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春节多忙碌,杨氏巧安排
作者:韩咏明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2836

祭灶次日,就是腊月二十四了辽阔的中原大地上,家家户户便大张旗鼓的正式进入春节前的忙碌之中因为在中原,向来就有: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打豆腐二十六,蒸馒头二十七,杀鸭杀鸡二十八,门上贴花二十九,灌酒煮肉大年三十,包饺子,全家团聚……

如果是小月,没有三十,便依次类推向前提一天——忙碌这些年年相似的事情:

二十四,男人们打扫厨房,女人们清洗厨具;男人们打扫院落,女人们打扫房间,清洗室内的一切物具和衣物

二十五,男人们进城,到年货市场采购各种各样的年货在置办的年货中,豆腐要多多的打购豆腐即“兜富”之意

每年的祭灶次日,繁华热闹的年货市场被中原人称为“乱市”每年一进入“乱市”,不论任何人都可以进入“乱市”贸易,而且,不必纳税,直至腊月三十日

二十六,妇女们天不亮便开始忙碌蒸馍,把全家人在整个春节所食用的馒头,全部蒸出来,因为这一天蒸的馒头吃的时间越长,预示着来年最富有所以,家家户户都在这一天,可着劲的蒸馒头

在中原,对于每个家庭来说,春节前的忙碌中,蒸馍可是最大、讲究最多的一件事,蒸馍这一天,不但要禁止闲杂人和小孩子进入厨房,特别是邻里之间的走访串门,更是忌讳:第一是怕带来“生气”,因为馒头蒸不熟了,是一年的霉气;第二是怕带走“福气”,因为馒头的“福气”多少,主一年内的诸事顺畅与不遂;第三,如果蒸出来的馒头蓬松光洁又匀正,预示着一年的时运享通、无往不利如果蒸出来的馒头坚实黑小,家中必有孤魂野鬼在蒸笼里偷偷掐捏过,将预示着一年内的诸事不顺一旦蒸出坚实黑小的鬼捏馒头,负责蒸馍的女妇们便开始漫骂诅咒掐捏馒头的孤魂野鬼们,据说这样可以破解诸事不顺的霉气

二十六这天,除蒸馒头之外,还要再蒸些肉包、素包、豆沙馅包,面枣花糕聪慧的巧妇们还可以根据自己兴致和特长,为所为欲为的再蒸出来五花八门的面龙、面虎、面刺猬、面兔子、面鲤鱼、面桃、面梨、面佛手、面八仙过海、面戏剧人物等数种花糕面点

在这些馒头、面点、花糕中,枣花糕是属于最隆重气派的一种,因为枣花糕蒸好之后,必须陈列于正厅的中堂之上,等着出门闺女在新年初二回娘家走亲戚,走时搬走一座枣山所谓的搬枣山,就是娘家要给每个出门闺女回一个大枣花而枣花的大小,像征着娘家的富绕和贫穷所以,有出门闺女的大门大户,都相互攀比着,把枣花蒸的气派而华贵,每个枣花的小花蕊里,插满了被水浸泡过的大红枣枣花有三角山型的,有园粮囤型的,上面是由无数用面做的小花蕊,下面用硕大的薄面皮托着,蒸好之后,插满红枣的大枣花并排陈列在前厅的中堂之上,颇有琳琅满目之感

二十七,杀鸭杀鸡杀鱼,并将各类肉剔切成小肉方

二十八,家家户户的大门、小院、房阁的门框门眉上,全张贴了大红鲜艳的喜庆春联大门迎面的墙或树上是“抬头见喜”;每辆马拉车上也贴有“日行千里路,夜走八百程”;马圈里贴的是“槽头兴旺,六畜平安”;水缸上是“川流不息”;粮斗上是“日进斗金”,钱柜上是“黄金万两”……

贴完春联之后除了药铺在大门上开一尺见方地小门以便有急病者取药其它地百业便开始休假:文官封印武官封操商业封门闭店戏班封箱说书人封板讨饭地封棍……

二十九将各类生肉煮肉成熟食

年三十地一大早家家户户地厨房里便“嘣嘣”响地忙碌着盘陷、和面、包饺子然后准备丰盛地年夜饭;年夜饭做好之后鞭炮齐鸣之中丰盛鲜美地年夜被逐盘逐碗地端上餐桌男人们立即将提前准备好地新鲜干净地黄沙铺遍院子地各个角落再在散发着干净气味地湿润黄沙上花花搭搭地撒上一层脆干脆干地芝麻杆

在院子里铺一层干净湿润地黄沙是给院子里地地面穿新衣;在干净地黄沙上撒了芝麻杆是为了避邪因为中原人地俗语是:芝麻杆呲牙瞪眼

大年三十之夜里男人们守岁女人们祈福

今年地杨氏和往年一样在祭灶次日地早饭后便和朱氏、张氏还有家里几个颇懂春节规矩地女佣男佣执事聚坐在生着炭火地前厅里商量着铺摆着怎样置办年货由谁来负责今年春节地铺摆和张罗

当说到由谁来主管春节年货、年礼的置办时,杨氏的脑海里,突然灵光一闪,想起了青霞因为主管置办张罗年货,虽说劳累,也是大捞一把的好机会往年都是年轻的张氏和一两个上了些年纪的佣人执事来操办,可今年,杨氏想让青霞来主管这事,因为刘家庞大的家业,都是儿子耀德的,青霞毕竟是已过门的媳妇,春节前的繁杂索碎之事,早晚都要由她来主管和过问,与其说赶晚,不如趁早让她熟悉这一切,省得她到时候不知所措

尽管杨氏的内心深处,是极度憎恨鄙视青霞的颇懂经营之道的她,持家有方的她,更懂得肥水不流外人田青霞是她唯一的儿媳妇,这远近她还是分的清的

杨氏想到这里,便望着张氏说:“今年的春节,就由少太太来主管操办吧,你们一年一年的操劳辛苦,也该清闲清闲,享受享受清福了,她刘马氏年少力丰,进得我刘家的大门,就该为我刘家所用,岂能让她坐享其成,也应该让她尝尝操办春节的辛苦了”

杨氏既已说出,其他人便齐声附和张氏的心里,虽说老大的不舒服,但她是个有自知之明的女人:自己毕竟是个仰人鼻息、使人余荫的偏室,虽生有一女,也已经出嫁再说了,丈夫离世已六年之多,杨氏待她和朱氏,确实不薄,在礼节和物质上,给她和朱氏的待遇及尊重,甚至要大于丈夫在的时候

杨氏见所有的人都齐声附和她,把瞬间腾起的喜悦,不露声色地掩藏在镇静中,立即支唤春草:“去!喊少太太来前堂”

<!--阅读面页章节尾部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