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炮台,如果有,炮台该放在哪儿?
丁一忠嘿嘿笑了两声,他只是安保,不研究这。
被卢灿眼睛一瞪,他随手指了指另外一侧山梁,“那里更高,更适合架设大炮。”
“如果架炮台,这位兄弟说的不错,这里的视野虽然开阔,但滩涂太长,高度也不够,需要再往上走。”旁边有人答了一句。
鲁战生,桂林人,对越战争时四十二军的一位爆破组的组长。那边挖坑道,暂时用不上爆破,被潘云耕和陈晓安置到这里值守。
刚才卢灿上来时就打过招呼,没想到他竟然懂炮位的架设?
“鲁组长懂炮位?”卢灿顿时来了兴趣。
鲁战生咧嘴笑笑,语气很自豪,“我们爆破组,在部队属于山地炮兵团,因此也学过测绘和弹道。对炮位的架设,也有过学习。”
爆破兵书与炮兵团?不懂。
鲁战生一解释,卢灿才明白自己闹了个大乌龙。
军队的专业爆破组,根本不是他所想象中董存瑞式炸碉堡式的炸药包爆破,当然,这也有,但使用的很少很少。现代爆破全是定向枪榴弹爆破、山地迫击炮爆破和电子爆破,甚至还有高压榴弹爆破。
爆破兵承担的职责更像炮兵中的技术尖兵,他们需要在抵近敌方目标,用小口径炮将炸弹、炸药包、纵火弹或者高爆弹,送入对方暗堡中。
至于卢灿印象中的炸山开路,那是工兵干的事情,还无需他们这些技术尖兵出手。
这位,实打实的炮兵内行啊!
“好好!”卢灿高兴的连拍两下手掌。
“这座山梁,东瀛倭人不可能不安排炮位,你帮我评估评估,炮位应该设在哪儿?”
山下奉文只要不傻,一定会在山上设立炮位,尽管没用,这种防备还是要做的。
事实上确实没用。
二战后期麦克阿瑟带领美军的第一登陆点选在林加延湾,然后兵分两路,一路北上卡布高,一路南下奎松,势如破竹,将吕宋岛上的日军一截两段。
至于苏比克军港,当时东瀛海军已经被消灭的差不多了,美国佬还想着继续使用这里,将其当成北上进攻跳板,因此海军并没有发动相关战役。
所以,山上如果有炮台存在,最后肯定被日军自己拆毁的,这就给掩藏物品提供很好的机会。
美军不会查这些山梁吗?肯定会查的。
但如果说这些美国大兵对被炸毁的坑道有多大兴趣?有多认真?那就不好说了。
当时东瀛人在菲律宾遗留了太多的物资,大家都在分享胜利的果实,即便发现那些被炸毁的炮台,估计也懒得一块块搬走石块,最大的可能是在外面再放两包炸药,彻底封死。
“如果是炮台,这边不合适。”
还未等卢灿问为什么,鲁战生指着下面的伊巴港说道,“炮台的主要作用是海防,这边的滩涂太长,威胁不了军舰。如果是防止登陆战,炮台还不如在海岸边布置几挺机关炮好使。”
有道理,卢灿点点头示意他继续往下说。
“如果按照常规的军事布置,炮台想要对美国海军形成威慑,安装的火炮最起码不能小于152mm的,也就是六英寸口径的。”
“这边山势太陡,几十吨重的火炮肯定上不来。”
“不过,那边可以……”他指了指远方,那是苏比克湾背后的山脊。“那边山势要平缓很多,大炮容易上去,另外还可以封/锁海湾,保护湾内设施。”
三描礼士山脉的走向为南北线,普洛格山只是其中的最高点,其他山峰可没那么高。
那个地方肯定有炮台,可是……
美军在山上建设了一座大型雷达站,这座雷达站是苏比克湾海军基地和克拉克空军基地共用的,常年有一个小队的士兵驻扎。
卢灿不认为在两者眼皮地下,还能有什么宝藏。
有点失望,卢灿仍然抱着侥幸心态问道,“除此之外呢?”
“还有一种是近海岸防炮,主要是防止登陆艇的,这一带倒是有可能的。但这种炮的口径小,射程最多七八公里,肯定不能安置在山顶。”
“如果要有,那个位置比较合适。”
卢灿顺着他的手指望去,那个与普洛格山相邻的一座低矮山峰,目测高度只有两百米,但有个特点,那就是位置前突。
透过望远镜,卢灿将那座小山仔细看了一遍,有了鲁战生的提醒,他隐约感觉那座山峰上的树木有些怪!
至于怎么古怪,说不上来,还是去实地看看为好。
“阿忠,我们过去看看!”
和鲁战生挥手告别,路过坑道时,又找潘云耕要了两人随行。
其中一位就是上次去内陆时见过的皮振军,三十八军侦察连的连长,很仔细的一人。另一位是他的战友,西山人余子静,人如其名,个头瘦小,笑起来还有股子腼腆的味道。
四人重新下山,从伊巴港后面的小山道,拐上隔壁小山。
一上山,卢灿的心沉了沉——这座山正处于伊巴港的后方,又向前突出,山势并不高,今天天晴,游人不少。
这座山能有秘密?
沿着上山小道四处观看,卢灿感觉奇怪的原因找到了——这座山坡上并非红树林,而是大叶桉树。
大叶桉树在菲律宾很常见,可是,在苏比克湾一带,还真的不常见。
这种树木有一个特点,那就是生长速度非常快,三年成林,一点也不夸张。十多年后,中国治理沙土流失的速生林中,北杨南桉是其两大速生树种。
“卢少爷在找什么吗?”皮振军和卢灿关系熟稔一些,他见卢灿四处察看,不时还抠抠桉树皮,主动问道。
“皮连长,你没觉得这片桉树林有些奇怪吗?”卢灿拍拍树干,笑着说道。
“是有些奇怪,这些树木像人为栽种的。”皮振军同样阅历丰富,他检查了几个已经脱皮的桉树,很快便感觉到。确实很奇怪,这片桉树林,最老的树龄也不过三四十年,而相隔不远的红树林,上百年的树木很常见。
卢灿点点头,“还有,这一带全是红树林,为何只有这个小山上是桉树?”
“嗯,刚才我和山上的鲁战生聊过,认为这座山上,极有可能是当年日军的岸防炮阵地之一。所以我在猜想,这些桉树,是不是后人栽种的,为了掩饰什么?”
是的,这就是卢灿的猜测。
“我甚至怀疑,当年日军余孽,还有人活着,一直在掩藏着这个秘密。”
卢灿的这句话,让皮振军、余子静和丁一忠三人惊骇的张大嘴巴。
有这可能吗?
还真有!
逃亡到三描礼士山脉和中科迪勒拉山脉的日军总数量为一个大队,一直到四九年,才陆陆续续的有一个中队规模的军人,出来投诚。此后被剿灭或者投诚的人数在增加,到了五十年代中后期,美军估测山上依然有超过一个小队{五十到七十人之间}的人数存在。
这些人未必全部都知道日军掩埋宝藏的秘密,但没有投诚的那些人,一定知道。
栽种一些桉树,掩饰当年炸毁的痕迹,不是没有可能。
卢灿甚至很怀疑,这些人说不定还活着!
虽然报道上说六五年的时候,逃出三描礼士山脉的最后一名日军被人打死,可是这毕竟是那家伙死去之前所说的话,这不没找到所有人的尸体吗?
别忘了,就在菲律宾的卢邦岛上,有一位叫做小野田宽郎的士兵,打游击整整打了二十九年,在七四年才下山投降的。
吕宋岛靠近海边,生存条件要比卢邦岛更出色。
还有一个为他们的生存提供重要便利条件的就是伊巴港的建设,他们完全有可能混入建筑苦工中——东瀛占据菲律宾之后,有不少东瀛人随着军队移民到此,很多人被菲律宾当局驱赶来这里做苦力。
这些该死的人,潜伏下来,并且现如今依旧存在,不是不可能的。
听完卢灿的推测,皮振军立即建议,“卢少爷,这情况需要马上和潘队说明,方案需要调整。”
是的,计划需要调整,有人看守的宝藏和无主的宝藏,那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概念。
“也好。”卢灿选择一块山石坐下来,用皮振军所携带的无线电和潘云耕之间通话。
草!
潘云耕咬着牙怒骂一声。
停工!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去伊巴港找找,有没有存活的日籍老者,尤其是喜欢登山,或者经常去后山种树的老者。
卢灿没有下山,而是继续沿着山道往上走,既然来了,就好好查探一遍。
山顶很平整,足有一亩地的大平台。
三五成群的欧美人,还有伊巴港的菲国人,在这里露营,很热闹。
这里的视野虽然比不上瞭望哨,但依旧很开阔,肉眼都能将海面及滩涂上的情况看得清清楚楚。在山顶平台的边角,偶尔还能看到锋锐的石块,已经被平整过的石基。
卢灿越发肯定,这里就是小口径的岸防炮台——那锋锐的石块是爆破留下的痕迹,而平整的石基则有可能是炮台塔基。
………………
卢灿在伊巴港住了三天,事情终于有结果。
他的猜测是对的!
有余孽!
整个伊巴港常驻人口三千四百多人,其中日籍居民有三户,年龄在六十到七十岁之间,彼此相距的并不远。其中两人独身,还有一位虽然结婚,但他也是在进入五十岁的时候才娶了当地的一位寡妇。
更为重要的是,那位结婚的日裔老者,喜欢到后山种树,种植的正是桉树。
卢灿很疑惑,他们为什么不回东瀛?
这件事如此重要,他们坚守一辈子,为什么到最后关头,既不向东瀛政府禀告?也不向美军禀告?
怎么想都觉得不合乎常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