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袁术的大将军”张勋与桥蕤
作者:小a斯蒂芬      更新:2020-04-04 11:20      字数:3799

简论袁术与曹操陈国之战背后的秘密,袁术为什么见到曹操大骇而逃

小a短评三国风云人物

文:小a斯蒂芬

袁术僣号称帝以后,大起七军攻打徐州吕布。当时袁术想要任命一个叫做金尚的兖州刺史为太尉,以总督七路粮草。可是金尚不从,结果被袁术所杀。

据《典略》记载,金尚字元休,司隶京兆(今陕西西安市西北)人。金尚与当时的另外两个名字里面带有“休”字的人,韦端字甫休和第五巡字文休并称为“三休”,应该也都是当时的名士。

公元192年,讨董联盟瓦解之后,兖州刺史刘岱被黄巾军所杀。董卓以汉献帝的名义任命金尚为兖州刺史。可是当金尚还在赶往兖州的路上的时候,曹操已经抢先占领了兖州,并自任兖州牧。金尚只好向南投奔南阳太守袁术。

这时候的袁术在南阳可谓腹背受敌,非常难受。袁绍一方面结连曹操为自己的藩属,又与刘表交好,在豫州又扶持会稽的周氏三兄弟,使得袁术处处受肘。而袁术所赖以凭借的孙坚,已经在征讨董卓的时候元气大伤,先是在争夺豫州的时候损失惨重,又在攻打刘表的时候不慎被黄祖军士所射杀。迫于这样的压力,袁术不得不选择放弃南阳,而朝廷所正式任命的兖州刺史金尚的到来,则为他攻打兖州创造了完美的理由。

公元193年,袁术在得到黄巾军余部黑山军和南匈奴单于于扶罗的拥护之后,率军进入兖州陈留郡,屯驻封丘。可是没有多久就在匡亭被曹操击败。袁术本想要退保雍丘,但是张邈张超兄弟的家族基业正在雍丘,所谓一山难容二虎,一城自然也是难容二主。虽然袁术张邈等人都是发小,却毕竟关系到各自家族的利益,而且刚刚打了败仗的袁术也没有能力在雍丘立足,于是他领兵南向,来到了九江郡。

九江郡又叫淮南郡,是当时的扬州州治寿春所在地。当时的扬州刺史陈瑀,本来是袁术一手扶持起来的亲信。可是当袁术计划来到九江郡的发展的时候,却遭到陈瑀的强烈反对。袁术大怒,在阴陵整顿军马准备攻打陈瑀。

陈瑀,字公玮,下邳人,是太尉陈球的长子,虽然他与陈珪是叔伯兄弟的关系,却远没有陈珪的智术,性格虽然刚正,却勇略不足。当袁术带着军队打过来的时候,还没开打,陈瑀就由于害怕先行逃回了老家。

袁术遂占领淮南,自领扬州牧,从此以后这里也就成为了袁术赖以称雄的根据地。也是在这一期间,袁术所任命的的两位大将军“张勋和桥蕤(ruí)”出现在了历史记载当中。

张勋和桥蕤在史书中没有什么太多的故事可说,归纳起来共有三件事。第一件就是袁术称雄淮南后不久,欲继承已故父亲孙坚藩属部队的孙策就投奔到袁术的麾下为其效力,并且打了不少的胜仗,得到张勋和桥蕤的倾心敬仰。第二件事就是张勋和桥蕤都参与了“袁公路大起七军”攻打徐州吕布的战争。这件事小a在之前的《“东归英雄”杨奉与韩暹》和《“倒霉蛋”韩胤》篇中提到过一些,今天再详细阐述一下。

吕布听用陈珪父子的计划,拒绝袁术提出的联姻请求,并且还将袁术的使者韩胤送到许都,结果韩胤被曹操斩首示众。震怒之下的袁术就命令张勋和桥蕤联合刚刚依附于自己的杨奉与韩暹,聚步骑兵马数万,分兵七路攻打徐州。

当时,吕布的身边只有三千多的人马,很明显处于劣势,他自然会感到忧惧,于是就迁怒于陈珪父子,他对陈珪说道“今致术军,卿之由也,为之奈何?”。陈珪却不以为然,答道“暹、奉与术,卒合之军耳,策谋不素定,不能相维持,子登策之,比之连鸡,势不俱栖,可解离也。”

陈珪的这番话可谓是一语中地,戳到了袁术联军的痛处。个人感觉陈珪的洞察力在当时绝对是数一数二的人物,只是可惜年事已高,已经没有精力在那样一个乱世里叱咤风云一番。不过他儿子陈登倒是在历史上有过一番突出的作为,这个咱们以后再说。

陈珪的话点醒了吕布,让他看到了击败袁术七路大军的可能,于是他亲自给杨奉与韩暹写了封信“二将军亲拔大驾,而布手杀董卓,俱立功名,当垂竹帛。今袁术造逆,宜共诛讨,奈何与贼还来伐布?可因今者同力破术,为国除害,建功天下,此时不可失也。”

吕布的这一番话,直接把杨奉与韩暹以及自己定位成了朝廷的忠臣,而僣号称帝的袁术则成为应该共同征讨的逆贼,再加上许给了杨奉与韩暹大批的军资,于是两个人就反水投效了吕布,并且与吕布一起在下邳城击败了以张勋为首的袁术另外的五路大军,还将桥蕤生擒活捉。不过桥蕤虽然被吕布抓住,却并没有被杀死,因为在后面他又出现在袁术攻打陈国的战役中。这里面就有三种可能,一种是陈寿记载有误,桥蕤根本就没有被吕布抓到,二种是吕布为了向袁术示好就释放了桥蕤,不过这两种个人感觉可能性比较小,倒是第三种可能性最大,就是吕布的军队监押不利,导致桥蕤越狱逃了回去。

不管是哪一种可能,桥蕤都确实参与了袁术攻打陈国的战役,也就是第三件事,就是小说中《曹孟德会合三将》的一段,写的是曹操攻打寿春并将袁术逼退过淮的战事。而在历史上与这一段对应的却有很大的出入,那就是发生在公元197年(建安二年)秋九月的,袁术与曹操的陈国之战。

陈国隶属于豫州治下,是豫州州治陈县的所在地,当时是属于曹操的势力范围。袁术在经历了徐州之战的失败以后并没有消停,而是又转过头打算去争夺豫州。于是就亲自带兵攻打陈国,并诱杀了陈国王刘宠以及陈国相骆俊。这件事在《后汉书孝明八王列传第四十》以及谢承版《后汉书》中均有所记载,说是袁术向陈国借粮,遭到陈国相骆俊的拒绝,于是就派遣一个叫张闿的属下装作路过陈国的样子,到骆俊的家中,在酒宴中将骆俊以及刘宠杀死。随后袁术就相继攻占了陈国诸县。这个张闿就是小说《三国演义》和韦曜版《吴书》中都曾经提到过的,陶谦派去护送曹操父亲曹嵩的那个都尉,由于他贪图曹嵩的财宝而杀死曹嵩一家,后来他投奔到淮南,被袁术收为刺客。

一个汉室宗亲就这样被杀死,作为奉天子以令不臣的曹操而言当然是不能不管的了,于是就亲自率兵来征讨袁术。可是这个时候的袁术不知道哪根筋不对,一反常态,听说曹操要来了就非常的惊骇,然后留下了许多将领在蕲阳抵挡曹操,而他自己则逃回了淮南。

这件事很奇怪,也不符合袁术一贯的做派,虽然他时常打败仗,但是却并不是个贪生怕死的人,而且袁术一直都看不起曹操这个太监养子的后代,还没开打就逃跑显然不太合乎情理。

我注意到袁术是留下了很多重要将领驻守在蕲阳,据《三国志武帝纪》记载“术闻公自来,弃军走,留其将桥蕤、李丰、梁纲、乐就”而《后汉书袁术传》中的记载又增加了一个张勋,这么多的将领被留在蕲阳抵抗曹操,说明袁术是把自己的主力留在了陈国的,也即是说袁术并不是想要放弃陈国。这一点很好理解,毕竟豫州本就是袁氏家族的基业所在。那么袁术返回淮南就只有一种可能,就是他有很重要的事情要去办。

那么这件事是什么呢?

正史中并没有给出答案,不过《英雄记》中却记载了一段我认为极有可能是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是吕布在击败袁术七路大军之后,又联合杨奉与韩暹组织了一次攻打淮南的战争,并且一直打到距离寿春不远的锺离县境内。我们先来看一下《英雄记》中的这一段记载:

“布后又与暹、奉二军向寿春,水陆并进,所过虏略。到锺离,大获而还。既渡淮北,留书与术曰:‘足下恃军强盛,常言猛将武士,欲相吞灭,每抑止之耳!布虽无勇,虎步淮南,一时之间,足下鼠窜寿春,无出头者。猛将武士,为悉何在?足下喜为大言以诬天下,天下之人安可尽诬?古者兵交,使在其间,造策者非布先唱也。相去不远,可复相闻。’布渡毕,术自将步骑五千扬兵淮上,布骑皆于水北大咍笑之而还。”

从这一段记载我们可以看出,吕布发起的这一次攻打淮南的战争,组织性很强,目的性也非常明确,并不以占领淮南为目的,旨在教训一下袁术,劫掠而还。就像是高手过招一样点到为止。等袁术领兵赶来的时候,吕布已经率兵过江跑了,而且还给袁术留下带有侮辱性的书信,又再过江以后对“扬兵淮上”的袁术军队嘲笑了一番。

表面上看这段记载整个过程非常像一个故事演义的桥段,不能不让人怀疑它的真实性,这可能也是各种正史史书都没有将这一段记录的原因。然而从时间上来看,这件事应该正好就发生在公元197年袁术攻打陈国的时候,而吕布能够轻松的打到淮南腹地差一点就打到寿春,也说明当时袁术后方空虚,再加上袁术亲自率兵五千“扬兵淮上”的记载,都足以证明当时的袁术是仓促迎战,他的主力部队应该并不在身边。

这样一来就可以解释陈国之战中曹操一来,袁术就大骇而走的原因了。他并不是应为惧怕曹操,而是听说吕布攻打淮南的消息以后,亲自率领轻骑回军往救淮南的举措。只是被以曹魏为正统的陈寿《三国志》理解成了惧怕逃跑。

袁术率领五千轻骑离开陈国返回淮南以后,留在蕲阳的袁术主力部队以及将领们由于过度担心淮南的战况,搞得人心惶惶军心涣散,结果被曹操轻而易举的击败,斩杀了桥蕤、李丰、梁纲、乐就四将,张勋溃逃而走。据《三国志于禁传》记载,桥蕤等四将是被于禁围困在苦县,并最终攻破斩杀的。

张勋逃回淮南后继续追随袁术,直到袁术兵败去世,张勋才与袁术任命的长史杨弘一起,率其余部投奔孙策,在路上被庐江太守刘勋所攻杀。

张勋与桥蕤都是袁术称雄淮南以后所任用的重要将领,个人感觉他们都应该是淮南本地人,为袁术开疆扩土立下过汗马功劳,可惜袁术本身并不是一个值得托付的领袖,也相应的导致这些追随他的将领们失去了生命以及未来。正应了一句老话,所谓时也,命也。

小a斯蒂芬写于2018年5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