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静,死一般的寂静!
听完了文天祥最后所说的军情之后,整个琼台行宫崇华殿内所有的文武官员全都被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震慑的手足冰凉。足足过了一柱香的时间后,缓过神来的群臣这才爆出一片哗然、惊慌的大呼和议论。
想到如今整个广南东路腹地和琼州的空虚,最知兵事的兵部尚书杨云峰忍不住开口向天子做出了撤离琼州的谏言,“皇上,如今整个广南东路与琼州已无朝廷军马驻守,元贼一旦从海上来袭,广南东路与琼州千里海疆处处都是漏洞,仅靠不足十万的地方厢军根本无法阻止元军。臣恳请皇上与太后圣驾尽早撤离琼州,将天子行在暂设南宁为宜。”
听到兵部尚书杨云峰的进谏,众多惊慌失措的官员们顿时找到了主心骨,纷纷开始进言附和杨云峰的建议。
看着殿内群臣惊慌失措的举动,自始甚终都没有表任何见解的大宋天子赵昰,缓缓从御座上起身,绕过金案走到御阶前,脸上即没有惊慌之色,也无不满之意,只是静静的站在那里直面着阶下群臣,和丞相6秀夫、枢相文天祥一样沉稳冷静的看着殿内群臣的反应。
越来越多的朝臣注意到天子起身的举动后,迫于天子龙威,整个大殿内很快安静了下来,直到这个时候,看着只有十三岁的皇帝从容不迫的雍容气度,众多年纪一大把的朝臣们这才感到一阵惭愧之意涌上心头。
“朕昔日读书,曾记得我大宋前贤苏老泉(苏洵)有一文颇得世人赞誉,名为《六国论》。诸卿即为当世俊彦,想必对此论当不生疏。论中尝谓:为将之道,当先治心。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
听着少年天子侃侃而谈,殿内群臣面上惭意更甚,文天祥这时却突然出列上前,微笑着奏道:“皇上聪慧睿智,熟诵前贤文章,更难得能够学以致用,实为我大宋之福。如今百官当廷失仪,却也都是一番忠君忧国之心,还望皇上匆怪。“
有文天祥出面打岔,维护百官的颜面,赵昰当下也不再追究殿内官员喧哗失仪之事,微微一笑将话题转回了当前的时局上:“蒙古人数路围攻,严关、湟溪关、阳山关、横浦关前已有三十万大军进犯,再加上漳州二十万大军时刻威胁梅州、潮州,不算水路兵马,已有近五十万大军。而以潜龙司回报所知,元贼江南新附军近三十万,外加阿里海牙麾下数万蒙古骑兵如今云集泉州,想来当是攻打琼州的主力。以此而论,我大宋当面水6之敌,已近百万之众。以朝廷如今不足二十万精锐,纵是加上十万厢军,兵力相差也极为悬殊。“
说到这里,看着殿内群臣越灰败的脸色,赵昰语音一转,面上带笑语气却极为清冷的对群臣反问道:“敌我兵力悬殊至此,想来纵是孙子重生、项王再世,亦不免会有避敌锋芒之意。是以,朕并无怪罪诸卿之意。只是朕有一事想询于诸卿,若退出广南东路,甚至于放弃琼州,朝廷苟且偷生于广南西路,可得安否?来日我大宋可还有复起之机?“
听完了天子的问话,静下心思想了半晌之后,即便是最先提议圣驾迁至广西的兵部尚书杨云峰也无言以对。
眼看着殿内一片令人压抑的寂静,东府丞相6秀夫缓步上前回复了天子所询,“回皇上,若朝廷今日退出广南东路、放弃琼州,只怕今后必会被元军死死围困于广南西路群山之间。即便可得一时安稳,长久之后,断了与海外诸国的商贸,又失了广南东路民心与天下人望。元人兵力无损而气势更盛,此消彼涨之下只恐我大宋国运就要余日无多了。“
天子问,丞相做答,清楚而残酷的现实也彻底打消了部分朝臣最后的一丝幻想和侥幸之心,时至今日大宋朝廷已经没有退路可走了。
就连倡退守的兵部尚书杨云峰也满脸愧色的出列躬身请罪道:“臣方才之议实是鼠目寸光过于疏漏,幸得皇上英明,丞相高见,方未曾酿成祸事。臣实是愧不能当,还请皇上降罪责罚。“
“杨尚书请起,我大宋自太祖立国之日起即有明训:言者无罪。况且老尚书亦是一片忧国之心,何罪之有?当此危局,还需老尚书不辞辛劳,主持兵部及地方厢军整军备战,只要朝廷上下同心协力,我大宋未尝不能击退元贼。”
天子从容镇定的语气和神情迅稳定了朝堂人心,而枢相文天祥也借机再次出列,沉稳的向天子禀报道:“皇上明见,定下了正面迎敌之策。退无可退,惟战可生;狭路相逢,勇者必胜。臣自当统领枢密、督率众将,为皇上退此顽敌。”
西府枢相当廷向天子表明了率师出征誓退强敌的态度,自有众多主战的文臣和武将们慨然出列附合,连带着那些心存忧惧的朝臣们也被他们激昂的言行所感染,重新生出了斗志和信心。
统一了朝堂思想之后,东府丞相6秀夫也一反往日沉默寡言之态,出列向天子高声禀奏道:“臣东府丞相6秀夫亦有一言奏上,易经乾卦有云:亢龙,有悔,盈不可久。蒙元以暴戾压服四方,强征天下民力、物力,虽可得一时之盛,却绝难久持。但得朝廷大军击退元贼此次攻势,不出半年,岭南稻熟民丰,朝廷新军编练齐整之后,即是我大宋兵出岭南收复中原之始。臣虽不通兵事,然操持军中后勤辎重必不敢有一时之怠,当令文相后顾无忧。且文相才高思敏,熟于军略,自当初退守琼州之日起,即已编练了数万精锐水师。如今飞鲨、腾蛟、玄武诸军操练经年,水战娴熟,有文相统帅出征,定可保我大宋平安。”
6秀夫这番话虽与军中征战之事牵联不大,可是却明明白白的指出了蒙古人最大的弱点和大宋即将到来的美好前景,同时借机彰显了统领军事的枢相文天祥过人的高瞻远瞩,彻底让群臣心中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想到枢相文天祥年余来,在与蒙古人的历次大战中取得的骄人战绩,同样无路可退的大宋群臣,终于全部焕出了激昂的斗志,去面对即将到来的倾国之战。
(本章完)
//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手机版阅读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