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大漠孤烟
作者:明渐      更新:2020-01-03 11:23      字数:2999

<!--divstyle="color:#f00">热门推荐:

……

长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渡玉门关。

……

一首《凉州词》,形象地说明了,凉州,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高原环境,地势海拔很高,人烟稀少,群山环绕于孤城两侧,旅人们不用去吹羌笛抱怨杨柳迟迟不绿,因为此地一片荒凉、孤峭冷寂,春风,根本吹不进玉门关中。

凉州,大周国重要的边塞之州,大部分区域都是戈壁荒漠,缺乏降雨,农业结构为半农半牧,经济发展落后,多民族混合杂居,且西部边境,直面两个游牧王国:一为西北草原上的“突厥国”,二为西南高原上的“吐番国”。

这两个国家,是目前大周国最主要的两个边患,常年犯边,尤其是在三十年前,大周国打通甘泉走廊,控制了西域地带,重开丝绸之路后,围绕西域这一战略要地的霸权争夺,三个国家,展开了连年不休的战争。

不过,三个国家中,以大周国势最盛,多次惨败、长期遭到压制的突厥、吐番二国,不得不联合起来,结成同盟,在西域、甘泉走廊等狭长地带,两面夹击,给大周制造了巨大军事压力,围绕一些重要军事要点,三国反复进行拉锯争夺,一直僵持不下。

故而,为了维持丝绸之路的畅通和西域霸权,大周朝廷,在西域至凉州一带,部署了一支总人数达30万的庞大军团,这支精锐军团,主要由良家子弟构成,少部分是流放充军的罪犯。这支庞大军团的将军和士兵,长期驻守边关,时间短的有三五年,长的有二三十年。

且因边关战事不休,大多数的将士,自离开家乡那日起,便在此落地生根,再也没回过家乡。

……

周鸣一行人,进入苍黄一片、处处荒漠的凉州境内后,偶尔听到远处传来的悠扬羌笛声,边塞风光、大漠风情,让周鸣一路来诗风文风大变,才思泉涌,有时一天能写十几首边塞诗出来,诗词产量,颇为惊人。

银州,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节点,周鸣等人,在此州,跟着一支拥有上千头骆驼、以贩卖丝绸为主的商队,顺着一条古道,一路西行,跋涉两千余里,前往边关重塞:玉门关。

跟随商队行进的过程中,想了解一些情况的周鸣,和那些贩卖丝绸的商人们,混了个脸熟后,经过几次交谈,对于丝绸之路,周鸣的脑中,有了更加直观清晰的认识。

这些商人,为什么不辞辛劳,冒着沙漠缺水、马匪遍地、敌国劫掠等等危险,不远万里,脑袋别在腰上,去异国他域,贩卖丝绸呢?

利润,百分之一千的利润。

在比西域更西的极西诸国,一匹丝绸,比同等质量的黄金还贵,丝绸商人们,只要成功贩卖一趟,就能满载金银而归,只要干成一锤子买卖,下辈子,基本衣食无忧。

所以,巨额利润的吸引下,即便每十个丝绸商贩,只有不到五个能回来,却还是挡不住无数商人,倾尽家产、放手一搏。

而且,这些丝绸商贩,大周朝廷也会予以保护,有些大型商队,当地驻军,甚至会随行护送,也会不定期地,清理商路周边马匪,维持这条丝路的总体通畅……足见朝廷重视。

对大周国而言,丝绸之路为什么如此重要?

周鸣认为,还是因为大周国缺乏金银所致,甚至连铜钱也缺……各类流通货币的紧缺,严重限制了国民经济的良性发展,所以不得不打通丝绸之路,用丝绸,从国外换取大量金银。

所以,对这些勇敢无畏、利国利民的丝绸商贩们,周鸣颇为尊重,还专门写了几首诗,赞扬这些商贩,通过这些诗,有几位丝绸商贩,突然得知,他竟是名动天下的子华先生时,霎时激动不已,随即全营震动!当晚,他们就从骆驼背上,把最好的那十几匹丝绸取了下来,搭了一顶丝绸帐篷,还安排了两位最美艳的胡姬,入账服侍,以极高之礼对待……周鸣推辞不行。

享受种种优待,很快成为商队中,最受瞩目之人的周鸣,心里颇有些后悔,早知如此,之前就不应自己的真名透露出来了,名人也有名人的烦恼啊,要是全天下的粉丝,都狂热追星到这种程度,那他差不多可以选择隐姓埋名了,不然,他的正常生活,都会受到严重影响。

两千多里的路程,周鸣和这支商队,走了一个多月,路程的后半段,还遇到了一伙人数足有千人的凶恶马匪,这伙马匪十分狡诈,在凌晨发动袭击,欲一口将这支商队整个吞下,不过,隐隐听到马蹄声,苏醒较早的周鸣,马上叫醒了众人,因为他提醒及时,结成厚实圆阵的商队,以十分轻微的损失,成功击退了马匪。

击贼过程中,借来一张三石硬弓的周鸣,张弓搭箭,箭无虚发,连续射杀了十五位马匪头目,令己方士气大震、连连欢呼,商队不仅击退了马匪,还追杀数里,缴获马匹上百。

……

“这里,便是玉门关了么?”

一通体由黄土垒成,城高约十米、周长近十里的城池,呈现在了周鸣眼前。

城池周边十分荒凉,四周土只的红光满面,指着周鸣大笑:“好你个子华先生!老夫原以为你是个才华横溢、狂傲不羁之徒,却想不到,你也会拍别人的马屁……哈哈哈,笑死老夫了!”

老者笑声如雷,震颤屋瓦,纯然不像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

而这位老者,真是有“大周战神”之称,十五岁起随父从军破贼,历三朝皇帝,参加数十场大战,大胜无数,灭国数个,从没打过什么败仗的苏烈苏定方将军。

不过,老将军虽然战功赫赫,但也有些功高震主,所以一直得不到朝廷大用,他就像是一块砖般,哪里需要往那搬,所以,但凡大周国边境何处有警,局势有向糜烂发展的情况下,派战神苏烈出马,成了朝廷上下,下意识的选择。

对于朝廷的这些安排,苏烈将军都无怨无悔,五十年间,从北到西,从西到南,天下多州,都留下过这位战神的征战痕迹,且这位战神不好钱财、治军严谨、爱兵如子,不仅深受士兵们的爱戴,大周国千万百姓心中,也有非常正面良好的印象。

周边敌国,对他又敬又怕,到了多次犯边,一旦听到苏烈将军来了,就下令撤军的程度。

所以,在这位令人敬重的老将军面前,周鸣丝毫不敢摆他“子华先生”的谱,反而侍之以长辈之礼,恭敬对待。

苏烈对他这种态度十分满意,被他不时几记马屁拍下来,更笑的合不拢嘴,引以为忘年之交,之后,两人便经常探讨行军布阵和战争取胜的要素要诀,有时也会争的不可开交,如他听到周鸣形容的一种武器,只要装备一万人,便能正面击溃十万人时,老将军大叫荒谬,要真有这种武器,他还用苦苦驻守在这边关苦寒之地?早就带兵横扫草原、踏平高原,把突厥、吐番二国,给速速灭了……

诗词文赋方面的话题,两人则很少讨论涉猎。

两日后。

相谈甚欢的老少两人,叫上了一些人,一起骑着马,出了玉门关,欣赏了一番塞外风景。

站在一高大沙丘之上,微风拂面,看着眼前黄沙一片的大漠风光,落日夕阳下,大雁北飞,不远处山头上,升起的一道近乎垂直的浓烟,顿时来了灵感的周鸣,作诗一首,当场写下了“征蓬出魏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千古名句。

然而,这首诗作出后,并没有引来一众喝彩,周鸣转头看去,却发现老将军和几名副将,俱一脸严肃,死死看着那柱漆黑浓烟,待其连续升起了三次以后,一旁副将拱手对老将军说道:“大总管,狼烟三柱,敌军当在十万人以上!”

“回关,擂聚将鼓,备好粮草兵械,准备出征!”气势完全变了的老将军,一瞬间,下达了多道军令。

“诺!”

众将齐齐称诺!

……

半日后,一探马入城急报:“报!吐番伦赞钦率兵十万,猛攻石头城,石头城守将张远,请大总管发兵救援,五日内,援军务必赶到!”

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