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伯,你们这里的米,一斗多少钱?”纪思博每到一个地方,就喜欢问当地的米价。
老农一怔,而后失笑,“我们这里很少卖米,小公子是南边来的吧。”
“很少卖米?那你们平日里吃什么?”纪琼枝也开口问道。
纪伏寿心想,幸好带他们出来看一看走一走,就算出丑也没人看到。
“吃馒头、包子、窝窝头、面条、面饼。”老农咧着嘴笑。
见小公子和小姑娘都好奇的看他,老农谈兴更甚,“小公子说的大米,我知道,是南边产的,不过我们这边的田地不适合种大米,我们种的是麦子,麦子脱壳磨成粉,成了白面,就用来做馒头包子吃。”
纪思博想了想,觉得如果自己每天三餐都是吃馒头包子面饼,打了一个冷颤,还是香喷喷的米饭好吃。
“那老伯这地里的麦子,一年产多少?够不够家里人一年的口粮?”纪思博指着尚未发苗的田地。
老农摇着头,“这块田是中等的良田,地里的麦子,一年能有个二石,但我们家不会留着自己吃。”
纪思博和纪琼枝两个已经见怪不怪了,一路走来,家里田地越少的,越不会留着自家种的粮食做口粮。
“老伯是把麦子卖给粮食铺子,然后再买白面回来做馒头包子吃?”
纪伏寿对上老农带着古怪的目光,朝老农含笑点头,老农心想,这还真的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公子哥儿啊。
“小公子,白面只有那种富余之家才吃得起,像我们这种人家是不敢吃白面的,哪有这种福气顿顿吃白面呢,顶多就是逢年过节那会儿才会吃上一顿白面。”
老农看纪思博怔忪的样子,又道,“我们家里吃的是黑杂面。麦子脱壳之后粗磨,出来的就是黑面,再磨几次,就是白面了。白面一斗要三百钱,黑面一斗要一百二十钱,老贵了,吃不起吃不起。
我们收割完麦子之后,就会种上一些花生和豆子,我们吃的黑杂面,就是黑面加上豆子面混在一起。豆子比麦子便宜,通常黑杂面是七成豆苗,三成黑面。”
就这样,老农脸上也带着笑容。
纪思博和纪琼枝两人咋舌,两人对视一眼,纪思博先转头看纪伏寿,“姑姑,我们能尝尝黑杂面做的吃食吗?”
纪伏寿含笑点头,“你去问老伯,老伯若肯,姑姑没意见。”
纪思博于是转头看老农,老农听到他们对话,脸上露出为难之色,眼前这群人明显是富贵人家的子弟,哪里吃得惯黑杂面这种粗粮,万一吃坏了肚子,他也赔不起。
纪思博以为老农是要除杂草,撸起袖子自告奋勇下田,“老伯,我来帮你除杂草,咱们早点除完就早点家去。”
纪思博太热情,都不等老农劝阻,就像模像样的除起杂草来,他一路上被纪伏寿赶着跟老农学收割,学锄地,学施肥,也不嫌弃脏累。
纪伏寿看出老农的难处,直接就笑道,“老伯不用怕,我们就是想尝尝味儿,不碍事的。”
见他们坚持,老农只好在除完杂草之后就带着他们回家。
“老婆子,来客人了,做点好菜上桌。”老农回到家就叮嘱迎上来的妻子。
大娘看了看纪伏寿一行人,不解自己老头子怎么带这种贵人回家,拘谨的笑了笑,手脚麻利的应了一声,先去灶间倒了四碗茶水上来,大娘不好意思的道,“家里就只有这点子茶叶沫子,小公子姑娘们别怪。”
纪伏寿看了一眼,茶叶沫子细碎,泡出来的茶色浑浊,这种茶叶沫子非常便宜,大概十文钱就有半斤,但茶碗没有混上这种浑浊的茶色,可见平日里这些茶叶沫子老农自己一家也不怎么舍得喝,见是客人来了,才拿出来待客。
纪伏寿温和的笑了笑,面不改色的端起茶碗喝了一口茶,“谢谢大娘,正好口渴。”
她前世打仗之时,艰难起来有口水喝都算好了,她并不是娇养在闺阁的小娘子。
大娘和老伯两人齐齐松了一口气。
大娘笑着出了堂屋,准备去菜地再择点萝卜茄子白菜回来,还得去别家看看能不能淘换点肉,总不能让客人一点荤都不吃。
大娘手脚利索,纪伏寿跟老农聊了两刻钟,她就端了饭菜上来。
一个肉沫茄子,一个肉沫炖萝卜,一个清炒白菜,一个蛋花汤,主食是面饼。
老农虽然有些肉疼的看着这两道荤菜和蛋花汤,还是热情的招呼着纪伏寿他们,“家里伙食不太好,你们不要见怪。”
纪伏寿摇摇头,拿起一张面饼,吃一口,看着大娘赞道,“大娘和面的手艺好,面饼很筋道。”
大娘舒了舒脸上的皱纹,“小娘子觉得好吃就多吃点。”
面饼是用黑杂面做的,有一股豆香味,纪伏寿一口面饼一口汤再一口菜,吃得面不改色津津有味,纪思博和纪琼枝两个,吃饭的速度明显及不上纪伏寿。
对他们来说,面饼太粗糙了,咯嗓子,没有什么油,盐也少,没滋没味,吃一口面饼就要喝两口汤,面饼吃的少,菜吃的多。
然而他们依然很努力的把手中的面饼吃完,因为纪伏寿不会允许他们在老农面前浪费粮食。
这一顿饭后,纪伏寿已经跟老农聊开了,她颇有些奇怪的问道,“老伯,您家的孩子呢?”
来了这么久,也不见这家的年轻人,大娘就连饭菜都没有留下。
“跟着村子里的年轻人一道,去采石了。”老农叹了一口气,“家里穷,就只有一亩田,交了租子,一年也才挣一两银子,这些年我跟他娘苦巴着过日子,也才堪堪挣够儿子成婚的彩礼钱,家里屋子少,成亲又要建一间新屋,等到孙子出生,要用钱的地方就更多了。
许是老天爷知道我们日子艰难,前段时间突然有贵人来我们村子招工,去三里地远那边采石场里采石,包一顿午饭,采一斤石头就给三文钱。
这么好的事情,村子里的年轻人都去了,要不是我这把老骨头不行了,我也想去呢,只要勤快点,一天采个二三十斤石头,一个月就能有两三两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