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几位专家对中飞工业这次掏出来的所谓干货,是有些心惊肉跳感觉的,不是说中飞工业提供的参数和设计模型不漂亮,不先进,而是太漂亮太先进了,犹如梦幻般的结果。
专家们也是本着负责任的态度,觉得有关方面时候太急躁了些,太急功近利了一些,咱们非要一上去就要跑一百米吗?先跑二十米,五十米,不好吗?
所以专家们开头才说了一些重话,后来被统一了思想,既然上级让专注到评审本身,那么专家也就不执拗了,纷纷行云流水写出来报告,可每位专家都留了个心眼,不断强调,是在现有技术可行性的基础上,才怎么怎么样。
言外之意是,如果你中飞工业吹牛皮,根本拿不出这些材料,或者设计的模型根本就无法通过试验,那是你的问题了,前提不存在了,自然我们的评审意见都是屁,也怪不到我们头上。
虽然你们这些官老爷和企业老总,一个个都拿科幻当现实呢,想象是挺大胆的,可科技制造,还是要一口一口吃饭。
纷纷攘攘地一轮全国性的秘密评审过后,详细的评审报告摊在了中飞工业领导人面前,经过细致的梳理,厚厚的评审报告被浓缩成一个简略版,又提交给了国防科工局,经过国防科工局的意见,报告继续送呈到主管副总理那里。
随后,一次华夏国军队最高层次的会议上,由国务院转送过来的报告,在将领们的手中审阅过后,将军们激动了,一致表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果真的有军工人说的那么好,哪怕是只达到理想中的一半,这也是对军队巨大的支持和鼓励。
有位将军风趣地说,如果这种概念机研制出来,我看我们的小伙子到白头鹰的老巢上面巡航,也不是件多难的事,而且,咱们的飞机机身真的这么牛?让雷达看到后会让雷达忘记自己曾经看到的事实,这,这怎么理解呢?迷魂阵?蒙汗药?也不对啊,以前我们都是拼了命地搞伪装,怎么现在思路变成打入敌人内部了?哈哈。这可真是一个大卫星。
最高领导人也欣然,批示到要蹄疾步稳,充分发挥创新精神,真正在军工科研中有获得感。
最高领导人的指令下达,一切国家机器当然都要高速运转起来。
担子也迅速压给了中飞工业。至此,不到半个月的功夫,中飞工业突然觉得好累,因为早先殚精竭虑搞的四代机,在新材料领域获得突破后,有些沾沾自喜。但若比起安装上以新理念设计的发动机的五代机,彻底用新材料打印出来的第六代无人战机,现在的四代机简直是简陋的可以。
中飞工业的高层现在颇费踌躇,以前攻克最大科研项目,是先从最简单的做起,配套的东西都做熟练,等待核心难点突破。采取的是农村包围城市的打法。
不这么打也不行,先去突击进攻城市,实力对比上是不具备攻克城市的,白白浪费时间和精力,其他的地盘还都丢掉了。
所以华夏国最近几十年的军工突破,采取的是小步快走方式,最终靠积累来突破。尽管有时候外部积累的已经非常丰厚了,但核心的东西,常常是先突破一半,这样面前上马,试用着,然后慢慢等到外部技术又积累了很丰厚的时候,核心终于突破了八成,逐渐成熟了。这就算是真正的一代新科技了。
剩余的百分之二十核心难点,留待下一代继续解决。就这么层层突破,滚动式进攻,啃骨头式的前行,说起来笨了一些,但也确实是一个实际的法子。老一辈和新一辈中飞工业的军工人,都已经习惯了先过苦日子,先啃边,再核心突破这种敲骨头战术,现在忽然间,核心技术突破就摆在眼前,根本不需要突破了,吃现成的,缺少的只是周边配套的东西。
这种体验没有过啊,弄得大家都有些恍惚,而且这种核心突破,还不是某一项目的,大家集中全力予以攻关,就轻松搞定了。现在盘算下,可以说新的突破包括了三大方面。
一个是五代机的发动机技术,有了这个发动机技术,五代机其他方面的问题迎刃而解。
第二个是六代机的整体机身材料制造技术,解决了这个技术,其实六代机就成功了一大半。因为六代机玩儿的是无人飞机,超出人类负荷的速度和动作,必须要求特异的机身。
第三个更珍贵,在五代机的发动机技术之外,还有一种新型发动机的设计理念和材料制造工艺。这种发动机制造技术,参数上表示比现有的国际先进发动机的各项指标能提高两到三倍。
这三个宝贝项目,每一个项目都够中飞工业吃二十年红利的,所以烫手山芋都在怀里,反而不敢独吞了,那是要遭嫉恨的。也不符合组织上的期盼。
最后,中飞领导权衡再三,在与国防科工局的热心沟通中,忍痛做出了以下决定。
六代机的整体制造项目,全面交给了西飞,因为这是未来的概念机,20年后再装备都不算晚。让西飞去做未来的事情,让立下大功的东飞承接五代机的全面制造,这是十年内的热点和重任,一定会获取更多的关注和实惠的。另外,五代机主要是发动机技术提升,如果东飞自己连发动机都搞定了,那简直是给自己插上了翅膀一样。面对这样的巨额回报,东飞也会见好就收,不再纠缠自己贡献了三个项目只能保留一个半。
关于新型发动机的理念和制造工艺,中飞工业自己也没有留足,全面转给了新成立不久的航空发动机集团,和中飞工业并肩的超级大企业。
有了新型发动机的制造技术,航发集团将能打造全谱系的新型航空发动机,也就是说对国内任何航空飞行器上的发动机,都能以旧翻新,在原来技术指标上进行革命性的提升,再在以前,是更新一代发动机可能都做不到的事情。
有了新型发动机的全谱系制造技术,华夏国的航发集团,就成了与世界三大航空发动机生产商美国通用电气、英国罗尔斯·罗伊斯和美国普拉特·惠特尼四足鼎立的航空巨头。
要知道航空发动机领域是工业制造皇冠上的明珠。而发动机制造是工业制造的皇冠。可见航空发动机是天然的高精尖端。连斯拉夫那样的战斗民族,虽然有自己依赖的发动机制造系统,论综合制造实力,还是排不上号的。
通用电气,英文简写ge,是世界上最大的综合性动力和设备制造商,它的发动机以可靠性强、性价比高而著称,一样被业内认为是“最好”的发动机,像世界上单台引擎推力最强的民航发动机ge90、最优越的民用引擎cf6-80c/e、最强大的涡轮轴发动机ct7-8系列都是ge的杰作,使用广泛的波音737使用的cfm56发动机也是ge牵头研发的。
罗尔斯·罗伊斯,也叫劳斯莱斯,英文简写rr,是涡扇发动机领域里仅次于ge的品牌,英国主导的国际型企业。它的发动机市场占有率也相当高,包括像波音787使用的低噪音发动机“遄达”1000系列、世界上噪音最小的客机产品a330/340系列使用的“遄达”500/700系列都是rr的杰作,号称世界最先进中型直升机的aw101使用的rtm332也是rr的产品。
普拉特·惠特尼,简称普·惠,英文简写pw,是世界知名的直升机用涡轮轴发动机、民航及军用涡桨/涡扇发动机制造商,像f-16的标配动力之一就是pw的,目前世界上最领先的6吨级中型直升机aw139使用的发动机和我国武直-10目前使用的pt6c-67c都是pw的产品,中国最先进的支线客机新舟600的引擎也是普惠的技术。
这三大航空发动机生产巨头,产品不但覆盖全谱系,而且是性能稳定,技术优越,通用性能强。斯拉夫的发动机制造,时常看似有些天才创造,但性能靠不住,技术上也很粗糙,常常有一些令人瞠目结舌的替代。在通用性上,更是有很多局限,很多时候是战斗民族的飞行员在玩命,为发动机赚了不少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