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人才,是第一生产力
作者:快乐的小狗子      更新:2020-07-10 01:23      字数:3520

走在通往硬件实验大楼的路上,许道微一时之间有些惆怅,2018年5月,中芯国际订购了一套极紫外光刻(euv)设备,该设备来自荷兰芯片设备制造商asml,价值1.2亿美元。长江存储的首台光刻机同样来自asml,为193nm浸润式光刻机,售价7200万美元,用于14nm-20nm工艺。

12月3日晚,荷兰光刻机巨头asml的元器件供应商——prodrive突发大火,asml声明这场火灾会影响到2019年年初的出货计划。最终确实产生了影响,基本上只影响了中芯国际的那台光刻机。

光刻机分为紫外光源(uv)、深紫外光源(duv)、极紫外光源(euv)。按照发展轨迹,最早的光刻机光源即为汞灯产生的紫外光源(uv)。之后行业领域内采用准分子激光的深紫外光源(duv),将波长进一步缩小到arf的193nm。大秦科技的研发方向波长19额3nm的光刻机并结合林本坚博士的浸入技术。

由于157nm波长的光线不能穿透纯净水,无法和浸入技术结合。获悉了未来发展方向的许道微,直接砍掉了这个研发方向。

许道微并没有好高骛远的研发极紫外光源光刻机,如今能在华夏与国外交流最紧密的时间里,攻克国外已有的193nm技术,足以达到他的预期。

通过浸没式光刻和双重光刻等工艺,第四代arf光刻机最高可以实现22nm制程的芯片生产,如果研发成功,华夏在这个领域至少十年内不会受制于人,至于euv光刻机,谁先研发出来还犹未可知。

要知道科研除了技术实力,方向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许道微虽然不懂半导体技术,但是给出一个正确方向,为追赶并超越国外至少降低了50%的难度。

站在倪院士办公室的门口,许道微礼貌的敲了敲门。很快,门背后传来了声音:“别敲了,直接进来吧。”

听到这声音,许道微便推门走了进去。看着出现在门口的许道微,倪院士放下了手中的保温杯,笑着说道:“哟,真是好久不见了,这几个月你第一次想起我们半导体中心吧?”

自从半导体中心实验大楼投入使用后,半导体设备研发事业部和智能设备研发事业部两个部门陆续迁移到新办公区。只有ic设计部依然留在大秦科技大厦。

刘政在静湖新总部建立的实验中心标准更高,能承受更高强度,更精密的实验。目前公司的两栋大楼都属于过渡使用阶段。

和倪院士确实是好久不见了,倪院士很少参与互联网领域的事情。与华科院旗下各个研究所达成合作,让这位本该含饴弄孙的老人在外奔波了几个月。

半导体领域的设备非常多,每一个设备的零部件都需要研发,不仅需要越过西方的技术壁垒,甚至还要越过西方的专利壁垒,从而形成自己的专利壁垒。

林本坚的沉浸式技术已经被大秦科技注册了数十个不同的专利,一个专利如果覆盖全球少说也要数十万的专利费,大秦科技抱着有枣没枣搂一竿子的不要脸原则,只要不能保密,就申请专利,钱绝对不是问题。

可以说协调华科院数千个项目组的工作,倪院士的工作量相当繁杂,许道微笑着说:“半导体中心的事务我不太懂,不敢来指手画脚啊。倪院士,你老身体怎么样?”

倪院士:“我身体好着呢,在公司在干个十年没问题,十年时间,希望那时候可以不留遗憾的退休了。”

走到了办公桌前,许道微认真说道:“放心吧,集中公司的人力物力财力,加上华夏的配合,一定会搞出成果的。”

倪院士点点头,“是啊,肯定可以搞出成果的。尹志尧总监那边效率非常高,蚀刻机领域应该会早一步完成。”停顿了片刻,倪院士继续说道:“不过设备生产方面,管理部门建议大秦科技进行设备核心零部件的生产和组装,华夏其它企业前期负责原材料和非核心零部件的生产工作,以免出现问题。

管理部门知道我们在津门新总部的事情,如果公司同意,会责令津门方面批地用于工厂的建立。”

许道微思考了一会儿,问道:“你老的想法呢?”

倪院士:“我建议接受,这种工厂和组装工厂不同,技术含量很高,符合公司的人才战略。再者说,高端的芯片生产不仅需要先进的设备,同样需要先进的工艺。公司有自己的工厂磨合下工艺水平也是好的,未来再逐渐分散给其它华夏企业。”

华夏的管理部门是把大秦科技当成自己人了,对于大秦科技垄断这个行业乐见其成,还给予巨大的支持。换个角度说,大秦科技不垄断,就是国外企业垄断,所以这个决定并不难下。

为什么要让大秦科技承担更多的任务?许道微一想就明白了,管理部门对于个别国家队的风格还是熟悉的,万一关键时刻扯个后腿,悔之晚矣。

许道微点点头,“行吧,你决定就好,我只有一个要求,把科技含量低的领域尽量分出去,大秦科技绝对不从事劳动密集型产业。”

对于工厂,许道微不想从事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他怕自己控制不住,直接进行产业替代。要知道,女娲替代重复性工人的工作,简直不要太简单。

虽然工人的替代是不可避免的趋势,但是最起码给社会一个反应时间。不过从事工厂也有一个好处,可以在自己的工厂里,让女娲尽情的放飞自我。

想了想,许道微道:“工厂设计时,优先考虑自动化设备,软件方面交由人工智能中心解决。”

倪院士点了点头,说:“没问题,对了,华科院打算加大力度推动知识创新工程,预计在明年将人员编制缩减三成以上,保持科研人员编制在三万四千名左右。”

许道微眼睛一亮,“华科院是我们得老朋友,公司必须给予帮助,不仅是在编人员,合同聘用的人员更是我们的优先争取对象。科研能力强的能挖的都挖过来,之前你提到的兼并研究所暂不考虑,人才,是第一生产力,那些老旧设备对公司没什么用。”

倪院士哈哈大笑,“和我想的一样,有挖人的机会,兼并研究所就不重要了,不然后续太多麻烦。”

……

和倪院士聊了一会儿,许道微陆续又和林本坚博士,尹志尧博士等人进行了沟通,大致情况就是:

许道微:“老子不缺钱,缺的是人才,缺的是技术。”

各位博士:“我们正在摇人,技术正在研发,我们缺的是钱,缺的是设备。”

双方很快达成了共识,聊的非常愉快。直到下午,许道微才在一群人依依不舍的目光中返回了大秦科技大厦。不舍的到底是许道微,还是科研基金,这不重要。

许道微刚在办公室坐下,投资并购部经理张磊和程颖一起,便找了过来,说道:

“老板,根据你的收购建议,已经和阿里达成了意向合约,公司对阿里的估值为三亿美元。

目前阿里的股权结构是管理团队47%,软银20%,富达18%,其它小股东15%。

按照三亿美元的估值,马老师配合公司对其余股东的股份展开了收购,富达和其它小股东接受了收购,不过软银在公司加价到四亿美元依然拒绝。

最终,公司选择融资一亿美元,以融资前估值三亿美元占有阿里25%的股份,加上之前收购小股东的股份稀释为24.75%,公司实际持有阿里49.75%的股份。融资后马老师持有35.25%的股份,软银持有15%的股份。

此次收购实际花费资金为两亿美金左右,公司持有的股份同股同权,在重大事项上有一票否决权,平时和企鹅差不多,投票权授权给管理团队。”

许道微大致计算了下,价格上有些溢价,三亿美元仅仅比阿里2004年的融资稍微低了一些。

2000年阿里的估值才一亿美元,不到两年时间涨到了三倍,不过也可以接受,价格低小股东也不愿意卖,高溢价配合大股东收购,原则上没有人没有人拒绝,至于软银抽什么疯许道微也懒得管。

在大秦科技的影响下,这个时代的阿里所能达到的高度,注定到达不了许道微记忆中的水平。排除掉未来成立的达摩院和云计算,阿里实质上更像是一个商业公司,而非高科技公司。

这个领域让大秦科技自己做,许道微是打死不干的,那庞大的运营人员规模,和供应链体系,物流体系,工作量太大,太复杂了。

但是这个领域的数据在某些程度上比即时通讯领域的数据更有价值,于是,投资成了大秦科技最好的选择。

大秦科技做为阿里第一大股东,把数据链接到弱人工智能平台上是应该的,而有大秦科技的技术做为支撑,阿里只要做出更好的服务就可以了,至于其它的,也别浪费那个人力物力了。

许道微在华夏互联网幕后大佬的道路上一路狂飙,“明天帮我约下马老师,我有些想法和他聊聊。”

停顿了片刻,许道微继续说道:“后天把投资的各公司负责人都叫过来,举办个小型聚会,你们也一起参加。”

程颖和张磊二人点了点头,许道微没问如何派遣法务和财务这种事,也没关注各公司董事会的情况,他相信程颖自然会把这些事都处理妥当。

就拿阿里来说,本质上大秦科技持有49.75%的股份,实际上持股的公司数量,股权交叉的复杂程度最起码需要几页a4纸才能表述清楚。甚至明面上大秦科技和阿里毫无关系,完全是两家不相干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