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宁却没有这么乐观,“说是不立太子,谈何容易?我下面的三个弟弟马上就成年,一旦指了婚就必须开府封王,每个弟弟身后都是两家势力:岳家和外家,即便父皇无意,底下的臣子也不会就此罢休。”
“公主的意思是?”孟盈陷入了迷茫。
会宁一字一顿的说出自己的意愿,“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乱中出先机。”
江临舟愣了片刻便明白了会宁的意思,与孟盈小声嘀咕起来。只见孟盈听完,面带微笑赞叹道:“之前我一直觉得大姐已然是世间少有的聪慧之人,今日看来,一代新人胜旧人,青出于蓝呐。”
接下来的几日,皇帝还未封赏明阳诸人,就有下面的官员上天气大旱,人畜饮水困难,庄稼更是颗粒无收,请求皇帝治罪,更求朝廷援助。
遇到此等焦心事,原本皇帝嘱咐礼部大办的封赏典礼也只能简约了事,定远侯孙闵被封镇国大将军,定远侯家的子女皆有封赏,可谓是风头无两,定远侯府门前车马川流不息。
正在这时在西北的安平侯一封密折不要其他封赏,只为自家儿子求娶皇帝的长女——会宁公主,皇帝拿着奏折在书房想了半天,让人叫了会宁去了皇帝的书房。
一身淡粉色褂子配湖绿色裙子的会宁一进书房就让皇帝眼前一亮,心里叹息,吾家有女已长成,这亭亭玉立的身姿隐约有皇后的影子,倒是让皇帝心内一软。说起后宫诸妃,或淡雅或浓烈都是为自己谋划,只有皇后,少年夫妻,两人共同度过最艰难的时候,情谊反而真切。想到这里,皇帝原本有的郁闷、责难和不舍通通都化为了父亲对女儿的关怀,“长歌,你告诉父皇,安平侯世子上折子娶你为妻,你可是愿意?若是有一分的不喜,朕都回绝了他。”
“父皇,您知道,女儿一向喜欢拔尖,从小您抱着我教识字,我若是学不会必定不出书房,只可惜女儿是个女子,也学不了花木兰战场杀敌,只得嫁个武将以圆心愿了。再者说,女儿见这满朝上下的青年才俊中,还真找不出比安平侯世子更好的人了。”会宁想着皇帝定然是不会阻止,只想听听自己的意见,毕竟是第一个孩子的婚事,又无人可商量,只能看孩子的心意了。
皇帝长舒一口气:“原本朕怕你为了当初江临舟救你的情谊不好拒绝,要以身相许,如今看来你心里想的也透彻。那朕就允了你,只不过现在国事繁多,朕也腾不出功夫给你们办婚事,不妨先定下来,婚礼等太平了之后再说,安平侯也好慢慢准备。”
会宁听完便低头羞涩道:“但凭父皇做主便是。”
隔日,拍了礼部尚书孙剑亲自去安平侯府中传旨,皇帝为奖励安平侯驻守西北多年的功勋和世子在南阳的卓越表现,特将最心爱的女儿指婚给安平侯世子江临舟。
江临舟一脸喜色地接了圣旨,又请礼部尚书在府中喝茶,孙剑喝着茶悄声问道:“听闻大公主前些日子生了病,差点就香消玉殒了,陛下对着书房的那些重臣发了一场脾气,连北溟的人听说了都不再提和亲之事,没想到陛下却对世子青睐有加,放心将大公主嫁到安平侯府来,恭喜恭喜啊。”
江临舟拱手:“尚书大人客气了,日后还免不得要劳烦孙尚书。”公主下嫁礼节十分繁复,会宁年纪又不大,这六礼走下来,怎么也要一年多,劳烦礼部的事情还多着呢,不得不客气些。
孙剑忙称不敢:“咱们这都是为陛下效命,皇室宗亲好久也没办喜事了,大公主这喜事儿倒是能让大家都沾沾喜气。”
会宁和江临舟两个当事人自觉婚事尘埃落定放下心来,只不过几家欢喜几家忧。孙贵妃听到消息赶紧请定远侯到了自己宫中:“现在会宁嫁到了安平侯府,那老三身后就是安平侯,安平侯在西北经营了这么些年,连爹您都要避其锋芒,咱们怎么办?”
定远侯见自家女儿急的团团转,不由得摇头:“你现在最好是什么也别干,老老实实地待在宫里看着二殿下读书才是正事。”
孙贵妃一脸不可置信:“爹,您再这样放任不管,咱们家老二还有什么想头。”
“咱们家现在已经是烈火烹油,架在火上烤了,若是还不消停,小心引火上身。”定远侯实在是无奈,自己的女儿怎么就是学不到一丁点的大智慧,尽是小聪明,目光短浅还争强好胜,自己最大的失误就是让她给皇子做了侧妃,将来孙家说不定就要坏在她手里。
“这有什么?孙家的荣光是拿命搏回来的,谁也不能眼红,我二哥不就是这样残废的吗?”孙贵妃不以为意,“现在咱们不着急,我看淑妃那里倒是着急了,成天派人出去打听京中权贵人家的女儿,要给他儿子找个好岳家。”
“她着急和咱们有甚关系,现在就老老实实地待在宫里好好侍奉陛下,督促二殿下读书,我之前在西南不知道,回京没几天,我就听说二皇子读书既不如大皇子有天分也不如三皇子勤奋,每每考校功课都是最差的一名,学文不好如何做人,将来如何为朝廷立功啊?”定远侯的一番话把孙贵妃说的面色涨红,自打皇后去世,她在宫里宫外都是斜眼看人,好久没有被这么刺过,自己的亲生父亲说自己只能听着。
定远侯见孙贵妃气焰消了些,“我前几年不知道你和你二哥干的事,我现在回京,必定不能再让你们胡作非为,你也不用指望你二哥给你出什么主意,我已经让他在自己院子里思过,什么时候陛下立了太子,他什么时候出来,省得被人揪出来拉着整个孙家陪葬。”
孙贵妃一脸的绝望,“爹!大齐的江山可是你们用血肉守着,您不能这样,你难道就眼睁睁地看着外孙要低人一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