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门关之战已经陷入僵持,葛礼所率领的九百万军队,在第十八次进攻受挫之后,军心已经开始萎靡,葛礼不得不下令暂停进攻。而葛礼进军之前就十分明白,征西军真正的主力军团如今已经全部都被调去攻打龙潜谷呢。
相比而言,龙潜谷,其东关守军比较薄弱(真不知道他们是从哪里得到的情报。),而且城墙相比天门关城墙比较低矮,并且谷内是平原,李霁老元帅有一定的信心攻下龙潜谷。他的计划是,通过龙潜谷,进而直入富庶的天岭北道和天岭西道,以这两道的资源以战养战,作为焱周帝国军队进攻瀚国的根据地。
龙潜谷之地,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谷旁之西为龙脊山,谷旁之东为龙骨山,龙骨山海拔要高于龙脊山,谷底则是平坦的、土壤极其肥沃的平原地带。谷内有一河流,名唤龙潜河,其源头源自龙脊山和龙骨山之上的山泉溪流,河水清澈见底,水质甜美可口。依山傍水,有一座城池,其名曰龙潜城,城池总面积达六千八百平方公里,城内人口约为两千八百五十五万,因为龙潜河横穿过城池,将龙潜城一分为二:河水之北为龙潜北城,约占龙潜城总面积的三分之一;河水之南为龙潜南城,约占龙潜城总面积的三分之二。龙潜城,还是龙潜县的政府驻地,管辖着周围二十八座小城或者乡村。
李霁,率军驻扎在龙潜谷东关口外三千里处。他如今已经年方七十,若不是他的修为在地境三重天,恐怕他早就因为伤痛而死呢。他两鬓斑白,身体却很魁梧,想起自己自从创建征西军以来,一直便在前线作战,很少回家。如今,他只是想,在自己尚有战力之前,打开通往瀚国的通道。至于朝廷中那些昏庸无能的官员,会如何进行之后的布置,他已经无能为力呢。不过,他相信,作为把持朝政的摄政王姬冥,绝对对瀚国那肥沃富庶的土地垂涎三尺,只要把通道打开,那位野心勃勃的摄政王,肯定会继续入侵瀚国。他如今能够做的,也就只有把眼前的龙潜谷攻破呢。
三月十六,征西军主力开始攻打龙潜谷东关。瀚国东关守将魏坤正率领着他的六十万守军坚守东关城墙。他得到的命令是,坚守东关三天三夜。面对着十多倍的敌军,连绵不绝地进攻,年仅二十八岁的魏坤却十分沉着冷静地指挥作战。他很明白,帅府对于自己坚守东关的目的。只有坚守,只有血战,才能够让李霁老将军,这个老狐狸上钩。
而李霁,看着久攻不下的东关,他并不觉得异常。因为他知道,瀚国军队的战斗力以及战斗意志。虽然攻城军队损失惨重,但是到目前为止,征西军的损失完全可以忽略不计。根据线报,驻守城关的军队只有二十五万(焱周的情报部门真是太准呢!),而他自己粗略估计,城关守军应该高于三十万,但是绝对不会超过四十五万。只可惜,这便是他失败的开始。他所谓的那些情报,都不过是从瀚国百姓那里打听到的罢了,而瀚国的老百姓根本就不会随意透漏自己国家的情报。再者说,焱周派遣到瀚国的探子,他们几乎一进城,就被老百姓通知给了当地官府,那些探子的一举一动皆在瀚国官府以及百姓的掌握之中。故而,焱周朝廷依靠着从瀚国传送过来的虚假情报,根本就是完全不了解瀚国,他们只知道瀚国富庶、人口稠密,却对瀚国军心、民心根本就是一问三不知。在战场上,知己知彼才是取胜的基础。而焱周军队根本就是知己而不知彼,他们能够打胜仗,那才真是见鬼呢。
东关的战斗,依然是那么的血腥,残酷,东关守军根本不顾伤亡地与敌血战。魏坤看着如同蚂蚁般、密密麻麻的敌军,他却不由的为这些敌人感到一阵惋惜。他心中计算着自己手中有限的兵力,并且还保证自己手中拥有预备队。三天三夜,东关城墙直接被敌我两军的鲜血染成了红色。而魏坤也接到了撤退的命令,他一方面立刻命令大部军队携带伤员毫不犹豫地撤离东关,进入龙潜谷地底下四通八达的地道;另外,他亲自率领一支精锐部队伪装成败军,向谷内撤退。
“禀告元帅,我军攻占东关。”一位将官进入大帐,禀告道。
“那东关守军去哪里呢?”李霁问道。
“禀告元帅,根据搜查得到的情报,敌军是因为伤亡惨重,得到命令撤退的。”那位将官说道。
“很好,立刻传令吴靖将军,令其率领本部骑兵,追缴残敌。”李霁命令道。
“诺。”将官领命而去。
“恭喜大将军,我军终于夺得一次大胜呢。”身旁那些将军们贺喜道。。
“现在还不是高兴的时候啊!“李霁摆了摆手,继续命令道,“来人,将本帅帅帐建在城关。”
三月十九,李霁背对着朝阳,往西看去。那里是一片平原地带,那条波光粼粼的龙潜河,似乎并不知晓这里之前发生了一场大战。他心中泛起一丝担忧,根据汇报的伤亡数字,之前三天的战斗,总共伤亡了近六十万人。敌人的顽强以及战斗力,简直是太强悍呢。虽然,敌军已经败退,但是一想到,自己麾下的军队还要继续攻打龙潜城,以及攻打龙潜谷的西关,恐怕征西军的伤亡将会非常惨重。不过,他还想到,自己这九百万征西军,不能全部都进入谷内,所以他决心预留下三分之一的军队留守东关关外,其它三分之二军队进入东关关内。这无疑是比较正确的命令。因为,作为李霁的老对手,宗岱老元帅、赵兴老元帅和霍天佑老元帅,他们的最终目的,可是彻底围歼李霁手中的征西军全部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