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饕餮”董卓 下
作者:小a斯蒂芬      更新:2020-04-04 11:19      字数:3835

董卓到底是如何沦落到天怒人怨的地步,这还要从他的出生说起。

据《三国志》引《英雄记》的记载董卓的父亲叫董君雅,如果“君雅”不是他的字的话,就说明他是有过前科的人,而他以微官为颍川纶氏尉,也表露出家道中落的现象。所以董卓出生在一个破落的豪门家庭。父亲在颍川为纶氏尉的时候生下董卓和他的弟弟董旻,所以表字仲颖和叔颖。由于董君雅的长子董擢(字孟高)早卒,所以董卓实际上在家里扮演了长子和大哥的角色。

在传统中国家庭里,长子和大哥有一个趋于共性的特点,就是性格中骨子里的霸道与倔强。或许正是这个原因,董卓少年时曾经离家出走,在羌人的居住地游历数年,并且与羌人中的各个部落首领豪帅相交甚厚。这一段在史书中用了“少好侠”三个字作为总结。

董卓的这一段人生经历,使得他对羌人尤为的熟悉。这正是他为官以后平步青云的基础。

最早他做凉州兵马掾的时候,就已经以膂力过人和左右驰射,为羌胡所敬畏。后来被张奂征召为军司马,大破汉阳叛羌,被封为郎中。中平元年的时候虽然在被派去接替卢植征讨黄巾军张角所部的时候打了败仗,却在之后西凉边章韩遂联合羌胡共同起兵作乱的时候,先后并统于派来征剿的皇甫嵩和张温。个人倾向认为,董卓在这场平定叛乱的过程中是功大于过的,并且最终能够造成“章、遂闻大兵向至,党众离散,皆乞降”的局面,也是因为董卓在陇蜀之间的威名。

在《英雄记》中,有这样一段话“卓数讨羌、胡,前后百余战。”由此可见董卓的主要战功其实都是围绕着羌人而展开的。尽管他与羌人的各个首领的关系曾经是那么的好,也曾经杀掉自己赖以生存的耕牛款待他们,更是接受过羌人首领馈赠的作为礼物的上千头的牲畜。可是他依然踩着这些羌人朋友的尸体坐上了刺史的位置,成为了威震一方的军阀。

从《三国志孙坚传》和《后汉书皇甫嵩传》中孙坚和皇甫郦两个人要杀董卓的理由中我们可以感觉到,董卓在这一段时间的为人,就已经是专横跋扈,狂妄自大的了。而且随着他的权利愈大,他的这种跋扈狂妄,也必将呈现难以控制的趋势。

公元189年,汉灵帝病重和董卓被任命为为并州刺史的诏书,一同传到了西凉。在这种时局之下,观望,恐怕是任何一个手握重兵的军阀所能做的最好的选择了吧!于是,董卓很自然的拒绝了把军队交给皇甫嵩的命令,而擅自带领西凉的亲信部队三千人(另说五千)去并州上任。而皇甫嵩竟然没有采纳侄子皇甫郦的建议,失去了除掉董卓,阻止未来数年间董卓之乱的最好时机,从而给天下及自己留下了祸根。

董卓带着部队走到河东郡的时候停了下来,因为他收到了来自朝廷大将军何进召他进京谋诛宦竖的密书。董卓非常高兴,他立即动身前往洛阳,并且上书弹劾张让段珪等人。可是他还没到洛阳,何进已经被张让所杀。八月二十五日夜晚,董卓望见洛阳城中火起,知道城中有变,急忙率兵进城,他走到城西的时候听说张让等人劫持皇帝逃往北邙山,于是又转到北邙山前去迎驾。那一刻就仿佛宿命一般。

“车驾行不到数里,忽见旌旗蔽日,尘土遮天,一枝人马到来。百官失色,帝亦大惊。袁绍骤马出问:“何人?”绣旗影里,一将飞出,厉声问:“天子何在?”帝战栗不能言。陈留王勒马向前,叱曰:“来者何人?”卓曰:“西凉刺史董卓也。”陈留王曰:“汝来保驾耶,汝来劫驾耶?”卓应曰:“特来保驾。”陈留王曰:“既来保驾,天子在此,何不下马?”卓大惊,慌忙下马,拜于道左。陈留王以言抚慰董卓,自初至终,并无失语。卓暗奇之,已怀废立之意。”

或许正是从小说中的这一刻起,董卓的权欲开始膨胀了起来,而伴随而来的还有他那贪婪的本性。

纵观董卓进京后的所作所为,可谓罪大恶极。归结起来大概有以下几条。

第一,废帝弑君,奸宿皇宫。董卓初摄朝政,为了树立威信,废少帝刘辨为弘农王,另立九岁的陈留王刘协为帝,是为汉献帝。没过多久又弑杀何太后,鸩杀刘辨。他霸占国库,夜宿皇宫,奸*淫宫女公主。

第二,倒行逆施,图谋篡位。虽然史书中并没有像小说中那样记载董卓有谋朝篡位的想法,不过他欲称尚父,位在诸侯王上,接受百官朝拜,私制天子服饰,乘金华青盖车等等行为足以说明他的这一野心。

第三,严刑胁众,滥杀无辜。董卓为了使朝中大臣屈服自己,他设立严刑。《英雄记》记载,侍御史扰龙宗面见董卓,只因为忘记解剑,董卓走过去随手就将他杀了。董卓非常喜欢的车师王侍子,由于恃宠放纵,被司隶校尉赵谦所杀。董卓大怒曰:“我爱狗,尚不欲令人呵之,而况人乎!”董卓虽然忌惮赵谦,却命人召来司隶府的都官从事给杀了。他还命令后任的司隶校尉刘嚣严查吏民中有为子不孝,为臣不忠,为吏不清,为弟不顺的,尽皆身诛,财物没官。于是爱憎互起,民多冤死。其刑法之严酷大致如此。

第四,大封董氏,擅杀名士。董卓先后自行相国、太师,封郿侯,赞拜不名,剑履上殿,又封董卓的母亲为池阳君,未成年的孙女被封为渭阳君,就连董卓的小妾怀中所抱竖子皆封列侯。尚书周毖,城门校尉伍琼,董卓只是怀疑二人“通情卖己”就将二人斩首示众。张温素有杰名,只因为欲塞天变,就污蔑他暗通袁术,亲自当街拷打致死。袁氏一门五十于口被满门抄斩。而名将皇甫嵩要不是的儿子与董卓交好,恐怕也是难逃一死。

第五,纵兵劫掠,屠戮百姓。当时洛阳城中富户云集,董卓为了搜刮财物,纵容士兵以“搜牢”为名,公然入室抢劫,淫*人妻女,劫掠物资。董卓率兵出城游猎,正赶上二月社的集会,老百姓都在城外祭拜祖先欢庆节日。董卓就下令将集会的男子尽行斩首,头颅悬挂在车辕之上,载着妇女财物返回洛阳,在城门外焚烧头颅,对外却说是杀贼而回。

第六,乱铸钱币,暴敛钱财。董卓为了搜刮民脂民膏,“坏五铢钱,更铸小钱”,为了更多的铸造钱币,他尽收洛阳和长安的各种铜器,所铸钱币工艺粗糙,看不清边缘文章,根本流通不起来,于是引起通货膨胀,数万钱却只能买一石谷子。

第七,强拉民夫,私筑郿坞。他强拉民夫建造郿坞,将自己所聚敛的钱财宝物粮食贮藏在郿坞里。据说郿坞高厚七丈,仿照长安城所建。储藏的粮食足够三十年吃用。当时董卓毫无廉耻的说道:“事成,雄据天下;不成,守此足以毕老。”

第八,凶暴残忍,杀降取乐。董卓杀人可谓无所不用其极,烹杀煮人都只是小儿科罢了。被他抓住的关东义军士兵,尽数用布缠裹全身,倒立吊起来,用热油倒灌杀死。董卓所诱降的数百名在北地造反的降卒,在庆功宴席上就将他们尽数杀死,先割下舌头,再砍掉手脚,挖去眼睛,放进锅烹煮。没死的,在宴席间翻滚挣扎,在场的人吓得发抖,拿不住筷子,而董卓却饮食自如神色不变。

第九,迁都长安,焚烧洛阳。关东义军起兵讨伐董卓,董卓惧怕,遂决定迁都长安,他强迫洛阳城中数百万百姓一同前往,命令士兵驱赶鞭挞,百姓互相践踏,饿死的不计其数,一路上堆满了尸体。而为了使这些人断绝回归洛阳的想法,他又令人焚烧洛阳官署宫庙民房,二百里内断绝,再无人烟。

第十,挖坟掘墓,盗掘皇陵。董卓将洛阳焚烧以后,又亲自带领吕布,公然的挖掘皇陵以及公卿大臣的家冢,收其珍宝据为己有。

第十一,不恤下士,吝惜封赏。忠于董卓的西凉将士一直都没有得到过大的封赏,只是董卓的统治工具而已。即便是吕布这样立过大功的人,也只能充当董卓的保镖而已,而且每有小过还要被“掷戟投射”,连一个婢女都不舍得赏赐给吕布。这一点在董卓进京以前,皇甫郦就曾经预见道“其凶戾无亲,将士不附”。董卓死后,以李傕郭汜为首的西凉军本来是要一哄而散的,根本没有人想要为董卓报仇,要不是贾诩出了个“乱武”的主意,才使得西凉军意识到团结的重要性,恐怕就没有后董卓时代了。

董卓正是在这十一条大罪之下,沦落到了天怒人怨的地步。

他“废帝弑君,奸宿皇宫”得罪了天子;“倒行逆施,图谋篡位”得罪了诸侯;他“严刑胁众,滥杀无辜”得罪了朝中权贵;“大封董氏,擅杀名士”得罪了以袁门子弟为代表的士人阶级;他“纵兵劫掠,屠戮百姓”得罪了洛阳富户;为了满足一己私欲,“乱铸钱币,暴敛钱财”得罪了工商阶层;他“强拉民夫,私筑郿坞”得罪了天下穷人;他“凶暴残忍,杀降取乐”又使得反抗他的人,没有了退路;他“迁都长安,焚烧洛阳”搞得天下震怖;他“挖坟掘墓,盗掘皇陵”而又获罪于天!而那些对他忠心耿耿出生入死的将士们,他又“不恤下士,吝惜封赏”,最后变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

当一个人,把所有的人都得罪了以后,就只有死路一条。

董卓的一生从少年时的霸道倔强,到壮年时的狂妄跋扈,再到中年以后的凶暴贪婪,几乎是注定一般,完成了这一性格的人生蜕变。陈寿说他“狼戾贼忍,暴虐不仁,自书契已来,殆未之有也。”

当时的百姓曾经把董卓和暴君秦始皇相提并论,其实,秦始皇固然是暴君,却对国家的统一、工农商以及文字的发展建设,做出了一定的贡献。而董卓,将个人的私欲凌驾于国家之上,视百姓如草芥一般。在他的眼中,一切都只是为了让他发泄私欲而存在。他贪得无厌的索取,却没有对国家的安定起到过任何的作用。就好像传说中的凶兽饕餮一样,满怀贪婪的吞吃着一切,最后也吃掉了自己。

而至于说董卓是不是西凉豪强与中原士族之间由来已久的矛盾牺牲品,都已经不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董卓的所作所为,让中原士族们看到了原本高高在上的帝国神器,是可以任人窥伺摆布的,而你需要拥有的只是军事实力上的强大。于是袁绍、袁术、曹操、鲍信等一批各怀异志的门阀士族们纷纷逃离了朝廷,去寻找各自争霸天下的舞台。

小a斯蒂芬写于2017年8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