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宁西堡里朱家门
作者:悟道娑婆      更新:2020-03-18 22:36      字数:3240

屋中的灰尘逐渐坠落,走进去也嗅不到呛人的味道。

当沈耘说起沈夕的要求时,沈母的面上顿时有些难看。

做人到了这等厚脸的程度,不得不说,即便沈母有再好的耐性,也总会生气。

“他倒是好打算,一家人呆在城里,净想着拿人当苦力。这个地有本事就种,没本事就别总是拿你那驴脾气爹挡事。”

沈山对兄弟情义和旁人评价看的极重,这种事情不用说,沈山也会同意。沈母恼怒的便是沈夕一家坐享其成,还拿着一大家子的脸面说事。

银瓶儿怯怯地看着满面怒容的沈母,想起当日借钱的场景,自是义愤填膺。奈何她终究是个小辈,也容不得她说三道四。

沈耘皱了皱眉头,到底还是屈服了。

“此时还是跟爹爹说了吧。反正到头来还是咱们要做,少些吵闹,爹爹在家里也安生些。”想到沈山前几次扯着嗓门呜呜啦啦在家里骂人,沈母也无可奈何地叹了口气。

“罢了罢了,等那死老汉回来,你跟他说吧。我想起这事情来,就觉得恶心。”

可是,岂止沈母觉得恶心。

沈耘摇摇头,回到自己的屋中,自书箧里找出一部《论语》来,静静读着。

当沈山回来的时候,身上再度背着一捆柴禾。一家人默默吃过了晚饭,当沈耘说起这事时,沈山只是怔了怔,便点点头,再也不说什么。

沈母说过,银瓶儿在自家已经呆了大半个月,眼看着田间庄稼颜色转黄,沈母便使唤沈耘前往宁西堡送小丫头。

两处距离算不得多远,但一来一回,路上也要耽误些时间。

一大早,沈母在锅里烙好了几个菜盒子,趁热乎让沈耘装在包裹里,便数了四十文钱,交到沈耘手里。

“你姐夫家收庄稼会晚些天,想来这些天日子也不太好过。这四十文钱,就当是借给你姐夫家的,让他们买些粮食,省着点吃。”

而后把装了布匹的包裹挂在沈耘肩上,摆摆手,便送二人出了门。

马上就要回家的小丫头,自然高兴地叽叽喳喳说个不停。而沈耘则一脸的平静,脑海中却不断回想关于姐姐沈桂和姐夫朱阿明的一切。

记忆中姐夫朱阿明比自己要大一轮。

自小就不太受父母喜爱,刚结婚就被分了两只羊一间房打发出来。

早些年姐姐生个投胎女儿,更是让姐夫的爹娘各种奚落。直到后来生个儿子,情况才好转一些,但也并未因此就得到什么接济。

艰苦的生活倒是让朱阿明越发肯吃苦,与姐姐二人辛苦十几年,总算是将一间房变成了一院房。

家里说不上富庶,但也不算贫寒。

只是,想起朱阿明的父母,以及自己那个仅有八岁便被娇生惯养的外甥,沈耘眉头不自觉地皱了起来。

宁西堡到底比牛鞍堡要大一些,走进村来,不禁人多热闹,看村落的规模,也远非牛鞍堡所及。姐夫朱阿明家,正在宁西堡的最北端。

在村里人好奇的目光中,沈耘牵着小丫头缓缓走进了朱阿明家中。

虽然都是土坯的院墙,到底这两口子精致,用稀泥过了几遍,墙上很是光滑。院落的大门是粗细一致的木棍用柔韧的藤条编织的门扇。

轻轻推开,一个光着屁股单子的男孩儿正坐在院子中央嚎啕大哭。

沈耘的眉头皱的越发深起来。

这孩子不是别人,正是他的外甥,姐姐沈桂的儿子,朱金辉。

见沈耘和银瓶儿进来,小熊孩子非但没有止住哭声,反而嗓门越发大起来。甚至于还故意在地上滚来滚去,一副你不拉我我就不起来的样子。

许是不解为何孩子忽然哭泣的越发厉害,自屋子里探出个头来。

而后整个人便走出来,一脸笑意地看着沈耘。

“小弟,你怎的过来了。”

正是沈耘记忆中的姐姐沈桂。

小麦色的皮肤,脸上过早地刻了皱纹,头发被一根毛糙的布条系着,额前却散乱着发丝。粗布衣裳早就缝了好几个补丁,手里此时还捏着正要缝补的布头。

见银瓶儿走上去要将金辉儿拉起来,沈桂的声音顿时严厉起来:“莫要拉他,他想怎的就怎的,呆会儿还要坐在地上,看我不好好收拾他。”

拽着沈耘走进屋里,口中却喋喋不休:“孩子给惯的。大早上要我给他做枣儿糕,不做就不吃东西。都是你姐夫他爹妈惯的毛病。”

而后又气愤地嘟囔着:“家里连正当吃的粮食都没了,哪里来的面做枣儿糕。”

让沈耘坐在炕头,这才打碗橱里取个粗陶碗来,倒上一碗茶水递给沈耘。

面对自己的弟弟,沈桂总是能拿出最为和善的一面。看着沈耘将陶碗中的水一饮而尽,再填了一碗放在边上,这才问道:“家里这几日如何,爹爹阿娘可都还好?”

沈耘笑了笑。

果然跟记忆中一样,沈桂继承了沈母的唠叨。

“家里除了我落榜,其他一切都还好。爹爹自是老样子,每日里闲不住,不是上山打柴便是地里看庄稼。阿娘也好,精神好的很。”

得到了希望的消息,沈桂面上露出笑容来。

同时安慰着沈耘:“莫要颓丧,你不过初次科考,中了是幸运,没中也在意料之中。好好读书,三年后考个状元回来。”

对于沈桂这不着边际的话,沈耘只能一脸的无奈。

这个姐姐什么都好,就是对自家的一切都看的太高。许是穷惯了,总是处处不如人,处处却不服人。

这个性子让她多年来咬着牙拼死了干活,倒也让家境改善了很多。只是说起话来,还是有些让人听着好笑。

“阿姐,你也说的太过轻松了。科考到底多少精英荟萃,我也不过能整个出身便好了。这话莫要乱说,传出去人家还以为咱们时痴人说梦呢。”

“你这小弟,怎的说这等丧气话,放心便是了,我不乱说。”

至于这保证到底有多实在,沈耘时不得而知了,因为此时外头忽然响起了另外一个声音,而金辉儿的哭号也戛然而止。

“乖孩子,哭什么。你娘呢,怎的就把你扔到院子里不管了。哦,乖,不哭不哭。”

那声音里的宠溺,让沈耘一阵肉麻。

而后便听到一句:“唉,银瓶儿这个黄毛丫头,你啥时候回来的?再不在你那外翁家住几天。野惯了的黄毛丫头,一天就知道浪。”

沈耘的眉头紧锁,沈桂的脸上也没多好看。

但到底火还是烧到了自己身上:“沈桂,孩子在外头嚎,你这个当娘的就干看着?孩子再怎么淘,也是你身上掉下来的肉,你就不管管。”

这已经不是质问了,声音之大,足以称得上骂街。

沈耘正要出去,不想沈桂更早一步。那瘦弱的身躯走出门后,对来人很是不给面子地说道:“大早上的要吃枣儿糕,是你做还是我做?家里这几天连麦麸都吃的不剩下多少,你让我用什么做枣儿糕?”

一句话堵住了来人的嘴巴。

短暂的交锋最终还是以沈桂的胜利告终,当沈耘走出门来的时候,发现街坊四邻并未因此就走出来看热闹。

显然,这样的事情已经不是发生了一次两次。

来者正是沈桂的婆婆,银瓶儿的姥姥。

见沈耘走出来,脸色变了变,不阴不阳地问道:“吆,时沈耘来了啊,怎的,家里没粮了,要来阿明家借点?”

依旧是方才的嗓门,沈耘很怀疑这样说话,到底时说给自己听,还是说给那些依旧在屋子里没出来的街坊们听。

不过,这都已经不重要了。

她已经成功地引出了沈耘的怒火,哪怕时长辈,沈耘也不觉得此时忍气吞声是好办法。毕竟,还关系到沈桂的声誉——一旦坐实,谁会喜欢一个什么都往娘家带的媳妇?

“不巧了,今日前来,我给姐姐一家带了些布匹,让他们做身新衣裳。想想也是可怜,辛苦一年,连身能出门的衣裳都没有,也不知省下的粮食到了谁的嘴里。”

沈耘知道,虽然这老两口给大儿子分了家,但吃的用的还是从朱阿明这里取。有时候甚至拿了大儿子的接济小儿子,着实不太地道。

此时想要坏沈桂的清誉,也就怪不得他反讽几句了。

老婆子脸上有些不好看,还想撒泼几句,却因为沈耘接下来的话断了声响。

“对了,姐姐,此行来前,我自城中抄书赚了百来文。阿娘让我给你四十文,暂且买点粮食过了这几天。”

沈耘也是故意说给旁人听,声音自然大些。不想这回周遭的邻舍纷纷出来朝这边看过来。

银瓶儿先前就很是生气自己这个姥姥骂自己,这会儿自然时偏向沈耘这边,一溜烟跑进门,将沈耘带来的包裹拿出来,扯出一块布匹,很是开心地朝沈桂炫耀:

“阿娘,你看,这是阿舅给咱们买的布。”

沈耘尚未从怀中掏出说出的铜钱,但沈桂的婆婆,以及那些乡邻们,瞬间都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