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朝依旧,君九寒和帝北绝几人准时踏入临天殿,全然不见一夜未睡的困倦。
君九寒束着墨玉发冠,一身玄衣锦袍,用金线绣着神秘而复杂的花纹,金线滚边,面上滴水不漏,让人猜不透一丝一毫的情绪。
身后是太子帝北绝,夙王帝北夙。云王帝北起,琰王帝北琰,五王齐聚。
诸位大臣纷纷打量着为首的那位少年封王的女子。不禁感叹道,果真是,巾帼不让须眉!
对于那为夜王,他们可谓是又敬又怕,敬的,是她的论国有方;怕的,又是她的狠辣果断。
甚至有传言道,“得夜王者,得天下。”在他们这些臣子看来,这话也不为过啊。
“陛下到!”路公公尖着嗓子,大声喊道,诸位大臣纷纷站好行礼。“臣等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帝承昭一身黑金龙袍。看似随意,却实则极具威严的拂了拂袖子,端正地坐下。
“众卿家平身。”帝承昭脸上总是挂着一抹温润的笑意。
帝王之道,谙熟于心。
“谢陛下。”
“有本启奏,无本退朝。”
紧接着,一众大臣纷纷禀报政务。比如今年的税收是否变更?今年农民的收成如何?无非就是一些杂七杂八的琐碎事件。总而言之,就是一些文臣纸上谈兵罢了。
“陛下,大楚新皇登基,我开元帝国,是否应派人前去恭贺。”御史大夫李凉站了出来。
帝承昭略微思索了一会儿,没有开口,只是说道“众卿家有何高见。”
“陛下,臣以为楚国虽是大国盼一个小使臣去拜访一下便足矣。”一年轻小官站出来说道。
“陛下,臣以为,我开元帝国应当派遣重臣拜访,新皇登基,应当搞好关系,促进两国交好。”一个资历略长的年轻人站了出来。
一时间朝堂上议论纷纷,大臣们各执一词,互不相让。龙椅上的帝承昭,眉头更是越锁越紧。
“不知太傅有何见解。”突然,不知是谁将皮球踢给了君九寒。一时间,所有人的目光投向了那自始至终脸上挂着一抹笑意的女子。
“无夜你来说说,该当如何。”这时连皇帝也开口了,君九寒便不好不做答了。
“新皇登基,我开元帝国理应派遣使臣前去恭贺。”君九寒不慌不忙,娓娓道来。那淡定从容的气度,便足以让人刮目相看。“而且应当派遣,朝中重臣。原因有二。其一,我开元帝国与楚国乃是友邦,历来交好,若是此时,新皇登基而我们不前去恭贺或者轻视怠慢了他们,便会显得我们高人一等。落下话柄口舌。其二,群英会不久便会召开。楚国乃大国,想必此次前去恭贺的国家也有不少,正好试探其他国家虚实。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君九寒的一番话令朝中不少大臣所动容。“那九寒以为,该派谁前去,才合适。”帝承昭趁热打铁,又发问道。
“我开元帝国,如今年轻一辈,青年才俊不少,如今各个皇子大多已成年。也到了该历练的时候。”君九寒神色极其严肃。“太子乃一国储君,自是义不容辞,琰王身为皇长子,自然也是首当其冲,云王,夙王,如今资历尚浅,更是需要多加历练,另外,义勇侯世子萧逸尘如今虽是武将,但素来在京城久负盛名,也是不可多得的人选。”君九寒神情淡漠,所道之言字字直戳要点。
“夜王所言甚是。”一老臣出来附议。
“臣附议。”
“臣附议。”
…………
昭帝的眉头渐渐舒缓了下来,“传朕口谕:命夜王带队,太子,琰王,萧世子,楚国,以贺楚帝登基之喜,结与国之交好,即日启程。”
“臣领旨。”
“儿臣领旨。”
“儿臣领旨。”
“臣领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