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一校两制
作者:雒堃      更新:2020-02-25 05:29      字数:2331

“又要开会了,我就跟着你们凑个热闹好了”朱翔笑眯眯地说道。

“自从咱们学校和宛南二中分开后,各项福利都没有了,唉,这坑比的学校啊!”刘涛不满的说。

“是啊,本来和二中和校的时候,总是认为人家瞧不起咱们,对人家充满了厌恶和鄙视,现在好了一下回到解放前。什么也没有了”王楠接着说道。

“谁让咱是普通高中呢,没办法呀,最好的资源都给1234了,轮到咱们宛南五中就什么也没有了。”冯毅说了一句。

“二中在这里的时候,我还能沾沾他们的光,得一些奖学金花花,虽然只有300,也总比没有强吧,现在可倒好,二中一走,咱们学校就只剩下一张干巴巴的荣誉证书了。唉,真是人算不如天算啊”刘涛感慨道。

“你就知足吧,我到现在都没有享受过奖学金呢?这都是小事,最主要的是自从咱们学校和二中分开后,二中把原来安排在这里的一大批先进老师和一大批厨艺高超的师傅也撤走了,现在留下的都是一批批冥顽不灵的老顽固。食堂的饭菜又贵又难吃。一年到头四样菜——包菜豆腐,水煮土豆,炒莲菜,腌洋葱。每次一进餐厅我就想吐。亏我高一的时候还一再的抱怨食堂的饭菜怎么难吃。我真的有点怀念二中的大厨蒸出来的小笼包和烙出来的葱油饼,然而这些都只能想想了,因为它们都已经成为了过去。”王楠感叹着。似乎千言万语道不尽他对宛南二中的留恋之情。

宛南五中在王楠上高一的时候有两个校名,大门口的石柱上刻着两行大字。右边刻着“宛南市第五中学校”左边刻着“宛南市第二中分校”。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局面,是由于宛南市教育局下发了一个文件,本着重点高中支持普通高中的原则,让全市的学生享受到教育资源均衡支配的机会,决定让市里的四所重点高中根据地理位置远近对普通高中给予帮助和支持。这样宛南二中和宛南五中就走在了一起。

宛南二中给宛南五中的建设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支持。二中则选择把它的2000多位择校生安排到宛南五中新盖的教学楼进行就读。这片区域被称为二中分校。其余的老教学楼则被称为“宛南五中”。每个教室都配有多媒体,电视机,窗帘,饮水机,空调等,尽管这栋教学楼本来应该是五中学生的。但是没有办法,要想获得资金和师资力量的支持,就必须这样做。宛南二中还专门出资对五中的的学生公寓楼进行了翻新和扩建,不过这样做的目的仍然是为了二中学生能够有一个更好的休息环境。至于五中的学生则被赶到教学楼的顶部的一个由教室改装的集体宿舍。这样的大宿舍往往可以睡下两个班的男生,由于太过空旷,冬天冻得要命,夏天热得要死。女生则比较幸运一点,至少他们可以和分校的女生睡在一起。

宛南五中在付出这么多代价不是没有回报的,首先宛南二中从他们的精锐教师中抽调一批来五中教学,相应的,五中同样抽一批教师去二中本部进行任教,学习他们先进的教学经验。但是各自的薪水还是有所属学校下发的,其次就是两个学校的管理是相对独立的,只有在学生大规模集合时两所学校才会统一管理,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宛南五中可以吸收大量的经验教训。二中分校允许五中派教师去分校免费听课。而且会定期为五中教师做教学指导。还有一点好处就是五中学生和二中分校及二中本部所使用的校园一卡通是一样的,这样五中的学生就可以以低廉的价格品尝到美味的饭菜。宛南二中专门从校本部调过来一批大厨,当然还是出于本部分校,一视同仁的原则。不希望分校学生因为营养不良而影响学习。大厨所做的饭菜品种齐全,价格低廉,以至于五中的很多教师都在学生餐厅用餐。当然二中是不会在乎这些的,如果非要将二中和五中做一个对比的话。我想用地主对农民再恰当不过。宛南二中的前身是宛南县立第一高级中学,后才宛南撤县设市,“宛南县立第一高级中学”也随之更名为“宛南市第二中学校”,凭借着这么雄厚的背景,二中的实力可想而知。尽管宛南五中的校史更为悠久,甚至可以追溯到民国时期。然而经历了斗转星移,沧海桑田。今天的五中早已不是当年的五中了。但是五中校长在每一年的开学典礼时还是会恬不知耻的讲述他们学校曾经辉煌的历史,然而这又有什么用呢,还不是带寄人篱下,还不是一穷二白。由于二中的声誉较好,而且师资力量较强。因此当孩子没有考上理想的高中的时候,他们大多愿意掏出高昂的择校费来选择宛南二中,当然其他的重点高中也一样。虽然一分就是18000rmb,但是为了孩子的前途没有人会在意这些的。这次选择可能就是孩子人生中重要的转折点。如果因为一时的妇人之仁,孩子的这辈子可能就完了。二中分校一共有32个班,每个班大约有70个人。每个人一万八千元人民币,就择校费一项宛南二中的择校费就可以收到37800000元人民币,二中的财政可见一斑。因此说二中是富人的学校。而五中的生源则大多是平民家的孩子。他们没有那么多的钱去供孩子读最好的高中。

分校全是高一的新生,比整个宛南五中学生的总和还要多,刚开始的时候,宛南五中的学生对此表示强烈的抗议,认为二中抢占了他们的资源,学校的自主管理权也被人家抢去了。对于他们来说是奇耻大辱。但是在和校的第三年,宛南市教育局又出台了新的政策,禁止合校。原因是重点高中录取的择校生太多了,普通高中没有发展的空间了。因此宛南市教育局要求全市高中可以降低投档分数录取学生,严禁大规模招收预科生。鼓励职业教育,促进教育平衡。反正政策都是上面领导下达的,下面只能全力配合。

合校第二年假期,宛南二中开始大规模把优秀教师和厨师召回。并且着手遣返原宛南五中的教师。尽管很多教师内心非常不愿意回来,毕竟在二中教的学生学习都比较好,学生自我约束能力比较强。就算不为工资,在那里任教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很多老师通过走关系,求人情希望留在那里,不过大多数老师仍然被遣返回来了。

这样轰轰烈烈的“一校两制”政策就这样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