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6)惨无人道
作者:阿明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5112

韩德平和孙兴国率领着手下一个连的战士交替掩护边打边撤,一路向着西南方向转移而去。在这一路上,他们打破了敌人的数次合围,到黄昏时分已经撤出了三十多里路,辗转撤退到了金沙镇东南方向的许仙庄。

到了这个时候,虽然一路追击过来的日伪军已经被甩掉,却由于为扫荡的敌人重重阻隔,绕道向武帝城转移与许耀亭等人会合的计划已经无法实现了。韩德平只好思量着为自己手下的这支小部队另寻出路了。

在开始,他之所以要选择这个方向后撤,主要是为了避免两面作战陷入敌人的重围。娘娘河畔骤然而起的枪炮声告诉他,北面已有敌人来犯,金沙镇已经危在旦夕,随时都会有敌人的扫荡部队进攻过来。

在这个时候,他如果率领着部队向着金沙镇方向回撤,就等于是把自己这些人直接往老虎嘴里送;如果是向着西北方向后撤,也极有可能与扑向金沙镇的敌人在半路遭遇。若是出现这种状况,就必然会使撤退转移中的部队处于被敌人两面夹击的境地。所以他选择了这样一条撤退路线。

他本来是计划着在与追击上来的敌人脱离接触以后,伺机再折而向东向着武帝城转移与许耀亭等人去会合的。可是,由于追击上来的敌人一直像跟屁虫似地在后面撵着,根本就没有机会做其他的选择,也就只能退一步看一步了。

眼看着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他又打起了新的算盘,准备在入夜以后直接向着敌人重兵云集的金沙镇转移。他大胆地设想着,在金沙镇虽然有大量的敌人麇集,但毕竟有密如蛛网的地道可以暂时存身。而对敌人来讲则是“新来的媳妇不摸门儿”,是完全可以利用“灯下黑”的特殊条件藏兵于此的。

随着西天残红的云霞渐渐地在地平线上隐没,夜幕随之降临。眼望着前面的许仙庄已经历历在目,韩德平突然觉得自己的肚子呱呱地乱叫了起来,这时他才想起大家跟头骨碌地打了一天的仗都还水米没粘牙,该找个地方打打尖歇歇脚喘口气儿了,便指挥着战士们向着许仙庄一路奔了下去。

许仙庄是新海县南部一个富庶的小村庄,南去金沙镇有二十多里路,全村有一二百户人家。韩德平和孙兴国对这一带非常熟悉,他们计划在这里找老乡给帮忙烧两锅热汤,好让战士们吃顿饱饭长点力气,等到夜深人静再安排转移。

孙兴国兴致勃勃地走在前面带路,刚刚走近许仙庄的村边便闻到风中飘来一股焦臭味。他心下狐疑,再登高向村中一望,只见整个村子已经变成了一片颓垣残壁,有数处大火的余烬还在冒着青烟、阴魂不散地在村子的上空飘荡着。在习习的晚风中偶而传送出一阵阵时高时低的啜泣声。

一见到这种凄惨的情景,孙兴国知道大事不好,赶快派人去后队向韩德平报告。韩德平来到近前观察了好一会儿,向孙兴国等人吩咐道:“看这情景,这里是让小鬼子给祸害过了,咱们还是进到村子里面去看看吧,要是还有遭难的老乡咱们也好搭把手帮个忙呀!”一行人便悄悄地摸进了村子里来。

韩德平听得附近一个院子里有呜咽声传出,便带着两个战士摸了进去,待走进去一看,只见满地里横七竖八地躺的都是死人,有老有少,有男有女,一个个的身上都沾满了血迹,其中有两个已经身首分离。不用问就可以看得出这都是让鬼子兵用刺刀给挑死或是用战刀给砍死的。

再注目向里面一看,只见一个中年妇女正跪在北面正房的墙根下啜泣,手里还握着一把铁锹狠命地向墙上铲。在其身旁还有一个十多岁的小男孩也跟着伏在地上抽抽嗒嗒地哭着,两个人谁也没有注意到有人从外面走了进来。

韩德平站在旁边地看了一会儿,走上前去轻轻地呼唤道:“大嫂,大嫂,你们这——”他的一句话还没有讲完,一个不提防,那中年妇女突然挺身站起,抡起手中的铁锹就向他当头砸了下来。口中还狠狠地骂着:“我让你们这些小鬼子祸害人,我跟你们拼了!”

韩德平见状,只好将身一侧把砸过来的铁锹让了开来,然后一抬手抓住了那中年妇女的手腕,把铁锹给夺了下来。大叫道:“大嫂,我们不是鬼子,我们是八路军,我是金沙镇的韩老六啊!”

这时,那个爬在地上哭的小男孩儿一跃而起,不顾一切地扑上前来抱着韩德平的大腿乱扳,听到韩德平一声大叫,复又坐在地上大哭了起来。这一次,他不是像刚才那样抽抽搭嗒地哭,干脆放开喉咙大嚎了起来。那个中年妇女也跟着放声大哭了起来。

过了好一会儿,那个中年妇女才止住了哭声,哽咽着伸手向熏烧得漆黑的墙壁一指,凄厉地大叫道:“快,快把门窗挖开,屋子里面有人哪!”

韩德平回身注目一看,这才发现北屋南墙上的门窗给垒起的土坯堵了个严严实实,不由得大感怪异,连忙应道:“大嫂,您不要哭,我这就把门窗打开!”

他用眼左右相了一下选准位置,招呼两个战士一起上手,用铁锹、枪托一阵乱铲乱砸,费了好大的劲儿才把堵死的门窗给砸了开来。

再探身向屋里一看,只见里面密密麻麻地叠压的都是烧焦了的死人尸体,一个个给烧得面目全非,是老是少是男是女都分不清了;一股皮肉焦臭的气味涌了出来,熏得人直作呕。

这个时候,去村子里其他地方搜索的战士陆陆续续地回来报告情况,一些劫后余生的老乡也跟了进来,大家一见到眼前的惨景都给惊呆了:

天底下的强盗杀人放火不足为奇,哪儿有这样惨无人道的?简直比野兽还要野兽,比魔鬼还要魔鬼!人们一个个都恨得咬牙切齿,骂不停声,唏嘘成一片。

经过粗粗清点,全村的死难者有四百多人,占了全村人口的七成以上,多数是老人、妇女和孩子。

那位中年妇女是因为去给死去的丈夫过忌日上坟,按照风俗要在太阳没有出来之前去祭奠行礼,才和儿子起了个绝早,从而幸免于难。而他的公公、婆婆和一个七岁的小女儿则全都给烧死在了这茅屋之中。其他幸存的丁壮男子也多是由于下地干活起得早才躲过了这场灾难。

他们不知道,在这里肆虐行凶杀人的就是他们在半路上与其遭遇的尾崎三木手下那帮鬼子兵,而主持这次屠杀行动的就是在韩德平手下毙命的横路井二。

他们若是知道这一切的话,心里定当会多多少少得到一些慰籍。尽管如此,也算得上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恶有恶报了!

韩德平见村子里惨成这个样子,一等一的事情就是得首先将这些死难的乡亲们安葬了。他对面前伤心欲绝的战士和乡亲们说道:“大家都看到了,小鬼子就是这样灭绝人性地来欺负祸害咱老百姓的,简直连禽兽都不如,若不把这些***小鬼子赶尽杀绝,咱们老百姓就再没有安生的日子可过了。这血海深仇我们若是不报那不是枉在世上为人了么!”

他见大家都在默默地听着,缓了缓语气又道:“不管怎么说,咱们的亲人已经都死难了,总得让咱们的亲人入土为安呀,就这样乱扔着是不行的,大家一起动手先把死难的乡亲给安葬了吧!”

接着,又对围在面的老乡们说道:“你们爷几个看看怎么办才好啊,要怎么安葬你们说话!”

有个年长的老乡走上前来,痛哭流涕地说道:“老韩兄弟呀,今天得亏你们赶在了这儿呀,我看这些死去的乡亲们也分不清谁是谁了,你们就帮着建个义冢全都给埋在一块儿吧,也好让子孙后代记住这个仇恨,给先人们报仇啊!”

他这话一出口,周围的人都纷纷响应,在韩德平的指挥下,大家立即去各家各户去寻找铁锨、镐头等挖土工具,也有的去寻找没有烧到的芦席、苇箔、木版等应用的丧葬物品,不大一会儿就集齐了。

由于人多势众,死难四百多位乡亲的安葬很快就料理完了。大家在新修的义冢面前撮土为炉,插草为香,磕头行过了丧礼,又就地唠了起来。

大家都是乡里乡亲,说起来都是知道的。原来那中年妇女婆家姓赵,丈夫排行老二,人都称之为赵二嫂,那个十多岁的小男孩是他的儿子,名叫赵虎。那年长的老乡姓岳,名叫岳崇智,是个村上教先生,因为他知识渊博,是村民眼中的圣人,人们又习惯地称他作“秀才先生”。

说起韩德平等人今天的义举,岳崇智、赵三嫂等乡亲们都是千恩万谢。韩德平道:“我看今天村子已经糟蹋成了这个样子,住是没有办法再住下去了,现在天色已经不早了,趁着这夜色也好赶路,大家还是先去投亲告友,等过过这一阵子再回来收拾吧!”

岳崇智叹道:“现在兵荒马乱的,走到哪里还不都是一样,到哪里去投亲告友啊,死不了就得想办法活下去,眼下天也不算太冷,大家凑在一起先自己想想办法再说吧。等把窝安住了,还得想办法报仇雪恨呢!”

韩德平这时想起不仅战士们一天没有吃上饭,就连乡亲们也没有地方去找饭吃了,便让战士们把干粮袋解下来,礼让乡亲们一块吃。

这时节,在村子里已经找不到地方去烧汤做饭,赵二嫂等人不知道从那里弄来了两桶清水,又找来了两个铁瓢,让大家轮番喝了一些,草草吃了一顿野餐。

临到告别之时,有几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吵着要跟着队伍一起去打鬼子。一个名叫许二愣的小伙子请求道:“韩司令,我家里的人也都死绝了,家里就剩下了我一个,留在家里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让小鬼子给整死,您就让我跟着一起去打小鬼子吧,我不会当孬种的!”其他几个小伙子也跟着一齐吵着要求。岳崇智和赵二嫂等人也上来帮着求情。

韩德平见这几个小伙子劲头十足,又有岳崇智和赵二嫂等人讲情,便答应了下来。这个时候他再清点队伍的人数,加上许二愣等几个新加入的小伙子,全连已经不足一百五十人了。幸存的乡亲们都聚在村口相送,看着这支小小的队伍隐没在茫茫的夜色之中。

在韩德平的率领下,一行人一路急行军,很快来在金沙镇南面的地道口,陆陆续续地钻了进去。令大家没有想到的是,就是这些上千年的古老地道,竟成了他们得以存身的所在!

——惨绝人寰禽兽行,听来犹堪令人惊!欲知后事如何,请见下回分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