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义这种无厘头式的审讯方式将一切似乎都变得简单了,可是后面的事情他却并没有再参与到其中。当得知了自己心爱的外孙被人刺杀后,姚广孝的第一反应就是让人将杜义接到了朱棣赐给他的积翠庵中,这里守卫森严,能够绝对的保证杜义的安全。
谁也不知道凶名在外的姚广孝将会如何处理这件事情,可是锦衣卫的缇骑频频的在苏州的街头亮相却也可以看的出来这件事情的动静是如何的大。
已经过去十年了,可是建文帝的遗老遗少们却都在天下的各个角落里面默默的为自己心中的大业筹划着,这也正是上面那位的心头刺!甚至后世有人猜测朱棣之所以让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就是为了寻找建文帝!
虽然说只是虚惊一场,可是姚广孝却提高了警惕,而且马上就是八月份了,永乐九年其实并没有什么重大的事情要发生,如果非要说有什么重大历史事件的话,那就是郑和第三次下西洋归来,杜义的便宜老舅爷迎接舍利子归来了。
可是对于当时的学子来说,这一年却是一个大年,因为马上就是乡试了,这对于天下的学子来说无异于一个鱼跃龙门的机会,也正是十年寒窗无人问后一朝成名天下知的时刻,所以人们都是无比的关心的。
积翠庵虽然说是一个寺庙,可毕竟是朱棣赐给姚广孝地福地。里面的生活丝毫不必苏州城里面的大户人家差,杜义坐在后院的一个凉亭中,不时还有阵阵山风吹来,将炎炎夏日的暑气带走一些,亭中间地石桌上面是这个时代的冷饮----一碗冰镇的酸梅汤。
虽然听起来有些不起眼。可是在这个时代这样的夏日,能够喝上一杯冰镇的酸梅汤,那也是大富人家才能够的事情啊!只可惜的美中不足的就是姚广孝的要求太严格,来到这里地这些日子每天都要监督他读书备考,可谓是起的比鸡早,睡的比狗晚,每天都要捧着那厚厚的书卷,而且姚广孝晚上还要考较功课,比起在府学的日子那可是要严厉多了。
不过这些到也难不住杜义。倒也不是说杜义就是天资聪慧过目不忘,其实只要是经历过中国填鸭式的应试教育,谁来到这个年代也能够如鱼得水,说的偏执一点,比得就是背诵!当然了,想要在考试中榜上有名,书法文笔地功底也都是不可或缺的。
明初科举考试的程序和办法。大体上都是沿袭元代科举的旧制。考试内容以四书、五经朱熹、蔡沉等注本为依据以及考试经义、策等体制。应试的文章,分为起、中、后、末四个段落,各有二股即二比。文句排偶比对。
比与比之间用文句相联。最后以末比(又称束比)收结。各场应试文卷,均有限定的字数。后人都嘲笑八股,其实后世的考试又何尝不是呢,无论是英语作文还是汉语的文章都是有字数限制的,多好的初衷也可能发展成一个僵死地模式。
明朝科举考试,比元朝的旧例增加了考拟判语和诏诰章表等文体。四书义增为三道,经义增为四道,但各许减一道。经史时务策增为五道。许减二道。每道题目的答卷字数,减为二百字至三百字以上。
用最简单的比如来说,其实这些文章就是在框框里面玩填字游戏,你还要玩出奇妙和文采来,作为一个现代人,就算是如何的出彩,想要用文言文写出一篇词藻华丽,而且符合题目要求和字数要求的文章来,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只不过杜义的水平远在同龄人之上。再加上老师周近乎准确的押题,所以才能够在童生试中出尽风头,可是乡试却不是那么简单的。
早就知道自己不足地杜义也在很早以前就采取了措施,办法十分的简单,那就是题海战术!没有一定量的练习。任何学习方法都是空谈。这是杜义在以前学习中总结出来的一点。
今天老舅爷姚广孝给的题目是四书五经内容地题目:“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义”,
虽然说里面地内容杜义并不陌生,甚至意思也能够解释的清清楚楚,可是现在却要做地是文章,自然就不能那般的轻松了,在脑子中翻来覆去的思量了几番,随后才谨慎的落笔,夏日温度高,水分挥发快,所以很快上面的墨迹就干掉了,正待拿着自己试做的文章去让老舅爷评点,却看到一个小沙弥正转进了院子中,看到杜义连忙行礼说道:
“公子,佛爷请您过去呢。”
杜义笑着说道:
“走吧,我正好也有事情要去见老舅爷呢。”
之所以还要称呼姚广孝为老舅爷,因为实际上姚广孝现在已经是俗世人了,只不过他一直都过着僧人异样的生活罢了,所以才有人称呼他法号,而杜义却以辈分称呼。
到姚广孝的房间中,见过礼后,杜义开口说道:
“不知道老舅爷找孙儿来有什么事情吗?”
不过姚广孝却并没有回答他的问话,反倒是看着他手中的纸笑着问道:
“你手中是何物呢?”
杜义连忙将那篇文章拿了出来,说道:
“这是孙儿今天试做的文章,本来说要拿给老舅爷看到的,正好您让人找孙儿,所以就带过来了。”
姚广孝从杜义的手中结果来那篇文章,大略的看了看,眼睛里也有些赞赏的光芒,随后看着杜义说道:
“看得出来这些日子你也进步不小。文章比起从前有了很大地进步。”
夸奖谁不愿意听到呢,更何况是姚广孝这样的牛人,不过一时不免有些喜形于色,这看在了姚广孝的眼中,有些担心杜义信心膨胀。所以接着说道:
“不过里面功力却还是有些欠缺,所以你还是要抓紧时间,努力的温习,千万不要夜郎自大,落个名落孙山。”
虽然心中有些不太相信,可是杜义却还是收起了笑容,一本正经的看着姚广孝说道:
“老舅爷地教训,孙儿谨记于心。”
姚广孝点了点头,随后叹口气才开口说道:
“育德。从西洋回来以后忙活完舍利的事情,本来以为在你应考前能够帮得上你,可是谁知道今天我接到皇上的旨意,说是让我回去呢。”
听到姚广孝这样说,杜义连忙笑着说道:
“那是老舅爷皇恩正隆,功课的事情,孙儿知道抓紧的。一定不会让老舅爷失望。”
姚广孝也只是有些无奈的点了点头,现在朝廷上的事情他错综复杂,他是真的不想插手其中,本来以为自己这次航海归来能够有一段的空闲时间,顺便和自己地外孙联络感情,可是谁知道却还是接到了招自己回京的旨意,真是有些无奈。
姚广孝总算是走了,不过杜义却也并没有轻松多少,马上就是乡试了,不努力是不行的。不过好在他也不是那愚笨之人,功课总算还是能够应对。
按照惯例,朝廷的乡试是在八月份开始的,现在是永乐年间,一切和洪武年并没有太大的区别,所以乡试也还是集中在应天进行,不过后世因为考生增多慢慢的在各省地省城也都有了举办乡试的资格,当然了这些都是“将来”的事情了。
每天早起起来以后都是练习拳术随后就开始一天的功课,因为姚广孝已经赴京了,所以偶尔也还是放荡一下自己。可惜的是这种好日子并没有过上多少天。
姚广孝虽然说去往了应天,不过对于杜义却并不是十分的放心,在他的地盘上安全是没有问题,可是寺院中都是出家之人,好的是清静。虽然说还有一些保卫的兵士。可是却没有一个能够督促杜义功课的人,所以他干脆一封信让杜义提前来应天了。
现在杜义已经不是以前地穷书生了。虽然说那个便宜老舅爷教训他不要再涉足商业上的事情,不过银子却总是有的,而因为上次地袭击还逗留在苏州的徐军也接到了北镇抚司最新的调令。
六月底的苏州正是炎热的时候,天早早的就亮了,而碧螺春茶馆今天也破例提前热闹了起来,一辆马车停在了楼下,几个伙计都站在一边随时听候命令,而现在的掌柜杨德喜却跟在了杜义的身后,不厌其烦地说道:
“老爷,您吩咐的茶水我都让他们给弄好了,按照您的吩咐里面放了蜂蜜什么的,哪些冰块都放在哪个木桶中,还有楼里面那些厨子连夜赶制的点心也都放好了……”
“杨掌柜地,我只是去苏州,而且路上还有徐千户照应没有问题地,你给我准备那么多的吃食,哪里用地了啊,好了,好了,你赶紧回去歇息一下,等下就要张罗着开门了。”
杨德喜却只是一笑,随后将手中的点心盒子放在了马车上,看到这个杜义也只是微微摇摇头,没有再说什么。
在短短的一年时间内生意红火了,连带着杨德喜家里面也直接跨越了温饱大踏步地进入了小康,感恩的老杨头对杜义自然也更加的忠诚了。
等人将东西都准备好了,杜义转头对身边的徐军笑着说道:
“请吧,千户大人。”
徐军连忙摆手,笑着说道:
“这等玩笑还是不要开了,育德还是开上车吧。”
当太阳升起的时候,苏州的城门也已经大开,在这晨曦中,杜义奔往应天去了,他终于开始接触到大明权利层了。 <div align=center><!--阅读面页章节尾部广告--></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