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子洸与崔恪神色惊慌,赶忙站了起来:“没……没什么!”
“一开始看到你们俩,还以为看错了……真是够悠闲的啊!”
徐岩拉来一张凳子坐下,打量着两人,呵呵一笑:“不是身体不舒服吗?还特意请了假,不在家专心养病,跑出来做什么?”
“这个……”俩人吭吭哧哧,呐呐无言。
“特别是你,一个大男人,插什么桃花啊?不嫌别扭吗?”徐岩神色嫌弃。
毕子洸涨红着脸,把头上的桃花拽下来,远远丢了出去。
崔恪上前拱手道:“将军,我们真的不会故意要骗您,今日确实有事……”
“什么事?不会是来相亲的吧?”徐岩拿起一串烤肉吃了起来。
“……”
“还真是啊?”
徐岩来了兴趣,朝他们俩招手:“坐下说!”
眼看逃不过去了,俩人只能坐下,崔恪踢了踢毕子洸,示意他尽早交代。
毕子洸扭扭捏捏,好一会才道:“将军,家母上个月给我说了一门亲事,是礼部郎中谭大人家的小姐,我与她未曾见面,所以有些好奇,就想着过来看一看……”
“怪不得!”
徐岩神色恍然,仔细看他:“这衣服是新的?有没有抹胭脂啊?”
崔恪憋不住笑了,毕子洸生气道:“将军莫要取笑我,大不了明日回军营,我自请军法,挨顿板子就是了!”
徐岩失笑:“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次就算了,下不为例!”
毕子洸神色一松,刚要道谢,就听到旁边崔恪喊:“来了来了,人来了!”
毕子洸赶忙去看,就见不远处走来一群人,由七八个家丁仆妇包围着,里面是一对男女,男子十二三岁样子,穿这件丝绸长袍,女子戴着帷帽,看不清模样。
“是她吗?”毕子洸神色紧张,伸长脖子看。
“错不了!”
崔恪道:“你看旁边那个少年,就是谭大人的长子,你未来的小舅子,我家二弟常跟他来往,我也见过几次,不会认错的!”
“谭家有几个女儿?”徐岩问。
“只有一子一女,与子洸订婚的便是长女!”崔恪答道。
“那就不会错了!”
天色昏暗,加上女子戴着帷帽,实在看不出什么,徐岩便收回了视线。
见毕子洸依旧痴痴望着,好似能看出一朵花来,他好笑道:“你就这么干看看?”
“啊?什么?”
“上去搭讪啊!所谓谈情说爱,你不上去怎么跟人家谈?”
“这个……那个……”毕子洸有点怂。
“你们俩都订婚了,还有什么可顾虑的?让崔恪去引开那个小子,你过去跟她聊聊!”徐岩出主意。
“可是,该怎么说啊?”
“这都不会?真是白长了这么高的个子!”
徐岩只得拿出以前大学泡妞的案例,给他讲解一番,然后挥手赶人:“去吧,接下来就看你自己的了!”
毕子洸拱手施礼,然后拉着崔恪跑了。
在朝廷六部之中,礼部是公认的清贵衙门,再加上有申似道这个前礼部尚书、现尚书右仆射的老好人在,上下堪称一团和气。
申似道走后,左侍郎杜方通升为礼部尚书,而谭值这个员外郎,也顺势升了一级,成了正五品的吏司郎中。
谭家有女,年方二八,颜色殊丽,正值婚嫁,前来打听的人络绎不绝,毕子洸的母亲与谭家主母恰好相识,于是便动了心思。
左都御史家的嫡子,配上礼部郎中家的长女,可谓门当户对,加上男女双方都没什么缺点,自然一说就和。
若无意外,今年就要成亲了!
那边谭家姐弟正在往前走,突然碰到了熟人,谭家的长子名叫谭子棋,拱手笑道:“崔大哥,好巧啊!你也来逛街么?怎么没看到文彦兄(崔恪的二弟)?”
崔恪热络道:“文彦跟朋友在前面举办宴会,我正要过去,恰好碰到了你,走走走,咱们一起!”
“啊?宴会?我怎么不知道?”
“现在不就知道了?别啰嗦了,快走,晚了就来不及了!”
“可是我姐姐……”
“没事的,这么大人还能丢了不成?”
说着话,崔恪就生拉硬拽的把他给拖走了,留下一众奴仆目瞪口呆。
“小姐,少爷走了,咱们该怎么办啊?”一个丫鬟小声问。
谭家小姐气的跺脚,这个弟弟真是白养了,大晚上的留她一个女孩子在这里,哪里还能再逛下去?可若就此回府,又有些不舍。
就在她纠结的时候,毕子洸闪亮亮的登场了,上前与谭家小姐见礼:“可是礼部谭伯父家?在下是来找子琪的!”
谭家小姐有些不知所措,轻声回道:“方才来了一位崔公子,拉着我弟弟离开了!”
“可是叫崔恪?这人我也认识,素来无状,真是失礼!”
毕子洸谴责一番,然后道:“这街上人来人往,不太安全,若谭姑娘不介意,在下愿护送姑娘一程!”
“……”
“姑娘不必慌张,在下没有恶意,说起来,咱们两家也是世交……咳咳,家父左都御史毕杭……”
此言一出,原本有些慌乱的奴仆们,顿时恍然,继而互使眼色,神情古怪。
原来是自家小姐的未来夫婿!
谭家小姐也明白过来,白皙的脸颊瞬间浮现一抹红晕,双手揪着手帕,一时间心中大乱。
毕子洸见她没有说话,心中也是忐忑万分,硬着头道:“前面便是铜锣巷了,听说今日有戏法表演,十分热闹……姑娘若不着急回家,不妨去看一看?”
“那……就麻烦公子了!”谭家小姐害羞低头。
“不麻烦不麻烦!”
毕子洸精神一震,咧着嘴傻笑,别提有多得意。
“自古深情留不住,唯有套路的人心啊!”路边吃完烤肉的徐岩,笑着感叹。
起身刚准备走,就听到老板喊:“哎,还没结账呢!”
“这俩混小子!”徐岩咬牙大骂。
---
金水河岸,月影朦胧。
今年的七夕诗会便在这里举行,为此还专门修了一座露天高台,周围挂满了红灯笼,一片喜庆的氛围。
徐岩来的相对比较晚,虽然没有迟到,但大多数人都已经入场了,人流如织,拥挤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