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九章 冯后之死
作者:苻猛      更新:2020-03-17 07:10      字数:2142

北魏也称不上太平盛世,只因拓跋鲜卑根基深厚,外部势力很难将之动摇,而皇权内部也算稳固,少有刘昱那种荒唐皇帝,所以多年来一直没有爆发大的危机,顶多在某个地方有一小撮农民不甘寂寞,与当地政府起了冲突,并很快遭到镇压。

农民起义在古往今来都层出不穷,有些确实是因生活艰难,甚至危及生存,所以揭竿而起,但也有部分是单纯地无事生非。拓跋弘之前的北魏,农民起义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国家经济和政策等方面不够完善造成的,但拓跋弘上位以来,在国内进行大量改革,底层百姓的生活有了很大改善,并不至于活不下去,甚至谈不上有多艰辛,因为相比之前来说,他们的日子好过了何止五倍十倍。

总体而言,北魏统治集团与平民百姓之间维持了一种相对的平衡,鲜卑人有利可图,汉人和其他被统治民族的生活勉强过得去,正常人谁也不想多找刺激。

更何况,朝廷不时地发布利民政策,更让大家没什么可抱怨的。

所谓的变革其实是一项高深的学问,并不是表面那么简单粗暴,而是需要照顾各方,权衡利弊,一旦把它想得过于简单,想当然地大刀阔斧,势必伤害一部分或多部分人的利益,多年后的“孝文改革”就是因为步子迈得过大,导致自身元气大伤,也终于让这个盘据北方一百多年的传奇王朝彻底分崩离析。

拓跋弘颁布的许多政策其实并没有触及根本,所以不足以产生多大的负面效应,积极作用更大。

因为佛教盛行,截止472年,北魏共有寺庙1075座,每年只祭祀用的牲畜就多达75500头,拓跋弘认为杀害那么多牲畜,本身就不符合佛教的义理,下诏以后除非是祭祀天地神祇、皇家祖庙、农神祭坛,其他场合一律不准用牲畜,只用酒和肉干即可。

拓跋弘在升任太上皇之后,其实很多时候都退居二线了,许多政策都由冯太后和中央高官商讨决定,撤销灭门灭房的酷刑、取消大赦,皆是后者的政治成果。

与此同时,冯太后与拓跋弘的矛盾仍旧没有缓和,双方谁也不肯相让,冯太后自然不会清心寡欲地独守空房,拓跋弘更不会对冯太后的作为转发点赞,渐渐地两人之间终于达到水火不容的局面。

史书有关二人矛盾的记载,最后一段内容涉及到一个关键人物——枋头防守司令薛虎子。

薛虎子也不知道从哪里听来了宫中的秘事,因口不择言而遭冯太后贬为大门守卫。

473年11月20日,拓跋弘南下巡视,抵达怀州时,得知薛虎子的遭遇,借着讨伐变民的名义,恢复了他的原职。

冯太后的心情不言而喻,但她选择沉默以对,等到这件事终于被大家遗忘的时候,再行出手报复,那样也能洗脱自己的嫌疑。

476年6月13日,拓跋弘在宫里辞世,享年23岁。

有关他的死因,一种说法是冯太后投毒,另一种说法是冯太后埋伏杀手。无论毒死还是砍死,有一点是肯定的,拓跋弘是死于非命。

但国人们对此并不多作关心,小皇帝早就即位了,大家似乎也早就适应了接受冯太后的统治了。

本年孝文帝拓跋宏只有10岁,朝政大权皆由冯太后主持,而她的官方称呼也从太后荣升为太皇太后。

所谓一荣俱荣,冯太后既掌大权,她身边的亲戚、情夫、亲信当然少不了好处。

冯熙是冯太后的哥哥,冯太后让他出任高级咨询官、太师、立法院副总立法长。但冯熙为了避嫌,坚决辞让朝廷官职,冯太后于是改任他为洛州军区司令长官、兼洛州督导官,但仍保留高级咨询官和太师的职位。

王琚、张祐、杞嶷、王遇、苻承祖、王质等人,都是冯太后的亲信,仗恃她的权势,纷纷干预朝政,张祐做到政府左副行政长官,还获封新平王,王琚做到征南将军,封高平王,杞嶷做到高级咨询官、政府文官部长、督导官,赏赐数万钱之多,而且全都获赐铁券,类似免死金牌。

当然最得意的还是冯太后的情夫们,占卜馆长王睿和皇家图书馆主任李冲,就是其中的代表,在朝中名利双收。

冯太后到底是聪明人,在对情夫们大加封赏的同时,为了顾全名声,对一些众望所归的大臣,诸如东阳王拓跋丕和游明根等人,也特别礼敬,所以堵住了相当一部分人的嘴,很得人心。

但总有人不识时务,以各种形式议论嘲讽冯太后的**行径,冯太后对此反应异常激烈,不管是谁,只要抓到证据,一律诛杀。

原来得罪她的人当然也不能幸免于难,徐州督导官李訢和青州督导官、南郡王李惠,都是在一年之内惨遭灭族。

李訢当然是因为害死了冯太后的情夫李敷,冯太后一直耿耿于怀,而李惠其实并没有哪里做得欠妥,相反,在任上多有优良政绩,可惜他是拓跋弘的老丈人,注定不会冯太后所容。

在红脸和白脸的变换中,冯太后的驭人术越发登峰造极。

有这么强势的国家领袖,一定程度上也保证了国家的稳定,那些包藏祸心之辈,在阴谋起事之前,总会考量自己的本事,究竟能不能比得上冯太后,对比越是全面,越是发现起事的难度之大,实非自己能承受,于是大事化小,小事化无,许多矛盾得以缓解。

刘宋的情形就很不一样,自刘义隆之后,几乎每一任皇帝都是暴君,惹得国内民怨沸腾,威严扫地,恩德全无,尤其刘彧之后,皇室成员死亡殆尽,大权旁落,更是埋下极不稳定的种子,地方上的官员但凡有点实力,就想从中分一杯羹。

荆州督导官沈攸之已经酝酿多年了,但迟迟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总是感觉没有十足的把握,一直等到刘昱被杀、萧道成上位,他终于意识到不能再等下去了,该出手时就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