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到苗冬生都已经不腹泻/了,晋王府后宅这起小小的风波却仍然没有完全过去——“小心谨慎”的秦孺人经过这一起有惊无险的事故,生怕下回惠风再无这么好运,牵连自己,于是借口“稳妥为上”,嘱令惠风今后不可再经手晋王饮食,就算殿下主动提出让惠风烹制药膳,也应当将食材及烹饪方法干脆交给章台园疱厨,切忌亲自动手,如此一来,才不会授人以柄,今后再度企图陷害。
惠风当然不愿丧失这项最易下毒的特权,但这一目的又不可能宣之于口,没法说服秦霁,隔上几日之后,特地来王妃面前呈诉委屈。
“婢妾虽是错怪了柳孺人,但任媵人却显然是故意引诱殿下服食禁忌菜肴,意图嫁祸婢妾,王妃明鉴,任媵人心胸狭隘,既怕婢妾分薄殿下宠爱,又怕连王妃也更加器重婢妾,虽表面上并没与婢妾嫌隙,私底下好多回都是冷嘲热讽,王妃可千万别信任媵人这回是无心之失。”
惠风没法要求王妃继续授予她经手晋王饮食的特权,只好“中伤”任氏,因为在她看来,只要王妃洞穿任氏居心叵测,便会想办法施予打压,而任氏一直便为柳孺人的眼中钉,再失王妃这座靠山,失宠便是迟早之事,如此一来,太后当然便会舍弃任氏,将所有希望寄托在她的身上。
十一娘当然不会傻呼呼地被惠风利用:“知道惠阿监这回担惊受怕一场,心里委屈,只是这种无凭无据之说今后可不能再提,任姬再是如何,也不敢因为争宠而加害殿下,她若如此歹毒,我又怎会包庇?柳孺人原就对任姬误解不小,惠阿监可不能再因此对任姬怀怨了。”
这话也是委婉告诫惠风,切忌内耗。
惠风一计不成,只得转而恳求:“五年过去,任姬虽有宠幸,然一直未曾有孕,私下一直便在寻医问药,直到如今仍旧一无所获,婢妾听闻,柳孺人在殿下跟前,已经多次中伤王妃,言道王妃上请太后允准,避免婢生子为长一事,是出于私心,然而有损殿下传承,暗示任姬无孕是被王妃暗算,王妃可千万当心殿下听信挑唆。”
十一娘避孕之事,韦太后虽心知肚明,然而当然不可能广而告之,如惠风等等,其实都在疑心晋王妃患有不孕之症,但晋王妃仍不死心让庶子称长,不仅造成柳孺人小产、任媵人不孕,甚至光明正大强迫婢妾饮用避子汤,惠风虽身份要高于章台园中那些婢女,然而竟然也没有逃脱这条规律。
惠风起初虽说不急,但眼看两年过去仍然未得“赦免”,自然愤愤不平,说什么婷而中伤,实则完全是信口开河,她是暗示十一娘,至少应当对她例外。
“惠阿监并非奴籍,其实早该欶封媵位,我最近也在考虑,灵阿监虽已长年无宠,到底亦是太后当年所赐服侍殿下一场,理当为她请封,正好也连同惠阿监一起,提交宗正寺许可。”十一娘这回并没有推脱。
但惠风却是脸色一变,自己拒绝了:“婢妾并无这等野心,再者,也不敢违逆太后之令,秦孺人身边,还少不得婢妾服侍呢。”
修竹已死,将其取而代之的惠风当然明白太后固然默许她接近晋王,然而秦氏身边可不能缺少耳目,再则惠风有把柄落在秦霁手中,这时若“独立”,秦霁怎能甘愿?她根本便不打算争取媵位,只是需要王妃另眼相看,免除对她施用避子汤而已。
“可阿监若无媵位,我总不能打破自己立下规矩。”十一娘蹙眉,显然满心不愿。
这下子惠风胸膛里的怨怒,顿时有如波涛滚滚:晋王妃何尝不知太后对秦氏心怀忌备,秦氏身边必定离不开耳目,看似贤德为她请封媵位,实则料定太后必然不会允准!又借口规例,无非还是不甘让庶子居长罢了!
但惠风当然不可能将怨怒发泄出来,更别提强迫王妃妥协,这一趟可谓徒劳无功,离开时未免恼恨,埋着头一路疾行,却险些与一个同样疾行的人撞在一起,因着已然是出了玉管居,惠风没了许多顾忌,揪住“胆大妄为”之人就要耍威风,才发现那人竟然是一身男装,又再定睛细看,认出一身男装的人原来是王妃侍婢艾绿。
愠怒之色顿时转变成为谄媚讨好,破口大骂当然也被生生咽回嗓子里:“艾女使当心,都怪我,一不留神,竟险些害艾女使摔倒。”
艾绿原本是想与惠风擦肩而过,不防却被对方拽住,听清这一句话,神色更不好看:“你哪里能够就害我摔倒了,别把我说得这么弱不经风。”
别说一个惠风,十个惠风组团,艾绿也有把握从“惠风团”内过,片叶不沾身。
在惠风眼里,一贯以为艾绿笨拙幼稚,被晋王妃当作个小丑养着取乐,她当然不至于和个小丑计较,笑着说道:“女使如此穿着,定是又往市坊玩乐了吧?对了,今日佳运局有巡抗赛事,女使可是为蹑景鞠助威去了?结果如何?蹑景鞠可是优胜?”
这原是客套的话,却让艾绿心头警钟巨响,奉送两枚白眼:“与阿监何干?”
竟扬长而去。
“真痴顽。”惠风暗嗤一句,心中不无嘲鄙:蠢丫头只对晋王妃言听计从,与旁人不肯多说一句话,实则晋王妃根本便是将她当作伎人,哪里在意这丫头会不会与旁人多嘴,关系要紧之事,晋王妃根本就不会让这丫头知道。
惠风当然想不到,艾绿闪电一般蹿到王妃跟前,张口就是一句:“我、曲大傻以及张三娘、李四娘,今日抓住了个佃作,到处打探殿下是不是要串通王都督攻打幽州!”
碧奴先被这话吓了一跳:“当真?”
十一娘却处变不惊:“好好说,那佃作是打探殿下攻打幽州抑或广阳部。”
艾绿小脸一红:“说错了,是打探广阳部。”
碧奴这才松了口气,连连抚着胸口:“你这丫头,真是语不惊人死不休,我还在奇怪,谁会怀疑殿下竟然会领兵出击!还不仔细说来,究竟怎么回事。”
原来两年之前,因着齐姬一回巡看市坊,听民女张三娘好奇的问起击鞠来,这可正投齐姬喜好,口若悬河地介绍一番,引得张三娘艳羡不已,说道能学击鞠就好了,齐姬这才好奇张三娘为何问起击鞠。
原来这张三娘,虽说是贫寒出身,可自幼便不擅长女红针凿,却如男儿般有身好力气,为了帮衬家境,十二、三岁时便女扮男装出去做些体力活,后来新政推行,家中日子有了起色,张父张母也不用女儿如此辛苦了,张三娘却不习惯游手好闲,竟瞒着父母,佯装成男子去了牙行,用兄长之名签署了雇工契,跑一贵族家中帮工去了,因生得眉清目秀,竟一下子被贵族郎君看中,当作贴身小厮使唤,张三娘于是旁观了几场击鞠,大是惊叹击鞠场上争夺的激烈,对这项运动滋生了强烈的兴趣。
不过张三娘因为“职位”的问题,女儿身很快被识破,那郎君怀疑她另有所图,将她辞退了,牙行为此挨了斥责,损失一个客户,对张三娘的欺骗行为大为恼怒,对其进行了“通报批评”,张三娘的“职场”身涯就此宣告终结,但她最遗憾的事,竟然是再也无缘观看击鞠了。
齐姬听张三娘说道这段经历,却是眼中一亮。
她待嫁时候,曾在家中看过一本闲书,作者却是武宗盛世时期人士,据书中记载,因那时国富民强,原本是贵族喜好的击鞠,竟然也推广至平民百姓,市坊多有商贾开设鞠场,不少爱好击鞠之平民,可花钱在鞠场租赁马匹、器具,与邻人好友展开一场角逐。
不过后来随着官场腐坏,百姓渡日渐渐艰难,养家糊口尚且不易,谁还有那闲情逸致击鞠?于是商鞠场逐渐没落,就算没有完全绝迹,客户也尽为世族富家,再无布衣百姓了。
然而眼下,因太原推行新政,百姓生活大有起色,说不定许多都会如张三娘般,对贵族的日常消遣心生好奇,并击鞠至少能够强身健体,齐姬认为推广开来不失好处。
所以便联络了太原柳韩氏等等贪玩的贵妇,商量着大家一起筹个局,在平民女儿中挑选一些对击鞠有兴趣的人,教授训练,各自组建战队,约好日期切磋,赌上一赌,如此既增添不少乐趣,也可让张三娘等不善女红的民女获取收入,这建议既得晋王妃默许,不仅韩氏等年轻媳妇,便连甄夫人等主母也大力支持。
故而,“娘子击鞠局”一经筹办竟然引起轰动,启发了不少商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