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4章 五口笔洗,宫廷墨床
作者:青木赤火      更新:2022-03-20 22:09      字数:2619

听完之后,吴夺大喜过望。

这不仅是一件南宋哥窑洗,而且竟然是宫廷之物!

开片之所以不像常见的南宋哥窑那么细小密集,是因为当时哥窑为宫廷制作了一窑多套“五口洗”,那一窑的开片皆是如此。

同时,釉水也比一般的哥窑肥厚,是因为调釉的时候加入了玛瑙沫子等等贵重配料;由此也导致了虽然有金丝铁线的感觉,但不那么明显。

不过,胎土倒是没什么特别的,只是因为釉水特别肥厚,垂流遮挡了足底,露胎的地方不直观;而口沿因为有一定脏污,不易观察;所以紫口铁足这个特征也不突出。

当时的“五口洗”,分别为磬口、葵口、荷口、卷口、平口。

这一件,是平口洗。

同时,“五口洗”的釉色也各不相同,磬口洗为米黄釉,葵口洗为天青釉,荷口洗为青白釉,卷口洗为青釉,平口洗为青灰釉。

好家伙!

十五万?这玩意儿一百五十万也买不到!

别看它小,要是上了大拍,超过五百万未必是难事儿。

“臭小子,这玩意儿这么小,想什么呢?十几万干点儿啥不好?”此时吴大志在吴夺身边开口了。

吴大志已然看出,吴夺已经看明白了,而且想要,所以他才适时配合一下子。

“我觉得是明仿,不算差。”吴夺应道,“不过,十五万确实有些高。”

摊主见吴夺说话了,也就接上了,“我说,就算照你说的明仿,十五万高么?”

吴夺看了看摊主,没有急于接话。

摊主果然接着说道:“明代是从永乐开始仿哥窑的,成化以后就逐渐不仿了。而且笔洗和香炉是最受欢迎的两种哥窑器型,精品的价值可不低啊!”

“嗯,不过这笔洗的形制太简单了。”吴夺这时候才跟了一句。

“这不叫简单,这叫简约!”摊主加强了语气,“简约而不简单。”

“你卖东西,肯定往好了说啊。”吴夺不紧不慢。

摊主想了想,“这么着,我让你喊一口吧。”

吴夺也想了想。其实他很想直接十五万带走,这么好的东西,心里早就按捺不住了。

但是他终究是稳住了。一来东西在他手上,谁想买也得等他不要再说;二来他也怕买炸了,他看得时间长,要是一口应下,别出什么变故。

之前那个老者出到十万摊主不卖,吴夺就此加了两万,“十二万!”

摊主一听吴夺不是胡乱喊,略略一顿,“还是低了啊。”

吴夺既不拖泥带水,也不一步到位,五千五千的加,他本想就算摊主中间不应,最后“无奈”十五万拿下就可以了。

不料最后还省了一万块钱,因为加到十四万的时候吴夺“犹豫”的时间略长,摊主居然应了。

货款两清,走人。

“臭小子,你真看懂了么?”走远后,吴大志开口问道。

“您呢?”吴夺反问。

“拿不准,但真有可能是宋哥窑。”

“回去好好洗洗,说不定就能拿准了。”

“嗯,就算是赌,十几万也值得。”吴大志赞许点头。

没洗出来之前,吴夺也不好细说,而且有些资料,他也想查查再说,便就没有继续这件平口洗的话题,转而说道:

“爷爷,我下午不逛了,午饭前就回去,化肥一个人······不,它自己在酒店房间,总是有些不放心。”

“行,一起回吧。不过走之前分别问问他们几个。”

“对了。”吴夺一听问问他们,忽又想起,“不知道权叔对那件虎口衔鱼青铜戈感不感兴趣?庞局不报销,他要感兴趣可以自己收啊。”

于是,吴夺给权浩然打电话说先回的时候,顺带提了这事儿。

结果权浩然并不感兴趣,而且对古巴国的青铜器似乎要有点儿看轻,说也就是文物价值高,铸造工艺比其他大国还是差着事儿。

吴夺又问了一圈,最后除了宁霜,他们几个都还想继续逛。

爷孙两人便和宁霜碰了头,又一起回了酒店,午饭就在酒店吃的。

宁霜也淘了一件东西,饭后三个人又一起细细鉴赏了一番他们拿下的所有的东西。

巧的是,宁霜淘到的东西,是一件墨床,而且大小和吴夺的“馨璧”墨锭简直绝配。

墨床,顾名思义,就是专门用来放墨锭的,也叫墨架或者墨台。因为磨了墨之后,有一头是湿的,随便放容易沾染其他的东西,所以专门用墨床来搁墨。

后来墨床也成为了一种陈列珍品墨锭的底架,或者单独成为案头雅玩。

墨床出现的历史比较晚,明代才有,到了清代乾隆朝才开始流行。

墨床一般是床式或者几案式,材质多为玉器和瓷器,也有一些木器。

而宁霜淘到的这件墨床,是瓷墨床。

这件瓷墨床是粉彩的。没款儿,像是民窑的东西,但是胎、釉、画片、工艺都很上档次。

一说粉彩,这是华夏最晚出现的彩瓷品种,不可能早过清代康熙晚期。现在有的影视剧居然会冒出“明代粉彩”的台词,也是没谁了。

这件粉彩墨床是书卷式,两端内卷,以底为足。卷轴内部中空,施了松石绿釉;墨床顶面则是粉彩画片,画的是山水楼阁,古松山石,画工极为精湛。

而且,书卷的侧边还描过金彩;只是现在有些脱落了。

这件粉彩墨床,除了没有款儿,很多特征都能符合乾隆官窑;不仅符合乾隆官窑的特征,而且颇具宫廷特色!

这是有点儿奇怪的。乾隆朝和康熙朝不一样,康熙朝很多官窑不落款,乾隆朝的官窑却很少有不落款的,特别是宫廷所用的少见器型。

当然,要不是没款儿,宁霜也不会以不高的价格拿下。

吴夺也搞不明白,便就听了听。

没成想这还真是一件乾隆官窑!

原来,当时这种书卷式粉彩墨床,是大名鼎鼎的督陶官唐英的创造的形制,当时确实为宫廷专用!

但是呢,这样的造型,落款的位置很费思量,位置选不好就很难看。

最后唐英敲定了两个方案。一个方案是落在外底,红彩篆体“乾隆年制”;另一个方案是不落款。各烧了三件,送呈实物交由乾隆定夺。

乾隆最后选定了落款的方案。

而不落款的三件样品,就此从景德镇御窑厂流入民间,确切地说是卖到民间。这种事儿在乾隆朝不算稀奇,大量多余的或者验收不过关的官窑瓷器,都是在景德镇就地流入市场的。

吴夺听完之后心道,这事儿不知道能不能查到史料,要是查不到,价儿估计还是上不去。但是,作为收藏的话,本质上和官窑宫廷瓷器,是没有区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