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添宇这么说,郑泽听了心里大感安慰,心想这杨氏兄弟可真是我的知己啊,他竟然如此直接了当地表达支持我的意愿,这我得好好加以利用啊。他心中狂喜之下,声音立时都变了调:“杨家不愧为儒林世家名门出身,一抬手一投足都遵循着纲常礼法,实与俗儒庸士之流截然不同。杨家的这一片深心真意,郑某永铭于心、没齿难忘。”
杨添宇也赶紧起立向郑泽施礼:“大公子,我们杨氏一家永远都是你的支持者,我们永久站在你这一边,但此事只能你知我知,不能宣扬出去!”郑泽双目之中泪光盈动,深深地正视着杨添宇,暗暗咬紧了嘴唇,默默地、缓缓地点了一下头。
北方人都喜欢喝酒,尤其在关西出生的人,酒更加离不开身,因为关西苦寒之地,不喝酒无以驱寒。杨浩一就在关西的武威郡出生,喝酒是他的喜好之一,但他喝酒主要还是为了理清思路,为了更清晰地思考问题才稍稍喝酒,而绝不像其他凉州人士一样为了寻欢作乐而喝酒。这个“底线”也一直延伸到了杨浩一居处进退中的方方面面,只做一切对自己有益的事情,绝不沾染任何对自己有害的事情。
郑钢为打仗的需要,颁布了禁酒令,因为酒需要用粮食酿造的,禁酒能节约粮食,但目前只是对老百姓禁酒,对士大夫倒是没这规定。说起来,这还真得感谢那个孔盛章。他听说郑钢想禁止所有人喝酒,就写文章批评这个规定:“古时候很多人喝酒而成为圣贤,喝酒并不是坏事,一个人做事好坏跟喝酒没有关系,不让喝酒是违反人类基本需求的。”虽然杨浩一对孔盛章常常公然讥刺自己为“五姓家奴”而感到十分愤怒,但他也觉得孔盛章这篇短文讲得没错。禁酒固然在战争期间可以节约粮食,但毕竟不是长久之计,郑钢当时也是看到了孔盛章的批评文章,才没有要求士大夫们一律禁酒。
杨浩一喝酒其实是在仔细思考目前的局势,当今很多事情错综复杂,行走不慎踏错一步都有可能给自己惹来麻烦。大人终于还是杀了孔盛章,这样一来他以前所宣扬的种种虚假标签全都失去了公信力,让先前一直半隐半现的宋郑争鼎之局面猝然公开化了。其实,杨浩一应该算是最先察觉到这种迹象的名士高人之一,所以此刻他也并不感到突然。
自从江淮之战郑钢大胜王腾之后,郑钢的地位早已发生了变化,他已经和南宋皇帝分庭抗礼了。所以杨浩一也顺水推舟地协助郑钢朝自成一家的路上走去,郑钢也注意到杨浩一的变化,暗中将他视为心腹谋士,时有密函来访。只不过,为了避免帝室诸臣怀疑生变与授人以柄,他和郑钢在对外场合中,一直都颇为默契地表现出了一种不冷不热、不远不近的关系。
现在郑钢诛杀了孔盛章,可以说是彻底揭开了原来蒙着的一层遮羞布,一切都算是公开了,我杨浩一是否也要表明自己的态度,硬着头皮从幕后走到前台和郑钢站在一起?这样做,有没有什么后患?这样做,合不合乎时宜?这样做,到底会给自己带来多少利益?
杨浩一一边喝酒一边思考,对朝廷的种种人事与郑钢的现状都做了分析。对于朝廷,对于天子他根本就没有什么感情,其一,他出身不高,本来只是普通一个文人,跟宋朝的士大夫差得很远,一点也没沾到朝廷的光;其二,他的仕途也不是靠朝廷或者制度提拔起来的,在朝中他也没有任何靠山。他当年在雍州当上讨虏校尉,竟是那个被骂为“国贼”的唐太师大胆破格提拔的。
杨浩一本来想在关西军中安身立命,结果唐太师被王允的美人计给搞死了,杨浩一接下来本想投靠朝廷,结果王允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竟然下令杀光所有从关西来的人,为了自保,杨浩一才鼓动李亮刘克起来反攻长安,杀死王允,为曾经给了自己知遇之恩的唐太师报了仇。
但是进入长安后,杨浩一第一次如此接近朝廷与天子,但他发现这个外表光鲜的地方,里面竟然千创百孔,根本就给不了他施展才华的空间,杨浩一知道跟着李亮刘克根本就不是个事,但自己手中无兵无权,想自立门户也难。南宋皇帝固然待他不错,但他跟了南宋皇帝一段时间之后,觉得这个皇帝水平其实也一般,根本难成大事。最终,他还是舍弃了长安城里的一切,抛离了那一片喧嚣,在中原大地上混战不休的各个诸侯中间,犹如一头孤狼般穿梭游走着,寻找着那个属于他自己的“真命之主”。
在遇到郑钢之前,他也见过了许多诸侯,一个个看下来,真的是没有合适的人选,君主选人才和人才选君主道理是一样的,对于人才来说,选对了君主前途无量,选错了君主白忙一场。直到遇见郑钢,他才察觉这个负有“布衣遗丑”之骂名的郑将军,实际上是一位世所罕见的大英雄!那个道通一见郑钢便兴奋得跳了起来:“真乃吾之主也!”这种骏马喜逢伯乐的心情,其实也早已在杨浩一的心田里深深地埋下了种子。
杨浩一在投靠郑钢之前,曾经帮助隋克袭击过郑钢,打死了郑钢的长子郑武和爱将陈超霸,打得郑钢落荒而逃,就是这样的奇耻大辱,郑钢根本就没放在心上。江淮之战前夕,杨浩一说服隋克一同投诚在郑钢帐下时,郑钢果然不计前嫌,亲自率众出城远迎,并敬奉杨浩一为座上宾。
自从到了郑钢营中,郑钢一直对他相当尊敬,郑钢这种唯才是举的大度,是杨浩一所佩服的。杨浩一就是希望能碰到一个从内到外都能给予自己一种可靠的安全感的主君——现在,他终于遇到了。
本来杨浩一自负才学高深,智谋过人,但到了越都之后,发现此地藏龙卧虎,勇进、朱朗叔侄,道通,颜达等人无不是治国整军之大才,于是便自甘退隐到官场一角,收敛起所有的才气,非因郑钢亲问而不敢轻示于人。
那日在朱雀会上,孔盛章公开顶撞郑钢,杨浩一曾向郑钢提出建议,暗示郑钢应该把孔盛章软禁起来,既不杀他,也不用他,确实包含了杨添宇所猜的“把孔盛章变成‘瑚琏之器’一类的死物扫出朝廷、移入宗庙而永加摒弃”之意。他的本意是:上策自然是能将孔盛章流放到鲁国曲阜孔庙去监控起来最好,实在不行也只得痛下杀手了。
当时的孔盛章,可以说是把自己当作了一个人体炸弹,不惜牺牲性命也要揭穿郑钢的野心,也就是因为孔盛章的特殊身份,让所有人不知所措,不过,对孔盛章的处置,他也看出郑钢是左右为难。迅速把孔盛章杀了,怕引起朝廷上下的不满;不杀孔盛章,又怕他鼓动其他人一起来反对郑钢。尤其是眼下南征在即,难保孔盛章不会乘机在后面鼓捣出什么“惊人之举”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