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月球基地
作者:原艾伦      更新:2020-03-29 12:23      字数:2863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并且是太阳系中第五大的卫星。

月球的直径是地球的四分之一,质量是地球的八十一分之一,相对于所环绕的行星,它是质量最大的卫星,也是太阳系内密度第二高的卫星,仅次于木卫一。

天文学界一般认为月球形成于约45亿年前,即地球出现后的不长时间。

月球的起源有几种假说,最被普遍认可的解释是,它形成于地球与火星般大小的天体-“忒伊亚”之间一次巨大撞击所产生的碎片。

因为月球在天空中非常显眼,再加上规律性的月相变化,自古以来,除了天文学,月球还对人类的文化、历法、艺术和神话等方面产生了重大影响。

因而踏足月球并在其上生活,是人类长久以来的梦想,就好比华夏神话故事中嫦娥居住的广寒宫。

当前随着受控核聚变技术的突破,开发月球核聚变资源的述求更是进一步增强了各个国家进军月球的决心。

回顾人类的太空史,

第一个踏上月球的是美国人,

第一个落成的地外行星基地是由美国民营航天企业太空x建设的火星基地,

但第一座月球基地却是由华夏建成。

……

2031年9月10日,当昆仑号地月空间轨道空间站与月球绕行轨道接近时,两艘货运飞船和一艘载人飞船便选择了一个适当的时机出发飞往月球。

最终,三艘飞船都锁定了风暴洋与开普勒环形山之间的一片平坦且空旷的区域。

看得出来,这块平坦的区域在之前就经过了机械的初步改造,化身成一个飞船的起降区域。

飞船之内轰隆隆地鸣响着,飞船之外却是一片真空中的死寂。

推进系统强大的气流瞬间翻卷起漫天的滚滚微尘。

首先平稳降落在起降平台之上的,是那艘由沐宇航天科技设计制造的载人飞船--鲲。

因为没有空气的阻碍,所以漫天的灰土一转眼就都已经尘埃落定。

飞船【鲲】的连接舱门在一番检查之后也顺利地打开了,率先走出来的人,正是沐宇航天的创始人华可镜。

虽然这是华可镜第一次登月,但在虚拟运算模型中,华可镜已经不知道进行过多少次太空行走,多少次月球漫步了。

毫不夸张的说,他绝对是全球现役宇航员中的业务尖兵,更何况由于长期坚持训练,他的身体素体也是好得不得了。

等到三艘飞船次序降落,所有人员陆续出舱,华可镜便带领着众人,跟随着早已等待多时的月球基地驻守工程师,一路蹦蹦跳跳地朝着600米开外的九州站月球探索基地过去了。

九州站月球探索基地,由沐宇航天携手华夏航天工业集团共建完成。

其中,第一阶段建设工程于去年8月15日顺利完工,当前正在建设的第二阶段工程预计于2034年底落成,之后还有第三第四阶段的建设工程,目前正处于规划论证之中。

总而言之,十年之内,算上其他国家的星际阵营,月球上人造基地的建筑面积总和至少会突破50万平方米。

让我们将目光重新锁定九州站月球探索基地。

经过近五年的持续建设,该基地已经初现规模,占地面积一万两千四百六十平方米,常驻于此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已经达到了32人。

一眼望去,九州站就像一片矩形的厂房,只是这座厂房可不简单,其周身由强度极高的金属格子结构撑起骨架,然后至少有五个层次的特种复合防护材料覆盖于其上。

为的是达到隔绝辐射,保温控热的效果。

基地顶部还有一个平面结构保护罩,上面架设了十八条轨道,用于专门的机械人保障日常维护工作之用。

九州站的底部也经过了特殊工艺建造的,以保证气密性的同时,也防止来自地下的一些潜在有害物质的威胁。

整个基地之内,从结构上被设计划分为十个区域,每个区域都有相应的基础职能。

不过由于九州站建成不久,所以现在只有七个区域被开放使用,这其中包括两个生活区,两个工业区,两个科研区,以及一个生态区。

剩下三个区域的建设安装工作暂时还在统筹当中。

虽然相比其他天体,月球与地球的距离是最近的,但以人类现阶段的科学以及工程实力,能够在短短的五年时间内,建设完成如此规模的基地,确实是一件令世人叹为观止的事情。

而且在可预见的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生产资料都能够以九州站为基础而实现自给自足,这必然会使得接下来的月球开发和建设工作进度再跨上一个更高的平台。

……

这会儿,九州站月球探索基地的主入口处,正站着一排五人的迎接队列。

因为大家都穿着太空服,所以外貌特征不甚显著,但为首的一位应该就是九州站的站长胡宗榕。

见华可镜等人到来,胡宗榕在月球微引力中蹦跳着迎了上去。

华可镜的电子通讯系统里清晰地传来了对方的声音。

“欢迎大家来到九州站!”

华可镜也上前向众人挥手问候道:“多谢,你们辛苦了。”

一番寒暄之后,胡宗榕开始为华可镜简要介绍九州站当前的运行概况。

“目前九州站的主要电力供应依靠的还是太阳能。”他指着基地四周无比庞大的太阳能电池板阵列接着说,“等核聚变电站建成,这些电池板就可以下岗了。”

华可镜笑了笑:“要在月球上建设核聚变电站可是个大工程,但是我们已经做好准备了。”

“哈哈……”胡宗榕也笑着继续介绍,“等到基地第二阶段建设完成之后,九州站内部就会开始尝试自行创造各种日常所需的物资,当然,现在还得持续性地依靠地球为我们空投各项必须的补给,直到基地能够完全做到自给自足为止……”

华可镜点点头,表示了然。

与火星基地不同,月球基地面临最大的挑战是水资源的匮乏。

老美的太空x公司已经在火星基地上初步建设完成的了一条水资源生产线。

在该生产线上,专业的设备每加热0.03立方米的火星土壤,就能够获得约一升的水。

虽然也很费劲,但这足以满足基地的水资源自我供给要求。

而解决了水资源的供给问题,也就能大幅降低火星基地的运营成本,增加人类在这个红色星球上活动的“弹性”空间。

与此同时,因为有了液态水,科学家们便开始利用电解技术将水分解为氢气和氧气。

虽然全世界人民都知道这样制造氧气的成本花费太高,但是人类的生存肯定离不开氧气,而这个资源在火星上却是十分稀缺。

因为不管怎么算,通过电解水来收集氧气的方式也远远比从地球上空投氧气罐子划算得多。而且,电解水产生的氢气还可以作为燃料,所以这笔买卖在火星上还是划算的。

反观月球,不仅没有大气层,脚下土壤里也根本榨不出一滴水来。

还好地月之间的距离相对要近一些,持续性的资源补给加上完善的水循环系统,勉强也能应对九州站的日常水资源需求。

当然,月球基地也有火星基地无法比拟的优势,至少在受控核聚变技术得以完善运用之后,月球之上的电能产量将迅速呈现井喷的势头。

有了充足廉价的电能,便意味着大规模开展矿产发掘冶炼、推进闭合生态农业以及各项科学研究将成为可能。

而且一旦原材料供应的问题得以解决,3d打印机器人就可以利用这些月球本土生产的原材料源源不断地制造各种建筑耗材。

综合以上,可以预见月球基地必定会不断成长壮大且越来越完善,成为地球文明探索宇宙空间的一个前哨站。

……

致敬一路相伴的每一位朋友,感谢你们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