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第四节 刘义民抗魏
作者:带你读历史      更新:2020-01-06 06:12      字数:2377

第四节刘义民抗魏

中原沦陷已过百年,但是民间反抗势力却从来没有停止。道武帝灭亡后燕时,中原举兵者四起。到明元帝时,采纳崔宏大赦之计才暂时获得安宁。太武帝时,盖吴起义声势最大。

太平真君六年,盖吴在杏城聚众起义。盖吴杀死长安镇副将,势力增强。太武帝下诏令书孙跋统摄并、秦、雍州,屯兵渭北。新平、安定少数民族首领也起兵响应盖吴。魏将章直与盖吴军大战,被打败,死伤士卒三万余人。盖吴军抵达长安,孙叔枝率军迎战,斩杀敌军三万多人。河东薛永宗召集数千人归附盖吴,接受盖吴封赏。太武帝派出三路大军分别讨伐薛永宗、盖吴、白广平,盖吴自称天台王。七年,魏军围攻薛永宗,永宗军大败。诸军又打败盖吴,盖吴弃杏城而逃。天水梁会造反,被手下推举为主,魏军攻打,梁会率众逃往汉中。盖吴重新聚集党徒,占据杏城。永昌王拓拔仁等率北道诸军前往讨伐。不久,盖吴被其手下人杀死,首级送往京师。高凉王攻破白广平,将其斩首。八年,吐京胡人抢掠郡县,武昌王拓拔提等人前往讨伐,没有攻克。这年二月,高凉王讨平朔方诸胡。

薛辩,他的祖先从蜀地前往河东地区。祖父薛陶与薛祖、薛落等分别统帅部众,号为三薛。父亲薛强继承薛陶部众,薛祖、薛落的后人没有才能,因此薛强总摄三营。姚兴时,被任命为镇东将军。薛强死后,薛辩承袭父职,并且官职有所提升。刘裕平定姚泓后,薛辩投降刘裕。刘裕失掉长安以后,薛辩来归宋。他的儿子薛瑾继承他的营众,继续被委以重任。后来,与中山王等人一起被杀。薛安都是河东人,祖上是大族,同姓者有三千家。父亲薛广,是宗族里面有威望的人。高祖以其为上党太守,安都很小的时候就显露出过人的勇武。后来帮助秦州刺史击败叛贼,做了雍、秦二州的都统。安都与薛永宗起义,安都攻陷弘农。当时恰逢盖吴起兵,因此互相勾结。拓拔焘率众讨伐,安都自知不是对手,于是回到宋国。安都请求北归,太祖答应了他的请求,薛安都重新聚集了一批党徒,企图再次攻下弘农,可惜没有成功,当时盖吴也已兵败,因此,安都带人退还上洛。安都与薛瑾为同族兄弟。真君五年,薛安都与他人谋逆,事情败露后,投奔刘义隆。薛氏与魏仇恨很深,但宋国却没有尽用其才,后来还因其内乱,实在有点可惜。

盖吴之叛,是作为一个平民百姓而言不愿服从魏统治的叛乱,而当时的士大夫中也有很多不服魏的。道武帝破后燕后,以卢溥为幽州刺史,卢溥背叛魏国。还有中山太守仇儒,逃亡赵郡,推举盗贼首领找准为主,联通几个郡一起抗击魏国。长安被陷后,毛修之投奔夏,夏亡后,又投魏国。滑台失陷后,朱修之归附魏国,太武帝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他。元嘉九年,太武帝讨伐和龙,二人随从。朱修之密谋举报叛魏,朱修之将想法告诉了毛修之,但毛修之并没有答应,于是这件事暂且作罢。后来,朱修之等人全部被杀,毛修之后悔当时没有听从朱修之的建议,致使失去了一次恢复中原的大好时机。

元嘉七年,宋、魏通好,往来信使不绝。宋文帝虽然志在恢复河南,但是当时身患疾病,又被诸弟所逼,内忧未除,无法顾及恢复中原之事。而魏国则以柔然为心腹大患,北方割据的小争权也尚未全部消灭。因此,两国暂时相安无事。二十七年,魏扫除外患后,魏主亲率大军入寇,攻打汝南。周围四郡太守逃跑,魏军侵略淮西六郡,所杀者甚多。南平王镇守寿阳,贼军攻打四十多天没有攻克。太武帝遣永昌王拓拔仁率六万大军攻打彭城,文帝派兵增援彭城守将武陵王刘骏。杀死三千多贼军,魏军败走。魏国虽然没有攻克郡县,但是却抢掠了许多财富,宋军被魏所侮辱。魏主给文帝书信说:“你如果想保全社稷,留住刘氏血脉的话,最好把江北地区全部割让给我。我已经打败了赫连、蒙逊、吐谷浑等,不顺从我的话,你们也是这个下场。”魏国大举入侵之计已定,而此时崔浩叛乱无疑给宋国带来了喘息之机。。

崔浩,父亲崔宏。崔宏是清河人,年轻的时候在苻坚手下做官,后来又在慕容垂下任职。道武帝讨伐后燕时,崔宏丢弃郡县,逃奔海上。道武帝听说过崔宏的大名,于是派人追赶,追到后送到道武帝面前,与之交谈,道武很高兴,让他做了黄门侍郎。后来官越做越大,道武帝非常信任他。大和中期,孝文帝追录功臣,崔宏入享庙庭。明元帝喜好阴阳之术,而崔浩擅长易经,因此崔浩得到了明元帝的赏识,开始参与军国大事。崔浩劝明元帝立太武为太子,太武监国,崔浩被任命为右弼。太武即位后,众人诋毁崔浩,因此崔浩被免官。等到太武帝筹划讨伐赫连昌之时,群臣都以为此事不可行,只有崔浩赞同,于是又稍微获得了太武帝的信任。后来升到司徒,总领百官。元嘉二十七年,崔浩被诛。史书记载:太宗时,恢复太祖时编著国书的任务,崔浩也参与其中。崔浩犯了忌讳,因此被诛杀。以上是《魏书》当中所记载的。《宋书》记载说,元嘉二十七年,拓跋焘侵犯汝、颖地区,崔浩暗地里密谋反叛,事情败露,被太武帝所杀,河东大姓被杀者甚多。另外,从《卢玄传》中也可以看出崔浩是因密谋叛乱被杀。拓拔氏自知自己本为异族,窃据华夏之地,汉人并未心服,因此将此事真相隐瞒下来。

崔浩被称为魏之名臣,但观其为拓拔氏所谋划的计策便知,没有一条不是为了华夏中国的前途命运着想的。神瑞二年,秋天,粮食减产,收成不好,太史令王亮等人全明元帝迁都邺城,崔浩坚决反对,大概是怕魏人饥饿趁机抢掠我中原各地,而且定都邺城对我华夏中国来说更为不利。宋武帝讨伐姚氏,魏国大臣都劝谏明元帝切勿让宋军过境。待刘裕大军讨伐姚氏结束后,大臣们又劝其派兵袭击宋军。崔浩又是坚决反对,并阻止了魏军的攻城计划。太武帝打算出兵柔然等国,崔浩都是第一个站出来赞同,这也是为了缓解南方宋国的压力,疲劳魏师,使其不能全力对付中国。此等事情不胜枚举,可以清晰的看出崔浩心中一直记挂着中国。崔浩还选拔了十几人劝恭宗将他们分封诸郡,意图时机一到则振臂一呼,应者云集。但是不幸的是,远大的志向还没有实现,就泄露了机密,最终被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