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章说到修路出现问题了,什么问题呢?原来是碎石子不够了。。毕竟这个时代还没有炸药,所以修路的石子都是选的天然的,产量有限,再加上人手有限,所以获得的量就不用说了。
村民们已经见识过水泥路的好处了,这段时间一半一经修了很长一段了,初始的部分已经凝固好了,所以再修另一半时,材料都是在这半边的路上运输的,效果好的惊人。这些村民们没事就爱光着脚踩在光光的路面上,虽然八月的太阳晒得路面很热。
现在一听说石子不够了,好么,整村的人都进山采集碎石子去了。而那些路还没有修到的村庄,见了这种状况,也自觉地进山去了,毕竟路修到自己家门口的时候也是要用石子的。
文灿听说了这个状况以后,也是很无奈,虽然自己想把火药给搞出来,但是暂时时机还是不成熟啊。不过当他眼睛看到大沙的时候,主意来了。
文灿吩咐旁边几个村子里的人都去河里挖沙去,挖出来的东西,不仅有大沙,还有不少鹅卵石。而这鹅卵石就可以代替一部分碎石子。这样既解决了碎石子的问题,又提供了充足的大沙。
在最后没办法的时候,文灿也只能减少石子的使用量,加大大沙和水泥的用量了,不过这样成本就高出来不少。
在村民的帮助下,路修的越来越快,三十几里的路程,四百修路工花了半个多月的时间终于修到了长安城的南城门。这个时候长安城里的人也听说了这个消息,老老少少的出来看热闹。
李世民也接到了职方司的报告。其实从这条路一开始修,他就得到了消息,不过他也明白文灿的目的,所以也就没有表示什么。现在听说路已经修到了南城门了,李世民坐不住了,带着自己的贴身侍卫出来南门来。
南门外人山人海,好多人还跑到了远处已经干了的半边水泥路上,脱了鞋子踩在上面,一点也不嫌路面被太阳晒得烫脚。大人们面带喜色地,小子们则是活蹦乱跳地。
李世民看着刚修过去的湿湿的平坦的路面,又向稍远的意境凝固的这半边路走去。走进熙熙攘攘的人群,走上白光光的水泥路面,李世民也有一股想赤脚踩上去的冲动,不过好在做为帝王的自尊阻止了他这样做。
李世民看着周围喜庆的长安城的居民们,个个兴高采烈,像是过年一样,不觉心里有一种深深地欣慰的感觉。高文灿这小子每每做事,都是很出乎人的意料啊。
且不说水泥路修建进程如何,单说高文灿,此时正在水泥窑这边,开始准备给朝廷的订单供货。朝廷第一批采购了五十万斤的水泥,也就是二百五十吨,说起来也没有多少。文灿可是记得后世自己家装修商品房时一套一百一十平方米的房子还用了五吨水泥呢。所以这二百五十吨水泥,充其量也就是能将城墙修整个几百米,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再加上朝廷还想要将长安城内的道路都硬化了,这量就更是一个天文数字,所以朝廷很可能开工后马上会下第二批订单。
而此时朝廷里那些大佬也正在为即将到来的城墙改造和城内路面硬化工作展开了激烈的讨论。程咬金李靖等武将都觉得先改造城墙重要,但是房玄龄杜如晦等文臣则是支持先改造城内道路。双方争得面红耳赤的,看得坐在龙椅上的李世民心里一阵好笑,心说要使高文灿在这里不知道会支持哪个提议。
这两天修到南门的水泥路已经凝固了,车来车往的很是热闹,而且听说马车行使在上面一点都不觉得颠,而且行车速度提高了不少,你没见大堂皇家水泥公司已经开始运送朝廷采购的那五十万斤水泥,那速度才叫一个快啊,忙得接收的官员上气不接下气的。
想到这里,李世民忽然觉得先改造道路倒是个好主意,毕竟以现在大唐的国力来说,还没有几个对手能打到大唐的都城下的。
想到这里,李世民一拍龙案道:“诸位爱卿不必争论了,朕已经有所决断。”
下面正在争论着的人一听皇上的话,渐渐都静了下来,等待皇上的决断。
“诸位大臣有没有见到大堂皇家水泥公司开始生产后并没有着急运送朝廷采购的那五十万斤水泥,而是先修路?而目前诸位可是看到这个决定产生的效果?据朕所知,就在路面修好的这几天的工夫,那五十万斤的水泥已经交货完毕了。如果那边不是先修路而是先运送朝廷的采购,诸位算算这五十万斤水泥需要运送多少天?”李世越想越觉得文灿这小子真的是太有才了。
下面的诸人听了皇上的话,心里也都在默默计算这五十万斤需要的运送时间。按照一车五百斤的运送重量来说,需要一千车,这样算来一辆车一天最多跑两趟。二十辆车需要运送二十五天才能完成。而水泥路修好以后,一天能跑四趟,这样十三天就可以运送完了。而修水泥路也不过花了大半个月而已。
众位大佬心里一合计,就知道了皇上的意思了,所以纷纷静下来等着皇上的决断。
“朕想诸位爱卿心里已经有数了,所以朕打算先进性路面改造。等这项工程完了以后就改造城墙。”李世民看见众人的表情,就知道大家心里已经有数了,所以不慌不忙地将自己的决定宣布了出来。
众人看了皇上已经决断下来,就知道再争执也没有什么用了,于是又讨论先从哪条街改造起。好在这个众人没有异议,一致认为先改造朱雀大街,至于需要的民夫,直接从长安城的居民里征集。另外水泥公司那边的那四百个修路工人也征调过来,毕竟这些人已经修了这么多路了,有经验。
李世民听了众人的提议,也没有反对,安排城内道路改造的事情由工部负责,然后就叫诸人散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