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因地制宜
作者:苏几道      更新:2020-04-27 06:59      字数:2264

“因时制宜,因地制宜?”燕昭默念着这两句话。

“是啊,虽然是随我的心思来判断,但只有我才知道,什么时候最合适饮茶,什么时候,又适合饮酒。我从小在茶罐子里面泡大,什么人适合喝什么茶,我都知道。”

顾启挺了挺胸,十二分的骄傲。

谢风华为他竖起大拇指,夸赞道:“顾启真棒!”她又失落了。“我也是从小喝茶,怎么没学到你这些门道?可见还是天赋不一样啊。”

不理谢风华的长吁短叹,顾启微微一笑,自去添燕昭的茶水。

猛然间燕昭立起了身,眸子瞪得发亮。“对了,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哎该死,我是要表达这个意思。”燕昭猛的一拍头。他这时觉得自己写的这篇文章,实在太罗嗦了,明明可以如此简洁。

燕昭看着一脸迷茫的顾启,神色更有些肃然。

“顾启,你说的很有道理,这与农事是一个道理,因时制宜,只有相应的节气,才可以做相应的农事,错过了几天甚至一天,就会影响到农田。而因地制宜更是如此,南北这样不同,如何可以一概而论呢。”

谢风华张大了嘴。

而顾启笑意盈在面上,又说道:“王爷厚赞了,这不过是我从煮茶中悟出的一些道理,若是今天可以帮助王爷,那真是我的大功劳。”

说罢,他又矮下身去,继续看他的茶叶去了。

燕昭抿了抿唇。谢风华悠然搭着手,她本来还想故意撮合这两人,没想燕昭自己送上门来。只听噗嗤一笑,燕昭疑惑的望去:“你笑什么?”

谢风华笑得更舒畅了。“笑你个呆子,你知不知道远在天边近在眼前这句话?说的就是你这个傻子。”

“顾启小时家境不好,却因天资聪颖,得到过崔大儒亲手指导。如今他仍然家贫,所以还在这茶寮煮茶谋生,崔大儒虽闭门不见客,但曾经的学生何来是客?当然是好生招待的啦。”

谢风华话间十分轻快。

燕昭猛然醒悟,他差点去拉顾启的衣角。但他又停住了,若他听了顾启的来历,就要立时招揽他,恐怕也让顾启看他不起,这样功利的事情他不会做。

“天色不早,我送你回去?”燕昭急匆匆的吞下茶,就赶着要走。

谢风华闻言面色微红,瞥了嘴,才道:“我才不要你送,我自己没马?”

“那我陪你走一段路。到城门就不送了,可以了吧。”燕昭唇角一抹玩味的笑。谢风华没想到他如此大胆,心里暗叹不管前世今生,自己大概都小瞧了燕昭了。

两人还是缓步策马,徐徐在乡间小境走着。身后司箴和拂云张了大嘴,一路跟着,默默无言。

“你为什么刚刚,不叫住顾启?你觉得他不好吗?”谢风华实在好奇。

“顾启很好,他学问一定做的不错,又有天赋,所以崔大儒才会教导他。”燕昭解释的仔细。“但我不能现在叫住他。我以什么身份,什么理由叫住他呢?难道亮出我王爷的身份,就管用了吗?”

后头半句燕昭没再说了,就连女帝谢照多次亲临草庐,崔大儒都不曾开门,更别提那些华丽的赋,由朝堂上最有学问的人书写了,洋洋洒洒的一长篇,照样给崔大儒丢在门外头,当作废纸烧火。

“我不想以身份来压人,我希望他能在文才上接受我。”燕昭有着自己的自尊。

谢风华低下头。她十分的感激,燕昭可以这样对她说着,自己的抱负。她能看得出来,燕昭对学问的追求。而前世那次难忘的宫变,燕昭的兵力,也同样雄壮非凡。

她相信,燕昭是主动在做这些事情的。那么她暗自的努力,也并不会白费。

“那你打算怎么做?”谢风华声音柔柔的。

燕昭心里又有一些痒,忍不住拿手去挠,也不知道要挠何处。

“那篇农事,我会重新写过,到时也可以礼贤下士,先招待顾启。他若有真才实学,我可与他一起探讨这些。其他人,学问读在嘴里,手足却很懒惰,若让他们辨别田地或者茶叶,恐怕和目障者没有区别了。”

“顾启真材实料,是这儿的人都知晓的,你大可安心。”谢风华忍不住补了一句。她先前还怕燕昭错过这些,可现在看来,以燕昭的实力,她的担心是有些白费的。

燕昭笑了笑,轻声说了句。“风华,谢谢你。”

谢风华白雪一样的后颈又成了红色,好像白玉蒙上了红纱,朦胧又艳丽。

入夜。

燕昭府邸彻夜亮着灯。书房通明,窗边奋笔疾书的身影格外令人心疼。

那黑暗处,盈盈透着黄色的光。树影间的暗卫不敢乱动,他们掩住鼻息。那儿的人,隐约是两个,矮的那个穿着青色,微微勾了身子,举着一盏豆星大点的灯。

她身后挺立的背影,哀哀站的很直,如果仔细看,那宽大的裙角出卖了她。

“行了,终于写完了。明天咱们再去崔大儒的草庐,崔大儒不见客,咱们就把这篇文章从墙边上丢进去,随便他们看不看。”燕昭欢呼雀跃,司箴也高兴的很,跑前跑后的招呼起宵夜来,却被燕昭制止了。

“别惊动母妃,她好不容易睡了。”燕昭稍稍责怪的眼神看了看司箴。

司箴喃喃,只好小声道:“那好吧,我就去拿个煮竹筒饭的竹筒,给王爷把这文章装起来,若是明日只有一张纸,被他们随意的丢去烧火了怎么办?”

依着司箴的意思,上面最好还要栓一个金元宝,这世间谁不爱财?总不会吞了金元宝,还只把文章丢了吧。

燕昭被他逗乐,笑得捂着肚子在榻上打滚。司箴笑嘻嘻的,帮他在书房铺好了被褥。

房中嬉闹,暗处却又悠悠一声叹息,除了掌灯的小婢子,再也没人听见了。

次日燕昭带着司箴再去了草庐,有了一次经验,便也不敢惊动前门的守卫,偷偷摸准了后门,趁着里头微微有些响动,便投了那竹筒进去。

只听里头哎哟一声叫唤,两人吓了一跳。那里面的小童打开了侧门,好奇的张望了几次,却也没见着燕昭他们,啪嗒一响门又关紧了。

但那竹筒便没有再被丢出来。

燕昭双手合十,现在只盼着这个竹筒没有被烧火或者煮饭,就一切顺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