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不懂规矩的就是你了。方老内人的眼神横了过去。却没出声。
傅九在殿外一怔,四位女试官里的董老内人本就是张娘娘的人,一听便笑了转头看郭掌司:“她报了笔答,又要面答,如何处置?”
郭掌司是先郭皇后的同族,范夫人的好友。她看看殿外的傅九,也笑道:“让她交上来。再问吧。延平郡夫人以为如何?”
延平郡夫人是老试官了,深知面答最容易分出高下,叫这郑娘子着实出一回丑。便也不与两位内人为难。痛快就应了。
她恭恭敬敬地双手捧着答卷送上去。大皇子和秀王世孙得了消息后觉得总算有热闹看了,没撑住架子,溜过来和傅九一样偷看。
她的答卷自有小青衣接了,郭掌司直接点了一位笔答合格的妇人读卷,果然清楚流利,殿中之人一听都愕然,她的答卷上竟然是和姬娘子说的一样是唐太宗时魏王典故。
她笑嘻嘻等着念完,看向姬娘子时却严肃着脸,傅九看她装成那意见不同非要争个高低的样子就笑了,挥挥手让嫣浓回去:“不用太担心。”
你们家郑娘子经常喜欢置于死地而后生。
纪鸾玉一直沉默,郑归音暗骂着这人太狡猾,她等到现在都没办法拉她下水只能放弃。
她暗地里仇恨地瞪了纪鸾玉一眼,等着瞧!叫她敢搭便车利用她!
她费了一肚子力气,结果叫纪鸾玉得了机会,直接进宫?
这绝不行!
傅九这时就隐约猜到她方才认怂躲在角落里,是在等机会要直接踢走纪鸾玉,顿时没好气,隔窗瞪了她一眼:
就凭她那临时抱佛脚的能耐还想着一箭双雕!先保着能过这轮再说吧!
“你还有什么要回答?”董老内人刚开了口要给她一个机会,韩尚功就止住了,道:“姬娘子与郑娘子交相问难吧。”
“……”不过是挑女官,有必要和士子们在太学、在书院里一样,有必要互相辩论挑刺问难?这不是故意为难郑娘子?
董老内人一怔后却完全不反对,和她同样审讯过郑归音的方老内人刚要开口阻止,郭掌司却出了声:“也好。”
大皇子这时就卟哧一声笑了,小声对傅九:“这太不公平。郑娘子赢定了。”
殿外的秀王世孙,殿内的方老内人和董老内人露出同样的神色。
韩尚功让互相问难应该是向着那位姬娘子,但真要比吵架和狡辩的话当然是郑家这位娘子赢。她做阶下囚被审问时都敢威胁主审官,更何况眼下对付个女书生姬娘子?
郑归音同样跃跃欲试。兴奋莫明,姬娘子一转身,开腔却向她泼了一盆凉水
“何为宫官?妇人以为,忠于君,忠于廷,忠于事,忠于序。即是宫官。这位娘子方才道非也二字,不知是以哪一忠为非?”
姬娘子犀利的问难让一殿的人都兴奋起来,连傅九都讶异地看了这位娘子一眼,这确是有真才实学。
郑归音这时还有空默默瞟了瞟纪鸾玉,难怪她中规中矩背了宫规后就一直不出声,比试开始前,她就在殿里盯梢,瞅到纪鸾玉和这位姬娘子像是说过几句话,应该是看出这姬娘子太难对付?
“小女说非也。非是非娘子之非,乃是非小女之非。”【我刚才说的非也,不是在批评你的观点,而是在批评我自己试卷上的观点。】
她知道对手有真才实学,便不和她缠斗慢条其理地谨慎开了口:“小女观史书,又曾见过唐太宗年间另一则典故。”
因为她要说典故,姬娘子就暂时听住不语,不说殿外皇子王孙纷纷摇头,单是傅九就在心里叹:“还是太斯文!让她开口就止不住了。”他没好说一个女书生和商家女子斗嘴,就不应该给商家女张嘴的机会,直接用文章圣言甩过去说词章,郑归音根本不可能接上来。
真学问,这可是要至少二十年的功底才能到姬娘子的满腹经书。
郑二娘子从小忙着在北方卖小食赚家用,忙着从北方逃到南方,又要跟着郑家做海贼从良上岸。她哪里有这二十年寒窗读书的时间?
但姬娘子让一步的话,她就赢定了。
“唐太宗尝游京外,沿河而下数日后返驾宫京。有女官数十人为后驱,路过某城衙门居于衙门客舍内。时大臣李靖等人同在此城,本地守官逐女官出舍请大臣入居。太宗闻之不悦。李靖等上书请罪。”
【唐太宗曾经出京城游玩,离开好几天才摆驾回京城。同行的女官有数十位押后几天回京,她们在归途中路过一座城,本城主官让出衙门里的客舍里请她们居住。这时朝廷大臣李靖等几人也来到此城,女官们被请了出去把客舍让给大臣居住。她们回京城后太宗听说了此事很不高兴。李靖等人上书请了罪。这事才罢了】
她说完这一段后再说了一句:“本朝内廷宫制,大半采自唐朝。”说完便沉默不再出声。
姬娘子听后怔住,深知此时不驳回去就要落了下风。然而还没等她想清楚应该怎么驳回,郑娘子又加了一句:“小女报选的是公主的读经女官。公主出嫁生子即是外姓人,子孙即是外臣。”
她觉得姬娘子的长处,一定要现学现卖。
殿中一时寂静。四位女试官互相看了一眼。那怕是方老内人和韩尚功也觉得她第二个典故讲得极为顺耳。绝无驳回去的道理。
姬娘子这时终于明白,不要脸的商家女根本不是在和她交相问难,而是在公然拍马屁。她要驳了郑娘子就得罪了所以女试官们。
更何况这典故听着不像是胡编的,而她却没有见过无从问起。只能沉默。
女书生太老实了!傅九在窗外都是如此叹着。
她们都不出声了,在韩夫人之下的郭掌司终于开了口,老妇人一头银发,面目便慈祥,向郑归音笑道:“可说是傅识广闻。这典故从哪本书看来的?”
“回夫人,是一本地方志。缺了一半。恰好记载了唐太宗出行之事。”她暗暗得意拍中了女官们马屁。又让姬娘子驳无可驳。
“是家中藏书?”
“是的。小女从小好读些史故旧事。家中父亲和兄弟们时时为小女买残书。小女在历代典章上不及姬娘子——小女只知道本朝内廷制学自唐朝。”她看了姬娘子一眼,姬娘子知道这是示好的意思又巧妙地没落下风,她便决定见好就收。见得姬娘子微笑回视,她这才继续,“但小女家中的残书笔记多,各朝宫中旧掌故,比如天子出行、后妃贤良、内廷学士、尤其是女官宫官的碑文都是看了不少。时时铭记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