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哎哟,这么巧,你在这里逛青楼?
作者:唐晓非      更新:2021-08-29 17:27      字数:2521

“号外!号外!银票新政推行在即,秋税可以银票缴纳,秋税可以银票缴纳!号外!号外!”

崇祯突然听到秦淮河的镇淮桥上传来一阵卖报郎的呼喊声。

他寻声望去,只见几个十来岁的小孩,在镇淮桥上,手里举着报纸,大声吆喝着。

“小孩,给我来一张。”

“好勒,这位官人,三文钱一份。”

“小孩,我也来一份。”

“好勒!”

“小孩,还有我!”

“我也要!”

一群人围过去,今天南京城的报纸注定畅销。

在北京推行了两年多的纸钞新政,基本上成功了,开始在大明朝一些主要的城镇推广。

北京之外的第二个地方,自然就是南京。

看到这幅场景,崇祯心里想着,看来银票这东西,还真是民心所向啊。

就说那之前过关卡交过路费来说,50文钱。

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刚好拿出50文钱的,有些人就给了一些碎银子,这不好标准化,而那些收税的人,可定只能收多的,绝对不能少于50文。

收上来的多出的部分,那些人肯定就从总数里扣出来,放到自己口袋里了。

例如100个人,每个人平均刚好交了价值60文的碎银子,多出来1000文,也就是1两银子,从总数里拿出1两银子,再交上去,在上级那里数字依然是5000文,数字是对得上的。

而最后吃亏的是交钱的老百姓。

总之,大明朝的税务现状就是,税务过重,老百姓交的钱多,朝廷收上来的又少,基本上都被中间商给拿了。

这就是大问题。

仅仅靠杀人是解决不了的,除了整顿吏治以外,还要标准化、规范化收税的流程和制度。

例如银票制度,就是标准化金钱,以后交税是多少就是多少,不会再出现迫不得已多给的时候了。

而且税务部门一层层核查账目,也会方便太多,只需要数钱,不需要再称重。

大大简化行政流程。

这还没完,税课司这个商税衙门,也是烂得不要不要的。

崇祯本身已经新组建了税务部,只不过之前一直都是收农税,考虑到行政压力,暂时没有干涉商税。

等应天府推行普及银票,商税也可以并入到税务部了。

而且商税的收取规则要改,现在的商税收取明显是不合理的,完全不合理。

这是后话了。

崇祯跑到镇淮桥也买了一份报纸。

明朝印刷业的普及,给书本和报纸都提供了土壤。

崇祯这一看下来,才知道,今日一大早,皇家票号南京分号在承恩寺附近开设了,那里离应天府衙门也很近。

许多人已经结伴而行,开始往那附近赶去。

想来是去用银子换银票的,毕竟现在是缴纳秋税的时候,用银票缴税,肯定是不亏的,是多久就给多少。

看到这样的场景,崇祯感到欣慰。

以后银票普及,不仅仅是缴税方便多了,商业也会更加方便。

崇祯继续往前走着,他仔细观察着南京城的民生。

南京的人土风情与北京大有不同。

张晨刚穿越过来的时候,他记得北京城可以用脏乱差还形容,路边乞丐遍地,民间一些普通人为了生活,把自己阉了想进宫做太监。

还是他后来在宫里大肆清理太监和宫女,将那些人都安排到大明制造局去,才消化了臃肿的宫女和太监群。

而南京这边显然大不相同,他随处可见正在交谈买卖的商贾。

古代对商人的压制,是21世纪的人无法想象的。

士农工商,商排在最后一位。

不过到了明朝中期,社会多元化,粮食产量增加,社会商业蓬勃发展。

尤其以南方为主,南方不仅仅普通人家经商,连贵族和官员也不排斥经商,并且很热衷。

这与北方的传统农耕社会形成鲜明对比。

在北方各省,大家还是很歧视商人的,更多的是以入仕为荣。

若是听哪一家是做买卖的,即便很有钱,也会看不起那家人。

崇祯还看到秦淮河上,络绎不绝的货船,在码头停靠,一箱箱货卸下来,搬运工们满头大汗。

一边还有商人正在跟搬运工结算,然后再找托运的将货拖运到指定的地方。

大明朝的官府是有修建专门的场所供商人们囤货的,这是朱元璋时期就有的规矩。

大明朝商税中的塌房税,就是囤货交的钱。

洪武年间,南京是天下商业中心,许多商人到南京做买卖,只能把货放在船内或者屯在城外。

这样很容易被中间商压榨,朱元璋觉得要是中间商在其中作梗,物价会被抬高,影响的是南京城的民生。

而且这些钱,还不如朝廷来赚。

所以就修了一些类似于“仓库”的地方,商人在码头卸货之后,可以直接运输到官府制定的地方囤房,根据货物多少叫塌房税。

这些算是好事,不仅仅南京有,全国各地都有。

走着走着,崇祯居然走到夫子庙附近了。

夫子庙附近算是南京城最繁华的一段,江南贡院就在这里,这里是大明朝读书人的圣地。

不过,去年应天府案,秦淮岸畔的枪声之后,夫子庙就被暂时查封了。

说是暂时查封,直到现在都还没有开。

虽说没有开,但附近的年轻人可不少啊。

因为对面就是整个东南最有名的烟花之地,这是大明朝读书人们的最爱。

秦淮八艳就是这个时代,这个地方八大名伎。

前方很是热闹,崇祯走过桥,看见楼上一些浓妆艳抹的女子正在朝下面招手。

门口也有不少漂亮女子正在迎客。

一个衣着华丽的男子骑着一匹骏马,在一群人的簇拥下,停在前面的春风阁前。

“都让开!都让开!瞎了你们的狗眼,这位是惠王,都让开!”

人群一听是惠王,立刻让出了一条道。

崇祯倒是好奇起来。

惠王?

哦,是朕让他们来南京来祭祖的。

惠王是万历皇帝的第六子,封地在湖广省荆州府。

这哥们儿是天启死之后,崇祯继位,才去荆州府就藩的。

看来他是迫于压力,来了南京。

不过他倒是一点也不低调,逛青楼居然如此大排面,深怕别人不知道他是惠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