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章 仁者见智
作者:沙鲲      更新:2020-05-06 03:03      字数:4393

新华区的企业职工隔三差五就去市政府门前静坐,但是很少发现有纺织厂的人,以前爱闹事的刺儿头们似乎一下子都老实了似的。市里对付起“散兵游勇”式的百十号人也很得心应手,要么煽情的讲讲再就业形势,要么奋力打压一通,从来没有出过什么大新闻。新阳市作为国有企业改革的先进城市,受到了省里的表扬。

已经升任东湖日报副总编的张兰派了几名记者来新阳采访,可是半个月之后,记者们除了写出十几篇歌功颂德的表扬稿以外,一点实际的经验材料都没挖到。迫不得已,张兰只能亲自出马,带队来到了新阳这个阔别几年的城市。

阳春三月的新阳开发区里,花红柳绿甚是养眼,这都得益于超前的园林景观规划。开发区的主干道“希望大道”从东向西由经“希望大桥”贯穿开发区,江边建设着一座座豪华酒店和餐饮娱乐场所。张宏宇正在开发区领着一个外资考察团参观,走完了几个东湖的大企业后,他们一行人坐在江边的露天咖啡座上,其乐融融的说着话。

“哈利先生,我们新阳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既有铁路大动脉贯穿中国南北方,也有内河航运通向海路,我们的江东高教区已经成为了东湖最大的人才基地,有着充足的人才保障,再加上周边地市的年轻人不断向新阳,人力资源也十分充足。你也看到了,我们这里还有着丰富的文化娱乐产业,不论投资还是生活在这里,都是perfect!”张宏宇同美方的代表侃侃而谈道。

等翻译及时的把张宏宇的话告诉了一行人,老外们有的竖起了大拇指,有的用英语和身边的人沟通着什么,但从面部表情上判断,他们对今天的参观非常满意。

张兰领着几个记者赶到了张宏宇所在的地方,问过了外宾的意见后,热情的给张宏宇一行人拍着照。张宏宇见记者照完相,趁着他们采访外资考察团的间隙,小声对张兰说道:“二姐,一定在你们报纸上给我发一个礼拜头版,我记你大功一件。”

“那要看你怎么招待我了。”张兰笑道。

“新阳你又不是不了解,你在这儿住了七八年吧?什么土特产、地方小吃、名厨名菜你没见识过?”张宏宇说道。

“哎,说实话我还就是爱吃王坤他们鸿雁酒家大厨做的菜,可惜喽……”张兰叹息道。

“可惜什么啊,你走的时候鸿雁酒家是拆了,人家现在是鸿雁大酒店了好不好,你以前爱吃的小河虾做的鲜虾馅儿馄饨现在都得预定。”张宏宇说道。

“王坤可以啊。不行,我晚上还是去看看郑院长,然后去找王坤蹭饭比较妥当。”张兰说道。

张宏宇不好意思的说道:“别给你兄弟丢人了行么?”

“我说着玩的,好歹我也是个副总编,也是个带‘总’的人,能白吃白拿啊?”张兰说道。

张宏宇有客人要接待,歉疚道:“我这里忙,一会儿就不招待你了,晚上再联系啊。”

“一会儿我还要去新华区采访国企改革的事儿,也没工夫陪你吃饭,你把大庆的电话给我,一会儿我找他去。”张兰说道。

张宏宇把大庆的手机号抄给了张兰,忙自己的事情去了。张兰站在原地拨通了大庆的电话。

“喂,你好,哪位啊?”大庆电话中说道。

“你猜?”张兰调笑道。

“张兰姐,你什么时候来新阳的?”大庆高兴道。

“早晨刚到,中午给你个机会给我接风好了。”张兰说道。

“你在哪儿?你等着,我去接你。”大庆说道。

张兰告诉了大庆地址,然后让一起来的同事去新华区找鸿雁大酒店住宿,安排好房间通知自己。等同事们开车走了,张兰站在江边远眺着,回忆着自己在新阳的那几年和那个自己思念的中枪后死而复生的英雄。

大庆开着警车一路来到了开发区,停下车,看见那个熟悉的背影,开心的喊道:“张兰姐!”

张兰扭头见大庆向自己走来,忍着内心翻滚的情绪,给了大庆一个热烈的拥抱后,眼眶湿润的说道:“那年听说你中枪了,你家里给你把棺材都备好了,当时我都差点儿哭晕过去。那时候我都不敢来新阳看你,怕自己看到奄奄一息的你时情绪失控,再让你的家人跟着我哀伤一遍,还怕见不到你最后一面,来了之后连追悼会都赶不上……”

大庆知道张兰是个性情女子,赶忙安慰道:“张兰姐,我现在活蹦乱跳的,能吃能睡,你就别回首往昔了,老朋友见面还不说点儿高兴的事儿。”

张兰擦干眼泪道:“我都不当愤青儿了,你以后也别什么事儿都往前冲,听见没?人活着比什么都重要!”

“我懂!老婆孩子、亲戚朋友都这么劝我,我早就奔着老奸巨猾的方向发展了,保证以后活的跟个王八似的,能不动就不动。”大庆开玩笑道。

张兰知道大庆是故意逗她开心,随着大庆的心愿,喜笑颜开的说道:“走吧,陪我游游江去。”

大庆去到车里换了便服,打电话叫来一条常坐的渔船,领着张兰上了船。

张兰和大庆坐在船舱里,烤着火,相视着对面的游船和江景。张兰随意聊道:“王楠的孩子今年都十二了吧,上学还好么?”

“挺好的,你也知道,启迪学校搞的教育比较西化,刚开始招生那年,平平和安安就两个同学。呵呵,十个老师加上四个外教一起,只教四个孩子。那年我姐公司的利润全都贴补学校的开支了。去年就不一样了,来新阳投资和工作的外国人多了,有些拖家带口来了中国,小孩子上学就成了问题,宇哥给他们介绍了启迪学校之后,他们都挺满意。咱们中国人喜欢跟风,老外们也这样,一个人知道学校不错,其他人好像就都知道了。然后慢慢学生们就多了。老外对教育看的比较重,有几个还给学校捐助了不少资金。今年更夸张,好多有头有脸的人把启迪学校当成了贵族学校,花多少钱都要送孩子来,烦的我姐头都快炸了。”

“这有什么可烦的?”张兰问道。

“刚建校那会儿教育局不承认学校的教学和学籍,不让学校的小学毕业生和市里的中学对接,我姐这才只招外籍学生和朋友的孩子。现在启迪学校是生源多了,省城的老外都把孩子送这里来上学,一些人就拿不给学校办毕业证为借口刁难我姐,刁难就刁难吧,老外家长们有办法,他们给介绍了国外的高中和大学,学校只要把孩子培养到初中毕业,好几个国家就能接收他们去念高中和大学。孩子们家庭条件都不错,学校师资力量又得天独厚,什么文化、艺术、舞蹈、音乐、科学实验之类的,市里学校提供不了的教育学校都有。”大庆缓缓而谈着。

“你说了半天我也没弄懂,这还有什么心烦的?”张兰追问道。

“还不是那些官员们,看着学校有这样的出国途径,就想把自己家孩子也送进来,你送就送吧,该交多少学费交多少,可是这些人耍横耍惯了,有找教育系统的关系责令学校整改的,有找媒体宣传负面新闻的,哎……”

“有什么我能帮上忙的么?”张兰问道。

“学校本来就是为了平平弄起来的,我姐跟我商量过,她准备把学校捐给一个国外的教育机构,把学习改成外资的,这样就一切ok了。”大庆说道。

张兰听了大庆的话,惊愕道:“我听说那个学校投资了一千万呢,说捐就捐了?”

“什么也比不上让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具体怎么样了我还没问,等事情敲定之后,我姐会跟我说的。”大庆说道。

“王楠很了不起,如果当初我家小五娶了她就好了。”张兰感叹道。

大庆不想再说关于王楠的话题,因为每句话出口之前,他都要打好底稿,生怕说漏了什么,所以见机转移话题道:“你还是先找人把你娶了吧。”

张兰自嘲道:“你姐我都四十一了,你看这脸,都快有斑了,早就过了谈情说爱的年纪,根本就没这个想法了。”

“武志学大哥五十五了,人家还一边写书一边谈恋爱呢!”大庆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说道。

张兰惊讶道:“啊?他难道要再婚了?是和马晓云么?”

大庆笑道:“谁听了都这么问。人家马晓云是有些恋父情结,但是我能看出来,她对武大哥更多的是敬仰和崇拜,当然还有缺少父爱的女孩儿心底滋生的依恋,没有你们想的那么狗血。”

“那武志学是和谁谈恋爱呢?”张兰追问道。

大庆故意压制着张兰的好奇心说道:“女人是不是都对这种事特别好奇?咱就不能单纯的祝福一下么?”

张兰看着大庆不怀好意的贼笑,呸了一下道:“快说!不知道当记者的都爱刨根问底儿么?”

“是和一个纺织厂子弟学校的语文老师,好像叫李艳秋,四十出头男人得急症死了。还是马晓云给武大哥介绍的呢。”大庆说道。

“那马晓云呢?这闺女也不小了吧?”张兰问道。

“你这是要给人家保媒?”大庆故意说道。

张兰看着大庆的坏笑,乐道:“哎,谁也免不了俗,总巴不得身边有个张生和崔莺莺的故事发生。”

大庆听了张兰的话,笑着出了船舱,嘱咐船家安排午饭。

张兰看着舱外的景色,等到大庆走了进来,说道:“江一边是新华区,一边是江北区,看起来差别好大。这种发展不平衡的情况还会继续多少年呢?”

大庆冷哼道:“你这是在江上看,坐的位置低,你要是去国贸大厦顶层看,你该说一边是曼哈顿,一边是贫民窟了。”

“对,你形容的更准确,不过也更夸张。”张兰说道。

“工人文化宫就是一个标志,它没了,它服务的人们也就悲剧了,我就搞不懂了,什么是卑微什么是高尚?高唱着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工人农民老大哥们,一觉醒来,是换了天了,不过不是碧空万里,而是阴云密布,你说可笑不可笑?”大庆感慨道。

“行了,别抒发你那悲天悯人的英雄情怀了,知道你当过农民,当过工人,陈家沟的农民你最了解,人家不是翻身了么?陈广志包着火车专列带村民出去旅游,有这事儿吧?六十岁以上的村民免费到集体食堂吃饭,有这事儿吧?所以说,你那是以偏概全。”张兰说道。

“我们陈家沟是城郊,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再加上村民跟区里要来了好政策,要是干等着区里的规划,早就饿死了。好日子都是广志叔领着村民争取来的,是‘地主’逼着‘仆人’干了点儿活儿,才在自家地里亲手种了点儿‘辣椒’。”大庆愤慨的说道。

“你看你,总那么偏激,什么事也有领先和滞后之分,陈家沟领先了,那就是先进经验,公仆们后知后觉没关系,努力推广,带着城郊都富起来不就完了?”张兰说道。

“别的城郊都建成建材市场、服装批发市场、小商品市场?谁去生产?你卖什么啊?你这样的想法才是偏激,才是没有调查就发言的不负责任。”大庆说道。

张兰看大庆的情绪有些激动,忙说道:“好好,你是对的,我好不容易来新阳一趟,可不是来跟你吵架的,咱们聊点儿别的行么?”

“不好意思啊,张兰姐,我这些想法也就是跟你说,跟别人从来没说过,说了别人也不关心,所以有些……”大庆不知道该怎么说了,默默的停下了话语。

“晚上我想去看看郑伯伯,他还在药厂的新招待所住么?”张兰转移话题道。

“我听说是搬到鸿雁大酒店去了,当初的鸿雁酒家用的是食品厂的地方,食品厂倒闭之后,厂区被药厂接手了。苏长青帮着把王坤的租赁合同一起清算之后,药厂出地,王坤出钱,在原址上建起了鸿雁大酒店,药厂自己的招待所只管住宿,高档的招待和休息都安排在了鸿雁大酒店。酒店是豪华了,可是没了当年一起侃人生、喝闲酒的氛围,王坤总喊我去喝酒,我却是一年也去不了几次。”大庆介绍完情况,出舱找船家催饭菜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