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李文博的法子
作者:瑞格尔      更新:2020-03-01 07:57      字数:2123

第一百一十一章李文博的法子

马忠、杜斌、汪思贤三个苏州地界朝廷的最高官员到了之后,李文博便正式宣布宴会开始。几乎所有受邀前来参加宴会的,到现在依然不清楚李文博举办这次宴会的目的所在。

酒席吃完了,李文博依然提都没提,直到有参加宴会的小商户对李文博提出告辞时,李文博这才不慌不忙地说道:“诸位,请先等一会儿,宴会过后,本县有些事情想与大家商量商量。”

既然李文博都这么说了,那些人只得耐下心来,静静地等着。

酒足饭饱后,李文博便又请众人到大堂里喝茶,下人将茶水送上来之后,李文博陪着马忠等人喝了一口,这才站了起来,走到大堂中央,朝众人行了一个罗圈揖,说道:“诸位,本县今日请大家来,是有一事想要与大家协商协商。”

“大人有何事需要我等出力的,尽管开口,只要我等力所能及的,我等决不推辞,大伙儿说是吧?”张金山第一个站起来说道。

李文博微微颔首,笑着说道:“诸位,其实也不是什么难事。大家都知道,明天下午,从刘府查抄的织造厂便要进行拍卖。想必你们有人也听说了,没错,本官是有心想要参与竞拍,无奈手头吃紧,一时半会儿之间根本拿不出那么多银子。”

“大人,在下愿拿出一千两银子,资助大人参与竞拍!”当即便有人自作聪明,以为李文博这是明目张胆索贿,便站起来大声说道。

李文博笑着瞧了瞧那人,拱手说道:“兄台的好意,在下心领了。只不过兄台可能误解我的意思了。”

停顿了一下,李文博这才又说道:“其实,今天召集大伙儿来,是想与大伙儿商量一下,由大伙儿共同出资,拍下这个织造厂。想必大家也知道,这个织造厂在整个江南地区都是数一数二的大厂,利润极其可观。因此,这次的拍卖会,不仅吸引了我们苏州本地的众多客商,就连附近几个州县的商贾巨富也全都闻风而动,据我所知,其中便有杭州张家,嘉兴吴家等几个大家族。”

稍微停顿了一下,李文博又说道:“所有人对此都是势在必得,我想明日下午的拍卖会,肯定会掀起一场血雨腥风,我们苏州本地的大户,除了沈家、张家等寥寥可数的几家外,其他人恐怕根本就没资格搀和进去。”

听了李文博的话,所有人都暗自点了点头,李文博说得没错,其实他们之中的很多人也都明白这个道理,因而几乎都是抱着看热闹的心态,在暗中观望着明日的拍卖会。

“然而沈家如今做的更多的是瓷器生意,张家又是以铁器为主,与织造厂几乎都没有很大的关系。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我想就算是沈张两位竞拍下了织造厂,想要在短时间内正式踏足丝绸制造这个行当,恐怕也有些困难吧?”

张金山和沈家的家主沈富贵不由自主地点了点头,张金山更是开口说道:“大老爷说得没错,我张家自有的铁器生意都快要忙不过来了,根本就没心思再踏足丝绸制造行业。”

沈富贵也点了点头说道:“我沈家祖上虽然是以丝绸制造起家的,可家中生意几次转行,现如今做的这个瓷器生意,虽然说不上怎么赚钱,但至少也可让我沈家人衣食无忧。我沈某不求大富大贵,只求平平安安即可。”

沈富贵的祖上,便是有着财神爷之称的沈万三,富可敌国,甚至在大明朝初建时,朱元璋犒赏三军,沈万三一人便可资助其一半!也就是说,沈万三一人就可以供养整个大明朝一半的军队!其家境之殷实,可以想象!

然而家境再富,也敌不过枪杆子,敌不过皇帝老儿的一道甚至。简单的一个叛国罪,沈万三便被朱元璋给发配到了yn最后甚至老死yn正因为祖上有过这样的教训,沈富贵才会说出只求平安到老这样的话来。

“两位说的都没错。不过这刘家的织造厂,怎么说也是我们苏州,我们吴县本地的产业,如果两位都无心竞拍,这万一被杭州或是嘉兴府的人买了去,岂不是让天下人耻笑,笑我苏州府无人了么?”李文博微微笑着说道。

大堂内的一众商贾富户一听,果然群情激奋,就连苏州知府汪思贤也忍不住豁然站了起来,说道:“岂有此理,我苏州的产业,岂能让旁人买去!张员外、沈员外,无论如何,你们两家都要给我将织造厂拍下来!”

沈富贵和张金山脸上露出一丝为难的神色,相互对望了一眼,却不敢吭声。

李文博笑着对汪思贤拱了拱手,说道:“汪大人消消气,请听下官说完。”说着,李文博又转身对大伙儿说道,“诸位员外,请听我一言。”

有些喧闹的大堂顿时又安静了下来,李文博这才又说道:“诸位,刚才本官也已经说了,本官也想参与明天的竞拍,只不过手头紧,拿不出那么多银子!当然,本官也不是要向诸位索贿,而是本官有两个粗略的想法,想要跟大家商量商量。”

“大人有何妙策,还请大人明示。”张金山站起来朝李文博躬身抱拳说道。

李文博笑了笑,说道:“妙策谈不上,只是一些愚见,说出来供大家参考参考罢了。”停顿了一下,李文博这才又说道,“我的想法是这样的,由我吴县出头,参与这次竞拍,至于资金嘛,由大家共同出资。至于最终的利益分配嘛,就以诸位出资的多少,按总资产所占有的比例,年底再按比例分红,大家以为如何?”

说到这里,李文博停顿了一下,等大家消化了一下后,又说道:“至于另外一个法子嘛,这就简单了,大家如果愿意出资,便算是本官向诸位借的,借期三年,年息一成五。这个法子的好处是,无论织造厂盈利还是亏损,大伙儿旱涝保收,都能有一成五的年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