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
作者:樱雪依      更新:2020-07-20 00:12      字数:1223

什么是社交距离?

“屏蔽”。

分组,发送。

这时屏蔽大概就成为了避免矛盾的最佳选项。“我不懂,所以我不理,你不接受,也就不必深入了解了。”就在这样的思想下,人的距离逐渐的被拉开。

谁该看到的和不该看到的都全部分开。

在社交网络上屏蔽父母朋友,看似是要保障自己的独立空间,但从实质上讲,就是对父母封闭自己的生活圈,让这一代与上一代形成了无形的屏障。

虽然我个人是这样认为的,个人生活、网络和社交生活并不是一回事情,那对于我来说是三个不同位面啊。

我怎么可能将其混为一谈呢。

我怎么可能会把[自己]告诉你呢。

而真正和谐的人的关系,一定不是建立在互不打扰到基础上的,屏蔽,带来的可能会是不可跨越的鸿沟,陌生感也会因此而产生。

距离当然不可无,所以在保持心灵相通的默契下,适当的隔开那么一小许距离也没什么不好。没有那么多的约束,反而会多一份自由,个人空间也会因此更精彩。

我们在交到微信朋友的时候,第一件事情就是翻看别人的。

因为这是我们获得人家信息的最快方式,也是最便捷,最便利的能够了解这个人的方式。

社交网络作为当今社会中最真实的反应生活的途径之一,是大多数人生活状态的显示屏。而这样的社交网络都变成禁忌,势必会造成两代人不露于形的生疏。

在这样开放的网络世界里面,我们毫无隐私可言,哪怕就是一个标点符号,也会有人找到你的家庭住址。

更不要说你随心所欲往外拍了一张照片了。

就算不暴露任何的地址,选择了分组屏蔽,也根本无法隐藏这些恐怖的事情。

如此的屏蔽,带来的可能会是你和朋友们开启对话模式,问你一句“最近怎么样”,而你却不太乐意地回答着“还好”,谈话就此结束。

这些观看你的人,他们希望走进你的生活圈,但即使是走进去了,却也只能傻愣愣的站在原地畏手畏脚,生怕给你带来不便。

当封闭的环境下,你也越来越会讨厌社交,并对社交感到恐惧。

虽然屏蔽也就不仅仅限于网络上的屏蔽了,倘若人之间从始至终就没有过共鸣,单纯的网络屏蔽又能算的上什么?

即使全透明地开放网络空间,也不见得能有怎样的好转。

包括家庭住址、周边环境、我做了什么,这些根本不是我会去暴露的事情。我暴露出来的只是我觉得[社交上的我]应该做的一些事情。

言下之意,我个人的存在根本就是向「朋友]表示“我还活着,活的好好的。”这种意思而已。

存在着感情,却相隔着时间,想亲近有不知何去何从,想刻意疏远又有那么几分不舍。这般尴尬的局面,似乎不仅仅是存在于网络上的处境,在现实生活中不也是如此吗。

我们害羞于各种寒暄,口中讲出单调的不能再单调的对话。

想要保持一份亲切又不失尊重的感情,最重要的是撇开那层薄纱,填满若有若无的鸿沟。

毕竟人的生活并不是冰冷的金钱交易和客服式的对话。

人是有感情的动物。

有感情的人必定会选择交流。?

本书首发来自,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