渡河,南入归德府(今商丘地区);入湖广的义军也经郧阳、上津再度进入河南南阳。这样,绝大部分起义军又集中到了河南境内。
洪承畴大为恐慌,忙请求兵部从河北军、京师禁军、辽东边军和四川白杆军中抽调精锐合计七万余人,加上原来的五省、三边军队从四面八方合围而来,意图将起义军主力消灭在河南荥阳、洛阳地区。
崇祯八年(1635年)正月上旬,起义军主力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等部20万众避开猬集的官军重兵,从河南汝宁府的上蔡、新蔡一线攻入安徽颍州等地。十一日攻克颍州,原任兵部尚书张鹤鸣被处死。这时凤阳的贫苦群众听说义军到了安徽,为了摆脱明政府敲骨吸筋的压榨,主动派人来邀请起义军进兵凤阳。
凤阳,是朱明皇朝的龙兴之地,号称中都。明朝初年,朱元璋是很重视减轻农民负担的,特意免除了凤阳府的徭役、田赋。这位太祖皇帝出身穷苦,父母也安葬在凤阳的皇陵里,附近还有从小出家当和尚混活命的皇觉寺(又名龙兴寺),可以说,明朝初年的昌盛景象正是出身贫寒的朱元璋重视农业、减轻农民负担、兴修水利、抑制土地兼并才成就的。可是这位太祖皇帝想不到自己的儿孙公然背叛了他的立场,忘记了自己的祖宗是穷苦农民出身,在骄逸淫乐的生活中逐渐蜕变成了朱元璋当年反抗的阶级,只不过一蒙一汉的区别而已。
所谓的免除徭役田赋,到崇祯年间早就变了样。
凤阳人苦,苦就苦在这里出了大明王朝的开国皇帝,苦就苦在这里是中都,有皇陵和皇家寺院。没有徭役和田赋,但是各种造作营建的杂役却比别的地方多了几倍甚至几十倍!把这里的人民压榨的穷困潦倒。皇家的陵寝,巍峨的寺院,宏伟的中都宫殿与大量破产的凤阳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加上官府、守陵太监的层层掠夺,凤阳人的生活已经到了忍无可忍的极致!
崇祯四年十一月,南京礼部右侍郎钱士升奉命祭告凤阳皇陵之后写的奏疏里,就报告了凤阳地区衰败的景象:“凤阳号称帝乡,……臣入其境,见土地多荒,庐舍寥落,罔陵灌莽,一望萧然。尝咨其故,皆言凤土确瘠,在江北诸郡为下下,民居皆涂茨。一遇水旱,弃如敝屣,挈妻担子,乞活四方。而户口既以流亡,逋赋因之岁积。催征则绝其反顾,招集又疑为空言。有司束于正额,不得不以逋户之丁粮派征于见在之赋长。于是赔累愈多,而见在者又转而之他矣。此田土所以日荒,户口所以日耗,正额所以日亏,宿逋所以日积也。……不意祖宗汤沐之乡,乃有竭泽露根之象,心窃伤之。……今天下赋重政苛,民穷财殚,……而臣谓发政施仁,宜先帝乡。即特为蠲减,不过太仓之稊米耳。”
崇祯皇帝,这位立志中兴大明的皇帝是如何答复的呢?钱士升的请求并不高,蠲减凤阳的赋税不过是太仓一粟。可是,朱由检唯恐凤阳开了先例,各地起而效尤,因此他不作正面答复,只批上一句“其周恤民瘼事情已有屡旨”,用空话搪塞了过去。
实际上,作为臣子的钱士升还不敢说出事实的真相:是皇家把人民逼上了绝路!他不能这么说,从他的立场上就算是知道了也不会去说。君主专制的社会里,说这些话是九族全灭的大罪!
颍州府城里,李定国难得地偷了闲陪着秦燕柔出门买一些日常杂用的东西。
走到南门大街上,蜂拥着进城的老百姓闹嚷嚷地在守卫南门的前锋营袁升高的带领下去知府衙门找起义军首脑。哭求者、号泣者、大声呼喝者,把整条大街上的人们的注意力都吸引过去。
“看,中都来的,凤阳人拿着花鼓来做什么?”针线小摊旁边,穿戴还比较周正象个文士的一名中年人小声地说着,不过看到一身戎装的李定国立时住了口。
李定国早已经听到,遂转头过去对那文士笑了笑,道:“生既无望,惟有背中都故里来参加流寇求个爽快死法而已。”
那中年文士显然没有想到这起义军的青年军官竟然自嘲为“流寇”,以为对方是不满意自己的说话,故意反着说来将自己的军。现在,颍州可是起义军的天下,他们开仓放粮、镇压地主和官僚,颇得民心。要是自己的话说得不入那年轻军官的耳,搞不好扣个官贼的帽子也打进牢狱去,那可就冤枉大了。
想及,中年文士忙拱手道:“将军,小人失言,还望原谅则个。”
李定国感觉到身边的秦燕柔看了自己一眼,那目光里显然是劝阻自己不要伤害无辜的人。咳!李定国是什么人?怎么能够去伤害一个并没有说错话的人呢?诚然那人的话里有一些调侃的味道,但是没有错啊!
“先生多虑了。定国所说的都是实话。想必颍州、凤阳比邻,您比我更了解凤阳的情况。其实,我们起义反抗官府也是为了生存,或者是为了更光荣的死去而已。被官府骑在头上压榨而死不是男人的作为,男人就应该拿起武器跟不合理的制度对抗,改变不合理的现状。为此而死,余愿足矣。”说完,李定国还了一礼,陪着秦燕柔走进了旁边一家不大的布庄。怀里揣了许多历次立功的赏银和军饷,今天也要为燕柔买一些东西才是。
那中年文士立在街上愣了片刻,想了想也抬步走了进来,再次施礼道:“将军,可否借一步说话?”
李定国见秦燕柔的注意力都放在这布庄的货色上了,乃轻声在她耳边道:“燕柔先看着,我跟那位先生说说话,选好唤我。”说完,转头来向那文士点了点头道:“先生,请这边说话。”
两人走到布庄柜台的对面门口处,相互又打量了一番。
“不知道先生高姓大名?”李定国前世是做啥的?对人际交流这一套还是比较精熟,只是在情事上有些顾虑太多失了方寸而已。
“贱姓钱,名文直,字东易。将军不知道如何称呼?”那中年文士大约40岁不到的年纪,头扎文士巾,一身轻缎文士服已经略显的陈旧,不过依然干干净净、颇为平直。身材中等并不起眼,却在脸上出了彩。浓眉星目,鼻直口方,在略微有些瘦削的脸上,勾勒出一个饱学而落魄的书生样貌,又暗含着一股子英气、正气。
李定国对眼前的人大有好感,他看人不去看重衣服,而是看眼睛和举止。听钱文直一问,忙略微躬身道:“小将李定国,字宁宇,在八大王麾下充任中军亲兵左翼掌旗。”
钱文直愣了一下,他对起义军的事情是比较关注的,最近几天也没少跟起义军的军兵拉近乎,所以知道一些起义军里面的人物。而“万人敌”、“小尉迟”之名在起义军中早已传开,赫然是仅次于各营首领的起义军内新一代俊杰人物了。
“原来,难怪,难怪!失敬,小将军大名早已传遍颍州。想不到,想不到竟然这般年轻英武,也想不到三言两语就道出这世间乱象的根源。”钱文直再次拱手作揖,嘴里却显得有些慌乱了。
听了这番话,李定国也禁不住有些飘然起来。毕竟谁都喜欢听好话,千穿万穿马屁不穿乃是至理名言,何况眼前的钱文直并没有过多的去夸大呐。
好感立时增进了不少,李定国突然想,起义军中不缺乏那种陷阵冲锋的猛士,可文士骚人却是稀罕得紧了。不如趁机收纳几个随军充当文案参谋,今后要建立政权,少不得还需要这些读书人助力呢!
“先生气度不凡当是饱学之士,不过,恕定国直言。当今天下皇帝昏聩朝纲败坏,群臣只知道党争而不知道体察百姓改革政治,张阁部(居正)变法图强收效甚微,为何?朝堂上是党争,民间却是土地兼并、天灾连连,辽东屡战屡败、后金由此坐大成为强敌。内外交困之时,朝廷不知道变革制度,还地于民以安内;不知道强军图进,慑服四夷于外。改朝换代似乎已成必然,只怕这一次改朝换代会引来外族入侵,重现靖康之耻、土木堡之变,华夏民族又将因此饱受外族欺凌了。先生,古有范增、张良,都为一时俊杰,惟所事不同,才有张子房开汉八百年,而范老先生落得个郁郁疾发而亡的结局。当今朝廷外不能抗金,内不能安民,早已经呈现出败亡之象。后金、大明、起义军必然在三方角力之下决出雌雄。先生,明必亡,可后金和起义军谁将掌握天下呢?”
李定国的长篇大论显得很唐突,说是朋友间推心置腹的交谈吧,可两人刚刚认识不到一盏茶的功夫;说是在劝说一个中意的读书人加入自己的阵营吧,却并未明言;说是在一个外人面前展示自己的见识才华吧,这人跟自己又毫无关联,说了这些话等于白说。
不过,这些话在钱文直的心里的却引起了震撼。
当时的人们还少有把大明、起义军、后金三方的势力合并起来考虑天下的形势,也就没有意识到现在其实是起义军和后金在“联手”对付大明。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决定了老百姓只能去想起义军是乱党、必灭;朝廷是正统、必胜,却忽视了目前的正统皇朝当初也是农民起义出身发迹的。封建思想对人的桎梏可见一斑!所以,李定国轻描淡写的几句话才对有些见识的钱文直产生了振聋发聩的作用。
大明与后金是争天下,起义军和大明之间是争存亡!但是,这场争斗最终会演变成为民族之争!晋有八王之乱引来五胡乱华,唐有安史之乱引来胡族铁蹄践踏两都。而今,思想上承袭宋朝的明代,人们把后金很自然地当做是当初入侵中原的金军,把辽东的战争看成为汉族与女真族的又一次生死较量。
可这一次,增加了起义军这个变数……<div align=center><!--阅读面页章节尾部广告--></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