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投资
作者:三月三生      更新:2020-05-03 12:54      字数:2106

20世纪70年代的香港,曾有人断言:谁拥有了九龙仓,谁就掌握了香港绝大部分的货物装卸、储运和过海轮渡。此言的确不虚,当时九龙仓的产业包括九龙尖沙咀、新界、港岛上的大部分码头、仓库,还拥有酒店、大厦、有轨电车等优质产业。九龙仓的资源丰厚程度,在当时,让港岛所有商贾垂涎欲滴,不过叶欢还是有自知之明的,他知道自己玩不转这么大跨度这么多的项目,所以叶欢的目标就是在包船王收购九龙仓的时候挣点小钱钱。整个九龙仓收购战中,收益最高的也就是决定胜负的那2000万股了,叶欢的囤货目标也就是2000万股九龙仓股票。

1973年至1974年期间,九龙仓为筹集发展海洋中心及海港城的庞大资金,先後多次发行新股及送红股,令公司股数从990万股急升至8,501万股;1975年5月及1976年10月,九龙仓再发行1.2亿港元的8厘息可兑股债券及2亿港元7.5厘息附有认股证债券,结果不少九龙仓股东抛售股票筹集资金收购债券,令股价偏低,股票大量流人散户之中。是九龙仓兴建的商厦,以出租用途为主,现金回流极慢,盈利增长低,这亦是造成九龙仓股价偏低的一个重要因素。1978年初,九龙仓的股价最低见11.8港元。知道未来九龙仓股价情况的叶欢分散户头暗中收购股票,由于时间很是充足,叶欢就把收购价定在13元左右,挂单慢慢收购。

江河日下怡和系已逾百年历史的“九龙仓”,本是一家彻头彻尾的英资企业,由凯瑟克家族的“保罗·渣打”爵士在1886年创立,资本结构上又隶属香港四大洋行之首的“怡和系”,与香港置地并称为“怡和双翼”。怡和的掌门人同时又兼任九龙仓董事局,可见九龙仓在怡和系的举足轻重。然而,作为英资的怡和系对中国府却心存芥蒂,在“九七过渡”问题上始终抱有悲观态度,改而努力开拓海外市场,在香港的势力范围日渐衰微。到1976年12月底,怡和只持有约5%的九龙仓股份,和3%的香港置地股份,达到历史最低比率。在怡和系的执掌下,九龙仓虽先后建有海港城、海洋中心大厦等著名物业,但在经营方式上却不足称道。他们固守着用自有资金兴建楼宇的理念,只租不售,造成资金回流缓慢,使得集团陷入财危机。为解危机,大量出售债券套取现金,又使得集团债台高筑,信誉下降,股票贬值,将自己一步步逼向绝境。然而,另有华商才俊却看中了九龙仓的前景……

最先瞄上九龙仓的是李超人,早年,九龙仓货仓迁出的旧址将成为九龙地王,而九龙仓股票却被一直被市面低估,若合理开发前景必定辉煌。嗅觉灵敏的李超人当然也看在眼里,他曾多次构想,若由他主持九龙仓旧址的地产开发,绝不至于陷于如此困境。实际上,李超人真正发迹靠的就是地产股市,他之所以看好九龙仓的股票,正是因为该集团不善经营造成股价偏低。精于地产股票的李超人算过一笔细账:1977年年末和1978年年初,九龙仓股市价在13-14港元之间。九龙仓发行股票不到1亿股,就是说它的股票总市值还不到14亿港元。九龙仓处于九龙最繁华的黄金地段,按当时同一地区地拍卖落槌价,每平方英尺以6000-7000港元计算,九仓股票的实际价值应为每股50港元。九龙仓旧址地盘若加以合理发展,价值更是不菲,即使以高于时价的5倍价钱买下九仓股也是合算的。一贯被称为怡和两翼的九龙仓和香港置地在控股结构上并非平等关系,怡和控股置地,置地控股九龙仓,香港置地实际拥有九龙仓不到20%的股权。可是就在李超人收购了不到2000万股股票时候,嗅觉敏锐的职业炒家介入,一时间,大户小户纷纷出马,加上股市流言四起,到1978年3月,九龙仓股价急速窜到每股46元的历史最高水平。这时不只是怡和部署了反收购,就连汇丰银行也加入了反对者之中,这强大的反对阵营和急剧推高的收购成本吓倒了李超人,在汇丰银行的斡旋下他放弃了收购九龙仓,还好有包船王接手他的股份,最终李超人小赚一笔全身而退。

就连在1971年就被接纳成为汇丰银行董事会里过去从未有过的第一位华人董事的包船王,在华人商界,论实力,论与银行业的关系,能与怡和抗衡的,非他莫属,可他收购九龙仓也是一波三折,最终虽然船王成功夺得九龙仓,但也损失颇重,大伤元气。

从这也能够看出英资对华资的排斥,叶欢虽然有收购英资产业的想法,可是他不想陷入无休止的扯皮之中,所以他现在只是分散持股优质英资产业的股权,静等李超人和包船王的收购行动,一旦他们收购成功,叶欢也会接着动手的。比如叶欢最想要的丽的电视台,叶欢如果现在提出收购,估计会遭遇李超人一样的待遇,说不定还不如李超人呢,毕竟电视台还是有它的敏感性的。叶欢现在要做的就是尽力降低丽的电视台在港英当局眼中的分量,并且尽量拉拢电视台中的人才,同时还要压缩丽的电视台的盈利,使它成为它的母公司丽的呼声眼中的鸡肋,减低电视台的交易阻力。这个时期的叶欢有了初步的积累,但是因为敌手强大,不得不蛰伏,一旦有人带头,叶欢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捕捉他早已瞄准的猎物。

叶欢做完这些布置,就把眼光投向了他关注良久的传媒业。电视台现在无能为力,不过报纸这些纸媒还是有机会的,香江别的不多,报纸不少,这次危机中香江股民大多损失惨重,叶欢可不相信香江这么多报社的老板都没有炒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