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 势如破竹
作者:晋城      更新:2020-03-29 14:53      字数:2514

赵构听从军师吴用的建议,即刻下达帅令,亲自修书一封,盖上帅印送往各地军营,交由最高指挥官,让他们务必注意方腊叛军动向,待他与泰安军汇合,南下杭州,再一并发动攻击。

赵构率领众人急速前行,一路上不敢耽搁分毫,日以继夜的赶路。原本需要半个月的时间才能到达,愣是提前了四天时间就与泰安军汇合,曾孝蕴恭敬地迎接赵构。赵构也没有多言,更没有停留,仍旧是马不停蹄的南下杭州。

方腊义军占领了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的六州52县在内的政权,想要尽快剿灭他那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唯有打持久战。赵构率领泰安军继续南下江南,途中所到之处,无一例外悉数被大军击破。

随着赵构率领大军的行程加快,又连续攻下数座城池,他也传达帅令,命令其他人也率领大军进攻。并且,赵构命令众人一定要速战速决,在同一天进攻。赵构突袭方腊占领的城池,让他有些猝不及防。

“没想到宋庭的大军这么快就来了,还真是出乎意料之外。”方腊正襟危坐,冷笑连连道:“据探子回报,宋江等人居然投靠了朝廷,还是此次讨伐朕的主力军,他们兵分三路进攻朕的疆土。若非朕的兵力分散,也不至于让他们得手。”

“启奏皇上,臣以为宋庭虎视眈眈前来,必定是一场血战。探子回报说,此次大军主帅乃是一名少年,也正是这名少年将宋江等人击败,让他们归顺朝廷。如果传言是真的话,那么此人也不容小觑。”

方腊说道:“王尚书,依你之见该当如何?”

王尚书原名王寅,颇通文墨,精通谋略,方腊加封做了文职,官爵是兵部尚书,管领兵权之事。王寅原本是歙州山里石匠出身,惯使一条钢枪,这条枪神出鬼没,万夫莫挡。坐下有宝马良驹名唤转山飞,这匹宝马登山渡水,如行平地。

王寅回道:“皇上不必担心,宋军的战斗力与我军相差甚远,我军麾下猛将如云,焉能败给宋军。况且,江湖传闻也不过是传闻罢了。那小子不过是少年年纪,岂能与我军相抗衡,不过是赵佶这个狗皇帝玩的把戏罢了,不足为虑。”

“真正让臣担心的事情,不是宋军主帅,而是宋江麾下的大将。只要他们都在,我军想要战胜宋军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宋军又在那小子的手中调兵遣将,实在是防不胜防。如果我猜得没错,宋军已经距离浙江不远了。”

“王尚书所言不无道理,臣以为不单单如此,还需要更多的力量抵挡住宋军。王尚书不知宋军主帅的厉害,臣却知道那人非常的不简单。当初,宋江占据青州城,我们井水不犯河水,相安无事。”

“自从宋军攻破青州城,宋江战败,归顺朝廷,麾下士兵纷纷逃窜而出,有一部分兵力进入我军之中,成为我军的士兵。从他们的口中得知,宋军主帅的武功深不可测,就连梁山第一战将卢俊义都不是他的敌手,被生擒活捉。”

“他的年纪只有十二三岁,年纪轻轻就有这样的本事,当真是要小心为上,不得不防。并且,他亲自率领先锋夜袭青州城,引领大军突袭成功。如果我们忽视他的存在,恐怕吃亏的也是我们自己,臣以为还是需要防备着点,以免马失前蹄。”

方腊惊讶道:“右丞相,你说的可是真的?”

方腊起义军右丞相名为祖士远,左丞相是娄敏中,两人一左一右也是方腊的左右手,文韬武略样样精通。

祖士远坚定地点点头,道:“回禀皇上,臣所说句句属实,不敢有丝毫的诓骗之意。”

方腊说道:“如此说来,宋军主帅也不容小觑了。这样一来,我们必须要加紧防范,我军占领的城池已经有数座落入宋军手中,其他宋军也虎视眈眈,接二连三的攻击让我们防不胜防,这已经不是简单地攻破我军防御,而是想要围剿朕。”

“传朕的旨意:大军分散开来,抵御住宋军进攻,朕倒想宋军到底如何厉害。”

众人躬身道:“臣等遵旨!”

于是,方腊将大军分散开来,失去的城池也不想夺回来,而是想要驻守住边陲,保证杭州城的安全。并且,方腊又任命朝中大臣前往各个城池,务必要守住宋军的攻势。方腊将大军重点安放在润州、歙州、清溪、宜州、湖州、常州等地,将分散的兵力悉数派往此地,形成重重包围,彻底将杭州大本营保护的严严实实。

并非方腊只看重此地,而是赵构率领大军接二连三的攻破城池,让方腊的势力版图不断地缩小。鼎盛时期,方腊控制着五十二个州县,实力雄厚。但是,宋军齐齐的进攻,让起义军自顾不暇,来不及救援,只能眼睁睁的被夺下城池。

赵构攻破一座有一座城池,没有任何的逗留,依旧率领大军继续进攻。赵构传达命令之前战斗过的将士休息,休息过的将士吃饱喝足后又接着进攻。为得就是压缩时间,赵构采取的是车轮战,不讲求什么厮杀阵势,能全部进攻决不一对一,能迅速占领城池,绝不耽搁分毫。

当初,赵构采取这样的进攻手段,众人都是惊讶。不曾想到,这样反而激发了士兵的斗志,他们斗志昂扬的进攻义军。敌军、我军非常容易区分,方腊起义军将士每个人头上都系着黄巾,有些则是红的。虽然颜色不同,仍旧是义军的将士。

赵构率领大军势如破竹,声势浩大,一路兼程的拼命厮杀,接二连三的胜利让宋军士气大涨,就连其它几路大军将士都斗志昂扬。之前,他们在面对起义军时都是节节败退,就连气势上都没有起义军强。

现在,赵构率领泰安军一次次的取胜,给予他们最好的回报,让他们纷纷响应起来。每攻下一座城池,赵构都会张贴帅令,告知城中百姓,起义军之事与他们无关,也不会抓他们,使得人心惶惶的百姓心里也安心下来。并且,赵构还将宋徽宗的圣旨,废除沉重的苛捐杂税,让他们更是高兴不已。

城中大多数将士都是贫民百姓,他们常年遭受到朝中官吏剥削,民不聊生,自己生活都成问题,哪里还会想到什么忠君报国。因此,他们多数人参军也不过是求得一日三餐,求个温饱罢了。

赵构也知道城中百姓担心的事情,看着城池中孤苦无依,身上穿得都是打着补丁的衣裳,还有煞白的脸色,便知道这些人起义的目的不过是为了活下来。于是,赵构也没有追究这些人的责任,对于那些宁死不屈,殊死搏斗者,赵构没有手软,一律杀之。

在他的恩威并施下,城中百姓不待见宋军,也不会出现与他们反抗的局面。毕竟,他们都想活下来,遭受生死考验时,众人都选择了投降活下去,谁也没有勇气继续困兽之斗。那些宁死不屈之人,赵构无一例外全部处死,他不想留下这些人,真的攻击方腊时,又临阵变卦,那就非常危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