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文斗 2
作者:水云山人      更新:2020-03-25 14:02      字数:3172

韩爌站起来拱手道:“杨博士,日前你屡建奇功,而且在大殿之上巧舌如簧,今为何如此犯浑,这不但是丢你的脸,也是丢大明的脸,你有什么话可以在这里想皇上说,没必在这里插科打诨说这些连七岁灵童都不如的话。”

对面皇太极拱手道:“杨兄,现在在下想听杨兄刚才那个问题的答案。”

皇太极自杨博士站立他便陪着杨博士一起站立,这是君子风度彰显平等,不高你一等,也不低你一辈,我们都同样一个身价。皇太极表示他的敬仰之情,对面这份敬仰,杨博士没有任何借口不说真话:“你真想听?”

“真想,你站着,在下并没有坐下,你没有理由在我面前贬低你自己,大家都是顶天立地的大丈夫,当光明磊落做人,我爱新觉罗氏在马背上讨生活,缺的就是这些良语忠言。”皇太极正色道。

你站着,我也没有坐下,这已经是表达一种友善的平等,这种平等无论是谁都会感动,特别在被人故意屈辱的环境中,这种尊重如同雪中送碳。

对于这种毫不掩饰的示好,看似皇太极正在为杨博士抱打不平,在评分过后让杨博士将内心的答案说出来又好像是在故意让杨博士的智慧去嘲笑这些当政者,其实最大的用意是告诉杨博士,你的智慧没人欣赏我皇太极欣赏你。

君子泛泛之交淡如水,皇太极做道了,他用草原上的直率性格表示出他的尊重与仰慕对方的才华。

“你真想听?”

“不止在下想听,估计这里的每一个人包括你的皇上也想听。”

杨博士道:“这话我只告诉你,圣人教化世人这是狗屁理论,圣人是什么?他何德何能成为圣人?孔老夫子?圣人能教化世人,这个世界为何还有这么多人贪婪,还有这么多战争?”

杨博士一张嘴说出大逆不道的话,直接否定了孔夫子,这才是杨博士这个不靠谱的人应有的风格,这风格直接让围观的张靖,小弥勒起哄鼓掌。

杨博士继续说:“因此,圣人是狗屁,明君治国首当以天下之忧而忧,也以天下之乐而忧,居安思危,悬梁刺股,方能勉励自己,再者,行事当以德感人,以理服人,以德执政,以法治国,严己而律人,时刻铭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治国之道当以法明身,做到有法可依,有法笔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权法分离,司法公正,务必做到法权无扰,无徇私枉法,相互监督,国才能井井有条,民方可安居乐业。”

一番狭隘的言论简简单单的描述了一个未来权、法分离的自由社会,其惊世骇俗的观点如同巨雷一样轰炸得皇太极右手按胸单膝跪下:“先生的金玉良言真是大金国的救命稻草。”

金国刚建立不久,很多治国东西都没几个人知道,所以金国需要大量的治国人才去辅佐努尔哈赤治理国家,毕竟一个马背上讨活的民众许多王公大臣大字都不识几个,四个贝勒爷也就是皇太极识字,所以皇太极表现出来一个求才若渴的样子。

杨博士笑了:“我说的只是一小部分,而且你做不到,所以再深的东西也没必要说下去了,就到这里吧。”

不单单皇太极感动,就连天启帝也是瞪大眼睛看着杨博士,但是身边德朱暄雅则是另一番看法:“杨博士,你是在这里卖弄你的学问吗?”

杨博士谦卑的回答:“回公主殿下,草民无才亦无德,刚才草民已经遵治回答您的问题就是砍人,那个不服就砍到他服为止,刚才那番话草民是在忽悠金国贝勒爷,毕竟这等治国,不出三天铁定完蛋,所以大明治国就应该砍,那个地方敢叛乱就是灭了那个地方的百姓那个村有人敢加入白莲教,就灭了一村人,看看当年李斯与别人辩论话题输了第二天就让秦始皇把所有的书都丢进坑里烧了,这样就没有古今师之争,那个敢罗里吧嗦的起歹念,就挖个坑将他活埋,这才是治国之道。”

遵旨回答,杨博士做了,暴力统治也是一个治国之道,秦始皇就是这样一个暴君,答案的结果刚才叶向高也评述了,杨博士怎么回答是他的自由,即使是欺君,也是奉旨欺君。

朱暄雅看到一个有才华的人不再受她控制,而且反过来开刷她,她气得双拳紧握,恨不得抓杨博士来鞭打一万下。

到底那个才是真正的答案耳朵不聋的都能明白,杨博士如此做也确实踩到了汉奸的红线上,大有媚金贬明的姿态。天启帝不悦问:“杨博士,这里是多国文斗赛场,你有何不满现在对朕说,在如此胡闹,朕将降罪于你,届时你可别怪朕无情。”

杨博士道:“皇上,圣贤书皆言,以礼待人,草民自问是守信之人,然而草民为皇家办事种种皆问心无愧,今日之赛草民本可不来,但终究还是准守了诺言,但皇家的待人之道草民不敢苟同,故认输退出。”

朱暄雅冷笑:“不就是破椅子,烂凳子不爽是不是,刚才不是让太监过去问你了,现在你才发作,看来你这人确实小心眼。”

杨博士道:“有诚意待客之人不会搬出这种垃圾摆设,不仅丢了皇家的颜面,也丢了皇家的尊严,难道皇家真没钱买椅子桌子了?”

朱暄雅道:“你爱比就比,不比就滚!”

天启帝拍案而且:“大胆,朱暄雅,闭嘴,你给朕坐下!”天启帝对身边的太监说:“去给杨博士换下椅子桌子,该有的不能缺!”

然,椅子桌子换上之后皇太极却坐到了地上,杨博士无奈也跟着坐到地上,天启帝本想发作,怎奈女真族确实就是这样生活,没办法,只能忍。

第一道题龙逸辰领先一分,之后杨博士搅和,比赛中断,第二题开始,朱暄雅走出来道:“现在本宫说出一个典故的名字,尔等背出全文并说出出处,回答正确得一分,本宫会一个个询问过去直到每一方忍只有一次机会,而且都不会相同。第一个林丹汗,听题,鱼肠尺素!”

林丹汗一直忙碌于恢复蒙古国得荣耀,哪里有时间理会这些汉人的书籍,所以他直接说不懂!

“你身边的人可直到?”

林丹汗身边的人一样摇摇头。

朱暄雅笑道:“典故来源于《饮马长城窟行》,全文曰: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

林丹汗丢分依旧保持蒙古大汗的风范,他拱手道:“受教了!”

杨博士心里臭骂:你奶奶的,什么题不考靠这种十不沾边的题,你怎么不去问和尚借梳?

朱暄雅这一轮无疑是考各方的阅读是不是博览群书,她一个外出留学多年的忍回来还不停的看书,要配得起她,这个人也必须是博览群书的人。

朱暄雅问朝鲜方:“李卓宪请听题——鱼釜尘甑。”

李卓宪不出意外的回答:“不知道!”

公主再问:“那你身边的人

朱暄雅也不打算再出题,直接问龙逸辰:“龙逸辰,你可能回答这个题目?”

龙逸辰站起来彬彬有礼的拱手说:“典故来源于《后汉书》卷八十一《独行列传?范冉》典故原文为:

范冉字史云,陈留外黄人也。少为县小吏,年十八,奉檄迎督邮,冉耻之,乃遁去。到南阳,受业于樊英。又游三辅,就马融通经,历年乃还。冉好违时绝俗,为激诡之行。常慕梁伯鸾、闵仲叔之为人。与汉中李固、河内王奂亲善,而鄙贾伟节、郭林宗焉。奂后为考城令,境接外黄,屡遣书请冉,冉不至。及奂迁汉阳太守,将行,冉乃与弟协步赍麦酒,于道侧设坛以待之。冉见奂车徒骆驿,遂不自闻,惟与弟共辩论于路。奂识其声,即下车与相揖对。奂曰:“行路仓卒,非陈契阔之所,可共到前亭宿息,以叙分隔。”冉曰:“子前在考城,思欲相从,以贱质自绝豪友耳。今子远适千里,会面无期,故轻行相候,以展诀别。如其相追,将有慕贵之讥矣。”便起告违,拂衣而去。奂瞻望弗及,冉长逝不顾。桓帝时,以冉为莱芜长,遭母忧,不到官。后辟太尉府,以狷急不能从俗,常佩韦于朝。议者欲以为侍御史,因遁身逃命于梁沛之闲,徒行敝服,卖卜于韨。遭党人禁锢,遂推鹿车,载妻子,捃拾自资,或寓息客庐,或依宿树荫。如此十余年,乃结草室而居焉。所止单陋,有时粮粒尽,穷居自若,言貌无改,闾里歌之曰:“甑中生尘范史云,釜中生鱼范莱芜。”

公主抚掌赞叹:“背的一字不漏,不错,不错!”

远处的柳洛鸿也暗暗欣喜,毕竟自己封闭了感情,若龙逸辰能当上驸马,也算是一件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