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事情并不需要苏钰讲明白,大齐所有有见识的人都看得出来,世家门阀对大齐江山的毒害已经病入膏肓了。
他们垄断了政治、经济、人口、教育甚至军队,他们的权力已经远远超于皇族,超于卫氏。
这是卫氏不愿意看到的,卫慕言已经看到了,长公主殿下也看到了。卫慕言不得不感叹自己成长到如此地步,以前的卫慕言只是坐井观天,好像全天下最坏的人就是皇姑姑。
直到卫慕言逐渐掌权以后,渐渐了解了大齐的内部忧患,这才明白自己的父皇为什么如此重用和信任长公主殿下了。
虽然当年的生死相随,让两个人之间的信任达到了一个顶峰。其实更主要是自己父皇才能平庸,他面对庞大的世家门阀只能委曲求全了。
如今这些世家门阀在朝堂上争权夺利,原本铁板一块的世家门阀,在徐老大人的辞退之后,终于出现了一个恐怖的裂缝。
那些在长公主殿下淫威之下屈服多年的世家门阀子弟,终于开始慌了。于是这次针对首阳山的行动,就是对以窦侶为首的雍州世家门阀的一次试探。
当然,这次行动只是成功了一半。成功的地方在于长公主殿下顺利查封了『望月山庄』,而窦侶竟然直接向长公主殿下低头了。
低头是低头了,但是长公主殿下绝对不可能手软的,在长公主殿下身边这么久了,卫慕言也隐隐察觉到了皇姑姑似乎也有想拿荀迟开头的味道。
卫慕言倒是无所谓,他现在更加乐意坐山观虎斗了,卫慕言最好期盼着自己最敬爱的皇姑姑能够顺带把自己的外祖父陶成绩也一起踢回老家去。
陶成绩是什么样的人卫慕言现在已经看透了,陶成绩想成为了第二个徐明正,成为真正的陶相爷,而不是陶国丈。
到时候,卫慕言就能顺其自然地接手皇姑姑的所有势力,最后再将由卫慕言自己对长公主殿下一党的所有人人员进行清洗,特别是自己最敬爱的皇姑姑。
卫慕言理解皇姑姑的所作所为,理解归理解,但是绝对不会支持的。因为卫慕言的气量还至于大到那种程度,卫慕言自己本来就是一个睚眦必报的人,如果真有那么一天的话,卫慕言不介意将自己敬爱的皇姑姑圈禁一辈子。
就像皇姑姑圈禁郑王爷一样……
想想当年的柳玉溪,想想当年的郑王爷,想想这些年来,凤鸣卫和上将军针对自己一次又一次刺杀,卫慕言心中的仇恨又翻了起来。
扫清世家门阀,那是卫氏江山的需要,是公仇!以后清洗长公主殿下一党,是私仇!是卫慕言的发泄!
卫慕言的一番言论,让苏钰惊讶不已,才短短一年的功夫,当初在政治上像个牛犊子一样的卫慕言,似乎今天已经成长为一个合格的太子了?
苏钰心中微微有些晃神,卫慕言的成长对于苏钰来说,有喜有忧。
苏钰喜的是卫慕言终于成为一个独当一面的太子了,那么对于苏钰来说,今后报仇的可能性更有十足的把握了。
苏钰忧的是卫慕言会不会最后成为一个冷血无情的帝王,即便到时候面对自己,面对着曾经带给卫慕言数次屈辱的自己,卫慕言是不是也会秋后算账。
苏钰无比了解卫慕言,但看着他后来对陶成绩一次又一次毫不掩饰的杀意的时候,苏钰就知道卫慕言的骨子里面已经具备了帝王的冷酷无情了。
自古无情帝王家……
苏钰整了整心神,她知道今后应该改变对卫慕言的方式了。虽然卫慕言在私下里对苏钰还是自称“我”,但是在所有公开场合,卫慕言已经慢慢自称“本宫”了。
他是东宫太子,他注定要走上的一条孤家寡人的路,所谓帝王一怒,血流千里,伏尸百万!
苏钰再次以臣子之礼拜道:“正如太子殿下所言,好像看起来现在的大齐的江山已经离不开这些世家门阀了。其实这些都不然,微臣有良策自可解决这些弊端。”
“我就知道钰儿你肯定有点子的!”
卫慕言笑道。
苏钰微微一笑,接着回答道。
“首先应当实行新的土地法,重新做丈量全国土地,打击严重兼并土地的世家门阀。将全国的土地,按每家每户的人口多少,壮丁多少重新划分土地。以后缴纳税收,不应该再收人头税,应当按照土地收成的多少来比例来收税。当然相应的应该取消以前旧的劳役制度,以后应该由各地县衙雇人进行劳役,那些不想服劳役的百姓,可以交税来代替劳役,这样就极大释放了劳动力,也能从根本上压制土地兼并。微臣将其称为,方田均税法!”
苏钰第一招就直击中心,假如这个方田均税法真的能够执行下去,那么第一个倒霉的就是陶成绩和徐明正了,全天下谁不知道大齐最大的地主就是徐明正老大人和陶成绩?两个人家中竟然有几十万顷良田?
给他们埋骨头都嫌多了。
苏钰停了一下,继续说道。
“其次是肃清吏治,整顿人才的选拔,将各个州郡县的人才选拔权力收归朝堂。建立新的选拔人才制度,也就是考试!所有人才不限出身,不限地位,都可以参加相关的考试,择优录取。优秀的人才将由吏部衙门派往全国各地上任,到时候全天下的人才都将会是天子门生!那么必然的,只要实行了这种人才选拔制度,那么朝堂上就能注入一种寒士派系势力,一种平民派系势力。当然九品中正制依旧可以保留,可以给这些世家门阀留一条路,免得狗急跳墙。”
苏钰这招颇为狠辣,世家门阀能够毅力千年不倒,还有逐步壮大的趋势,并且在九品中正制的刺激之下,竟然渐渐形成了所谓的门阀政治。想当初的大齐王朝的朝堂上,可是徐明正老大人的一言堂啊!
只要是徐明正老大人提出来的意见,文武百官无不附和,即便是长公主殿下在徐明正老大人面前也只能退避三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