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双雄
作者:三月三生      更新:2020-05-03 12:54      字数:2893

马世民,1940年3月25日出生于莱斯特,1960年,马世民20岁时,曾于法国马赛加入法国外籍兵团(frenchforeignlegion),共服役5年。曾驻守阿尔及利亚,1965年退役。退役后,马世民加入怡和洋行,在远东工作,由低做起、销售空调系统及电梯。工作了14年后,马世民离开怡和,与拍档合组公司davenhaminvestments。

这时候的马世民还未离开危机中的怡和创业,还不是1984年获香港商人李嘉诚赏识,被他收购公司,把他罗致和记黄埔旗下,出任和记黄埔董事总经理的“和黄大班”。前世的那个叶欢查过他的资料,知道他在任期间,促成和黄收购香港电灯及加拿大赫斯基石油业务,亦带领和黄进军流动通讯业务,间接促成了2000年科网热潮时,以超过1,000亿港元出售旗下欧洲流动通讯品牌orange的世纪交易。

尤其是叶欢曾经写过架空小说,查资料的时候发现他离开和黄后,于1994年出任德意志银行亚太区行政总裁,至1997年离任。他亦参与创办distacom,投资于世界各地多家流动电讯商,包括其后被电讯盈科收购的sunday等。2007年5月,辞去和黄非执行董事职务。开设私人投资公司gems,并为麦格理银行(macquarie)亚洲区主席。叶欢知道这人虽然以“和黄大班”出名,但也经营过银行和投行,说明他还是有这方面的能力的,现在虽然没有经历过那么多的历练,能力上可能会有所不足,可是现在的嘉华银行也只是一艘小船,叶欢并不担心,他希望如果把马世民招揽到麾下后和嘉华银行一道成长。

庞约翰更不了得了,他把汇丰银行从地区银行发展成为世界第三银行。叶欢觉得他是一个天生的国际银行家,也是一个并购大师。因为在银行界的杰出贡献,庞约翰于1999年英女王寿辰日被册封为爵士,并数次成为《银行家》、《商业周刊》等世界著名商业杂志的封面人物。然而,这位国际金融界的传奇人物此前的汇丰之路却异常平实。上学时,庞约翰没能通过o级数学考试和牛津大学入学考试,他的母亲甚至一度担心他太害羞找不到工作。1961年,19岁的庞约翰从利物浦乘船来到香港,走入汇丰银行的大门,一干就是45年。他在汇丰的第一项工作是在进出口部给票据盖章,在此后30多年时间里,庞约翰一直转战于汇丰在亚洲、美国、英国各地机构。庞约翰爵士于一九六一年加入香港sh汇丰银行有限公司,在亚洲工作25年之久,其后在美国工作四年,又于一九九三年调任伦敦。一九八八年,庞氏获委任为香港sh汇丰银行有限公司执行董事,一九九零年调往香港,掌管集团的商业银行业务;一九九一年重返美国,出任美国汇丰有限公司总裁兼行政总裁。美国汇丰有限公司是汇丰控股之全资附属机构。他在一九九三年一月一日成为汇丰控股之集团行政总裁,并于一九九八年五月二十九日成为集团主席。庞爵士生于一九四一年七月,在英国接受教育。一九五九至六零年,他获英语联盟奖学金前往美国深造,一九九七年十一月成为英语联盟理事。他于一九八三年成为英国银行学会资深会士。

作为并购大师,1998年上任的庞约翰,通过长达七年的“南征北伐”,已经把汇控变成了一家全球性的金融机构。在庞约翰的主持下,汇控先后以77亿美元收购美国rnyc银行;近年来,汇控又大举投资中国业务,先后斥资127.8亿港元入股平安保险19.9%股权;以17.5亿美元(136.5亿港元)购入19.9%中国交通银行。

而在另一面,庞约翰则是典型的古典银行家------精明,善于精打细算。他生活俭朴,平日常坐伦敦地铁上班,遇到堵车时甚至会打摩的,而不坐出租车;出差时,他经常坐经济舱;他告诫同事们离开办公室时一定要关灯;他甚至要求在伦敦的员工打私人电话时自掏腰包。其实,不仅庞约翰节俭,整个汇丰亦有业内“最节俭银行“之美名。正如庞约翰所言,成本效率是“汇丰的生活方式之一“。

而超级银行家的身份体现在,喜欢滑雪的庞约翰对于速度的追求有着超乎常人的敏感,但在快速行进中庞约翰所释放出的冷静特质和谨慎操守却更是一般人所不可企及的。美国《商业周刊》曾在封面故事里这样评价庞约翰:“他安静内敛,却目标明确--要不动声色地将汇丰打造成为全球利润最高的银行。“寥寥片语,几乎破译了庞约翰成就汇丰金融帝国大业的全部密码。

有人曾将花旗和汇丰收进行比较后发现,花旗的业务以大型企业客户和资本市场为主导,属于全攻型,在经济增长期间表现特别出色,但盈利稳定性远逊于汇丰以存款为主导的经营模式。例如向美国大型企业借贷占花旗总借贷18%,汇丰是5%,投资银行收入占花旗总收入23%,而汇丰是5%。所以在经济大幅波动期间,汇丰的业绩更有保证,也更加吸引投资者。香港知名财经分析人士这样归纳过汇丰的经营策略,那就是以保守的传统方式应允,充分利用全球性品牌,从亚洲地区积聚庞大而低成本的资金,不断谨慎进行收购,把营运成本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向新业务灌输保守管理的传统,如此类推,循环下去。

苏格兰不是大英帝国的主体,但是它很知道如何借力帝国之势向外扩张,两者之间若即若离。在汇丰身上,既有由于进不了英帝国资本和权力的核心而刻意开辟全球市场、冒险进取的一面,又有英资传统的保守稳健的一面。特别是在国际金融界财务丑闻频出和萧墙之乱时现的今天,汇丰却显得格外地稳健和一尘不染,无疑与庞约翰对汇丰文化的虔诚布道不可分离。

庞约翰所处的时代是金融业全球化快速发酵的年代,而在推动汇丰国际化成长的长路中,庞约翰对于购并结果与东道国的关系有了更清晰地把握和领悟,其对资本市场的利用上升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一般而言,银行全球化战略的实施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单纯的全球购并,另一种是全球购并与全球上市并举。两者的区别是在对东道国银行进行收购的同时是否在东道国上市。如果说全球购并是全球主流银行实施全球化发展战略共同采用的手段,那么全球上市则是庞约翰为汇丰集团实施全球化发展战略锻造的独门利器:1991年,汇丰控股完成对米特兰银行收购的同时,其股票在伦敦和香港两大证交所双双上市;1999年,汇丰控股收购了美国利宝集团并将其改组成美国汇丰后,经过摩根银行的推荐在纽约证交所上市;2000年,在完成了对法国商业银行的收购并将其改组成法国汇丰后,汇丰控股在巴黎证交所挂牌;2004年,汇丰控股收购百慕大银行有限公司后,其股票旋即在百慕大证交所交易。由于银行业在一国经济中所扮演的特殊角色,他国并购很容易触动东道国的敏感神经。因此,与单纯全球购并相比,全球购并与全球上市并举的策略不仅仅制造出了丰厚的资本收益,更加重要的意义的在于它能够淡化由于并购所可能形成的对东道国的进攻性威胁。如今的汇丰不仅通过资本市场吸引了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20多万股东的眼球,而且,庞约翰反复倡导和推崇的“环球金融,地方智慧“的和谐经营理念正在全球快速辐射。

叶欢通过回忆,发现庞约翰也是他急需的人才,反正叶欢是各种缺人才,如果把他招揽到手,说定嘉华银行会走上前世汇丰的道路呢,毕竟叶欢不差钱。于是叶欢通过咨询公司联系他们,准备拿出三顾茅庐的精神来招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