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 何不食肉糜
作者:吾谁与归      更新:2020-11-17 20:59      字数:4823

朱由检带着六部尚书和阁老们,走了一天之后,再次来到了南海子的军营。

魏珰之前组织的净军就是在南海子,而魏珰死后,净军由涂文辅率领,现在有三千在西山驻扎,而剩余近万的净军都充作了内侍。

本身净军就是持短兵,春秋大阅操练演武的仪仗队,战斗力也就比流民强一些,而废弃的军营,现在被废物利用了起来。

上次朱由检让王承恩立的碑文,王承恩早就弄好了,让朱由检意外的是,这石碑从选材到雕刻再到立下,都是由京城的一家姓刘的商行资助,完全没有让内帑出钱。

而且这个刘姓的巨贾,并没有要求资助立碑署名,只是听说了此事,就上赶着给内帑投献来了。

这刘姓巨贾还为此损失了几笔买卖,但是人家乐意给大明皇帝送钱,也没人能拦得住。

有的商贾,做着做着就做成了通敌卖国,唯利是图的小人,有些商贾,并不因为自己卑贱的身份,而忘记国家的忧愁。

所以晋商的这些行为,完完全全是他们个人的行径,而并非大明的商贾都是如此。

“愿英魂长眠。”朱由检在石碑之前上了一炷香,在军营巡视了一圈,问了问未曾归家的军卒的近况。

腾骧、武骧左右卫军,是大明皇帝亲军中的二十六卫中的四卫之军。

大明亲军在洪武年间共计十二卫,被称之为上十二卫,锦衣卫是上十二卫之首,而张维贤提领的金吾左右中三卫,是中军都督府之首。

经过多年的扩充,京营扩充到了二十六卫,而这二十六卫军,共计四十余万人的人员编制,被称之为京营。

九边军队是戍边军队,轻易不可调动,京营是大明的主要机动部队,也是大明最精锐的部队。

当然,这部分的精锐,在土木堡之变中,损失殆尽。

从正统十四年,朱祁镇亲率二十五万大军,亲征蒙兀也先王子,而在作战不利,收到密报撤退途中,退到土木堡之后,被早已在土木堡附近蹲点设伏长达一个月之久的瓦剌军阿剌知院部突袭。

大明京营精锐尽数损失,大明皇帝被俘。

朱祁镇对这次的亲征作战失利负有主要责任,而且被俘之后,在大同、宣府、京师三次敲门,也得了一个叩门天子的雅号,被历朝历代的文人墨客和笔正曲笔们编排。

但是土木堡的位置在哪里?

土木堡在怀来县,隶属于京畿顺天府,瓦刺军阿剌知院部在怀来县埋伏长达月余的时间,京师从上到下大小官员共计千余人,居然没有任何人知道这一消息。

甚至连百姓们都知道那边有西虏埋伏,可是京师的官吏体系,从上到下,却单纯以为小股流匪。

而这一切的罪责都归到了朱祁镇身边的太监王振身上。

当然朱祁镇是主要责任人是绝对的,轻敌大意,叩门失节,夺门之后,杀掉了一大批土木堡之变中,稳定国政的国之柱石的臣子,这个大明皇帝的地板砖他朱祁镇,是当定了。

但是,京师守备松弛,北方边防松弛被破坏,被瓦刺和蒙兀联军联手渗透,是北方边防废弛的结果和体现罢了。

北方边防废弛的原因呢?却很少有人谈起。

说起土木堡就是明英宗朱祁镇,叩门天子,大太监王振祸国殃民,谗言媚上。

说起大明的臣子们,于谦作为牌面,作为那个时代的代表被推了出来,代表了官吏体系的成功。

但是除了于谦冒着被砍头的危险,立了朱祁钰,调动两京、河南备操军,山东和南京沿海的备倭军,江北和北京各府的运粮军驰援京师勤王。

其他的朝臣们,其实多数都是高喊着移京,带着一家老小,几车几车的财货和几房姨太太们南下南京去了。

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在那个时代里,牛的是于谦和他身边那群舍身为国之人,而不是官吏集团。

当然,于谦和他身边那群人,在夺门之变后,也被朱祁镇全部斩首。

毕竟当初我皇帝敲门你不开,不杀你于谦,我朱祁镇怎么从太上皇再变成皇帝?

什么是求荣得辱?这就是求荣得辱。

于谦之后,大明朝又出了一个张居正,已经是大明的天幸了。

于谦死后,大明的兵制改革彻底走入了死胡同。

在于谦领兵部尚书之时,除锦衣卫,与腾骧左卫、腾骧右卫、武骧左卫、武骧右卫之外,亲军二十六卫的其余各卫已混同于京营普通部队。

虽然名目未改,但已改为由兵部管理,不再是皇帝亲自指挥的禁卫军,在行政、人事、薪饷等方面受制于文官,而非由皇帝亲自统领管理。

本来于谦的计划是,将大明的军户制度,逐渐向着募兵制的改变,而这个募兵制的改革,一直到戚继光出现,平倭之后,在蓟门才开始了实施,完成这个转变。

而戚家军最后的荣光,都跟随袁应泰,留在了沈阳城孤立无援的那座镇远楼下。

在萨尔浒之战、广宁之战后,大明军陷入了孙承宗所言【无兵可遣,无将可调】的尴尬局面,唯有一只机动部队,也就是关宁铁骑,也脱离了大明朝堂的掌控。

而这种脱离,是非常全面的脱离,大明皇帝想要趁着沈阳空虚,攻打广宁的计划,都无法推行,因为广宁拿回来,不符合关宁军的利益。

朱由检叹气的看着勇字营的军营,这唯一属于自己的亲军,还在组建的状态,要形成战斗力,至少要两年的时间。

而这段时间,朱由检面对建奴,做不得军事行动,唯有各种外交手段,阻拦建奴南下扣关的步伐。

被动挨打的局面很不好受,朱由检心里苦,但是脸上依旧挂着笑容,在军营里四处查看着。

前段时间,因为糠窝头之事,弄的勇字营出了结石之症,让孙传庭的脸面不太好看,但是勇字营的士气还很旺盛。

“去天雄军看看。”朱由检临时加了行程,他依旧没有去商行的打算。

黄台吉真的打到北京城,别说商行,他这个大明皇帝都得上前线拼命去,商行那点钱帛,根本不值得朱由检走一趟。

国家紧急状态的勤王令,早就拟好了,战时状态,一切以胜利为目的,战争从来都是赢家通吃的赌局。

卢象升也没想到大明皇帝大过年不在暖阁里待着,等待朝臣们的朝贺,踩着风雪来到了他天雄军的营地。

如果说勇字营还有糠窝头管饱,天雄军连糠窝头都不能管饱,大过年的依旧是一碗稀粥,两根咸菜,军卒们都是面带着菜色。

朱由检大为不解,带着几分怒气的问道:“建斗,朕不是给了你一百万两作为陕西平定民乱费用吗?为何军将们都这个模样?上次来是这样,这次来,依旧如此!若非你也是这个样子,朕定要治你的罪。”

天雄军的士气很旺盛,大明皇帝来了,都是远远的围观,面带几分急切和激动的看着年轻的天子,大胆点的甚至还会挥挥手。

朱由检十分不理解,他皇帝什么时候差过饿兵?

这孙传庭那边还能用不打仗军食稍差来说,卢象升这明年就要奔赴陕西平定民乱了,这一堆饥兵,能打什么仗?!

卢象升略微有些尴尬,他哪里知道皇帝今天突然到他这军营来探看,没什么准备,他讪笑着说道:“专款专用,那是陕西各军镇这十几年的欠俸,臣哪里敢擅自挪用?臣还是用的万岁给的粮食,前段时间沈家不是进京送粮吗?那蠎二也送了粮,这户部就把粮饷给送来了,够用。”

“臣与军卒同寝同食,军卒没有什么不满的地方。”

“同寝同食,这事朕是知道的,上次也说到了,可是这饿成什么样了。”朱由检这个时候已经不再是疑惑了,而是带着几分怒气的问道。

卢象升在逃避问题。

卢象升的确是在逃避问题,他有几分求助的看向了袁可立袁军门和孙承宗孙尚书,希望这两位为自己说上那么一两句。

孙承宗很滑,卢象升和他非亲非故,他老神在在的一言不发,全当没看到卢象升的神情。

卢象升作为东林出身,过年的时候,连份年礼都没送到孙承宗的府上,孙承宗心里能没点火气?

他孙承宗当然不缺卢象升这点年礼,但他要的是心意,卢象升作为大明冉冉升起的新的将星,能够到他府上走一走,此时孙承宗一定会说话。

袁可立其实也不好说话,他是太保,他的一些话,直接决定了大明皇帝的很多决策,大明用粮食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

朱由检看着他们眼神交流,气不打一处来,一甩袖子,说道:“一个个都学会用眼睛说话了是吧!看什么看!建斗你来说!为何天雄军卒,都是面带菜色!”

卢象升看到大明皇帝发怒,也终于是绷不住了,俯首说道:“其实万岁,天雄军士气如此旺盛,是因为此时他们的日子,比过去要好数倍了。很多军卒都说上了阵,那是要下死力的。”

朱由检一愣,这算是个什么理由,不过朱由检很快就反应过来了!

为什么孙承宗袁可立一言不发!

他学了那何不食肉糜的晋惠帝……

朱由检后世的记忆里,那是鼎盛的时代,减肥是风尚,稍微有点小肚子,那就是亚健康。

这一辈子的记忆里,朱由检做信王的时候,日子的确是紧巴巴的,但是怎么说也是大明的一品亲王,而且尚未就藩的亲王,地位格外的尊崇,不会让他和他身边的人饿肚子。

他问天雄军为何也吃不起饭,其实和那晋惠帝,没什么两样,所以孙承宗和袁可立才不愿意担责,为卢象升说情。

弄清楚了之后,朱由检也只能摇头,只要给一口吃的,大明的百姓就愿意效死奉忠。

但是最后大明朝还是被百姓们打到了北京城,就是大明从上到下,连口吃的都不给。

天雄军是乡勇,这种军队其实非常难以管理,拉帮结派是乡勇里最常见的事,如此旺盛的士气,那显然很满意卢象升的待遇,朱由检属实属于想多了。

同样的情形,却是不一样的感悟。

“逢年过节的,怎么说也要有荤腥才是。”朱由检略微有些悻悻的说道。

卢象升看着大明皇帝不再嗔怒,擦了擦额头的汗,这可是天子之怒,那是要血流漂杵的。

就这么简简单单的化解了?

大明皇帝也太好说话了吧!

卢象升不自觉的露出了笑容,这个年轻的天子倒是蛮有趣的。

这要是让钱谦益和倪元璐知道了卢象升居然觉得大明皇帝好说话,他们能把镇纸给吃了!

“晚上那顿,准备了大葱肥肥肉馅的饺子,一人二十四个,一个半两。”卢象升回答着万岁的问题。

朱由检不住的点头,说道:“那就好,那就好。”

他继续漫步在天雄军的军营,相比较勇字营,天雄军更加热闹些,过年并非操练,除了斥候和必要的警戒军以外,其余的军营里都是喜气洋洋。

朱由检带着重臣将整个天雄军转了一圈,的确如卢象升所言,士气旺盛,可战之军。

就是人少了点,只有不到两万。

“大明的百姓和军卒都很容易满足,他们求的很小很小很小,但是这一点很小很小的需求,朕都无法满足,这是朕的罪责。”朱由检忽然驻足,对着王承恩说道:“把这句话记下来,但凡是朕稍有奢靡之风,王伴伴就提醒下朕。”

王承恩嘴上答应着,心里却早就把这话丢到了脑后,眼下的万岁爷手里握着百万两银子,但是宫里过年,也和普通人家一般,下了顿饺子了事,连历年过年要唱的戏都给省了。

慈宁宫的刘太妃还差人问了这事,弄的王承恩好一顿解释,以先帝未曾下葬为由给敷衍了过去。

张嫣也表示过年,宫里用度不是很紧,其实可以热闹一下,请一些艺人进宫。

都被万岁爷否了,这还不节俭?

什么叫做稍起奢靡之风,就要时刻提点,万岁爷在宫里过的日子,还不如当年做信王的时候爽利,那时候万岁爷意气风发,偶尔还会在诗会、仙会上露两手,虽然出手不算阔绰,但好歹也是声色犬马的日子。

这当了皇帝,整日与案牍为伍,张口闭口都是国政,别说风月了,连周婉言和田秀英白天见万岁爷一面都是难上加难。

连基本的话本和戏曲都没办过一次,万岁爷这么活,太累了。

这么继续下去,迟早要出事,张弛有度,否则万岁爷万一哪天倦怠了,更加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