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寿街上的姚家是毛山镇赫赫有名的大户,姚家在福安街开了一个镇里最大的绸缎庄和两个当铺,在镇里也算是数一数二的大财主,姚家老祖早年是边关将领,戎马多年,一次卸甲还乡时,在镇里出钱建了姚府。
京城姚家高官辈出,百年来也年年供养着毛山镇姚家,小镇姚家在镇里日渐壮大,毛山镇出来的人就是这点好,从来不忘本、不忘祖、不忘乡。
姚府是个大宅院,红砖金瓦,气派庄重,门口有两个石狮子。后院的几颗桃树正值花季,桃花香气扑鼻。
一位谦谦公子,高冠锦衣,手持古书,缓缓漫步在院中,朗朗读书声不绝。
姚家大少爷姚松是个高瘦的书生,身着淡灰长衫,长衫袖口处有金丝刺绣的桃花纹,太阳有些高,姚松便缓缓走到一颗树下纳凉。
静静的靠着树干,缓缓睡去,神态慵懒娴静,就在此时,一双眼睛注视着这一切,一个黝黑少年蹲在墙头,顶着曝晒,屏住呼吸,一动不动。
要说世道不公,理由千奇百怪,有些人无病呻吟,有些人仰天长啸,各有不同,但说来道去,只是命运弄人罢了,胸怀大志却穷困潦倒,身怀千金却英年夭折,痴心一片却遇人不淑,简单归结世道不公,似乎有些牵强。
年少轻狂,放荡不羁,多蹉跎;痴情女子,眼瞎耳聋,被辜负,愿得谁?自作孽罢了,但唯一的不公可能就是有的人出生就荣华富贵,有的人出生就两手空空,云泥之别。
每晚刚到戌时,福安街的账房先生们就要一个一个到姚家和大管事张大丰对账,张管事从来不把小当铺的账房先生看在眼里,每次来报账的账房都心惊胆战,生怕那句话不称大管事的心思,就被冷嘲热讽,言语谩骂。
张大丰只有见到绸缎铺的账房才会挤出点笑脸,每次都是送到门口还继续攀谈一番。
这一日,张大丰刚送走绸缎铺的账房先生,斜眼撇见一个黑色身影窜进姚府的石狮子后面,警觉的张大丰提着胆子走过去,看见一个身着黑衣的孩子脱下裤子正准备蹲下。
张大丰怒喝一声,“哪家的小王八蛋,敢在姚府门前拉屎,不想活了是不是?”
张大丰紧跑几步一脚把蹲在石狮子后面的孩子踹倒,孩子应声倒地,一动不动的躺在地上,再也没起来。
张大丰冷笑一声,转身往姚府大门走去,即将进门的时候,回头望了一下那个孩子,孩子还是一动不动的躺在地上。
他便好奇的又返回到孩子身边,朝着孩子屁股又狠狠踩了一脚,“小王八蛋,跟你爷爷在这装死呢?”
黑衣孩子依旧一动不动,张大丰觉得有些离奇,就俯下身来,用手指去试探着摸孩子的鼻息。
就在这时伸出去的两根手指突然被黑衣孩子攥住,双手同时用力一拧,手指脱臼式的旋转弯曲,被拧的咯吱作响,疼的张大丰呲牙咧嘴。
黑衣孩子随手在兜里抓出一把白石灰朝张大丰的面部撒去,张大丰感觉眼睛一阵灼痛。
黑衣孩子并没有给这个高他几个脑袋的男人一点喘息机会,拿出事先别在腰间的木杵向上一挥划破男人的肩膀,木杵被削的极为尖锐,能轻易地刺穿皮肤。
张大丰只觉得肩头剧烈疼痛,便捂着剧痛的肩膀和眼睛慌忙逃窜,孩子紧追在身后一屁股坐在张大丰的小腿肚上,奔跑中的张大丰噗通一声向前扑倒。
张大丰拼命的呼喊,孩子迅速爬到他身后,又举起木杵插进他的肩颈窝,然后拔出带血的木追,又是后脑。
之后又是后颈,木杵疯狂的挥舞了十几次,一次比一次扎的更深,鲜血喷溅式的在肩颈溅射,开始张大丰还在挣扎,最后渐渐不再动弹了。
这一切发生的太快,等姚家的家丁寻声出门时,黑衣孩子已经消失在夜幕之中,留下了后脑被扎烂的张大丰,整个后脑皮开肉绽,隐约裸露出头骨。
有一个胆小的家丁见状直接扶着大门呕吐起来。
陈逍在院子里洗着衣服,木盆里的水是红色的,换了好几遍水,黑色的衣服依旧暗红,皎洁月光下的孩子面无表情,没有痛苦,没有喜悦,没有眼泪,也没有笑声。
姚家大院乱的鸡飞狗跳,很多县衙的兵卒冲进姚家,乱哄哄的声响吵醒了在熟睡中的姚松,姚松打着哈欠走出房门,从丫鬟那里得知大管事张大丰死了,姚松说,“哦!知道了”,就继续回到屋里,轻轻的关上房门。
陈逍平躺在床上,瞪大眼睛看着房梁,一袭青衫闪过,“痛快吗?是不是出了胸中的愤闷了?”
“这是第一个,才刚刚开始。”黝黑孩子没有看向一袭青衣,依旧睁大眼睛看着房梁,青衣身影消失不见。
只留下无依无靠的孩子在空荡荡的房间里,多少次一觉醒来希望母亲做好了早饭在等他,多少次推开院门希望看到父亲在砍柴冲他笑,多少次拉开隔断帘子希望看到姐姐在给自己缝补衣服,但是什么都没有,全都死了。
劝君莫食三月鲫,万千鱼籽在腹中;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待母归。
次日,姚家大管事的死震动了整个小镇,传的沸沸扬扬,有人说张大丰被山里来的野兽咬碎了脑袋,那野兽的牙有拳头那么粗;有人说姚家大管事遇见了脏东西,被吸干了脑浆;还有人说这个狗眼看人的下作玩意,早该死了。
陈逍依旧带着斗笠,背着山上采来的草药去林家药铺换铜钱。
今天的竹筐里有几株平日很稀有的药材,林大夫格外高兴,给了小家伙十枚铜钱,陈逍拿着铜钱低着头游荡在街上,少了往日的精气神。
即将走到街道尽头时,陈逍突然撞到了一个人,孩子低头看见一双大脚,穿着草鞋,随后,陈逍抬头看着那人。
只见一个带着斗笠的老僧站在他面前,老僧粗糙的脸上布满皱纹,胡须皆白,又洁白,穿着粗麻布衣,一手持木杖,一手托铜钵,僧人定住佛唱一声,“阿弥陀佛~小施主有业障在身,须知因果循环,何必沉迷,水中月非月,镜中花非花。”
僧人又一脸怪笑,伸出左手托着的铜钵,“贫僧一路化缘到此处,小施主可否给几颗铜钱,贫僧愿渡你出这苦海。”
黝黑孩子看着僧人,抽了抽嘴角,摸了摸脑袋,挤出一句,“你这僧人好像有点不要脸。”
“小娃娃说的对啊!这僧人真是有点臭不要脸。”福记酒楼的老板娘刘三娘出现在两人身侧,她膀大腰圆的体格显得僧人和孩子都小了好几圈,然后抡起他粗壮的胳膊一巴掌扇掉老僧的斗笠,抓着老僧的耳根子往自己怀里扯。
“哪来的老和尚,孩子的辛苦钱你都敢骗,跟我过几招看看你是什么高僧,老娘几个嘴巴下去就能看出分晓了,陈逍,你先去后厨吃口饭去,我来对付这老不正经的玩意。”
和尚被扯着耳朵,眼看就要撞到刘三娘的怀里,连忙疾呼,“女施主自重啊!贫僧要钱不求色啊!哎呀~哎呀~疼!疼!贫僧不敢了,不敢了,贫僧也好几天没吃饭了,经不住你这蹂躏啊!”
噼啪作响的几个耳光,老僧被刘三娘粗壮的大手打的鼻血直流,陈逍笑着往福记酒楼的后厨方向跑去,临走前还不忘说一句,“三娘,那老和尚说管我要了钱,要去你酒楼让你给他唱小曲呢!”
“哎呀!你个老淫僧,你荤素不忌啊?老娘到想看看你几斤几两,毛都白了,还能不能硬气起来?”
在孩子的眼里,镇上的好人不多,刘三娘算是个好人,隔壁李家人算是,但是孩子从来不会伸手讨要,他们的施舍也不拒绝,只是记在心里。
黝黑孩子回到家中坐在院子里,看着已经溅满血渍的木杵,从框里拿出了一个瓶子,里面装着箭毒木的乳白色汁液,是在山里采药时收集的。
箭毒木的乳白色汁液有剧毒,一旦接触受创的伤口,就能使中毒者心脏麻痹,血管堵塞,血液凝固,最后至窒息死亡,就是药铺大夫常说的——见血封喉。
黝黑孩子用镰刀将木杵隔开几个小口,缓缓将乳白汁液滴浸在木杵的裂口处,愣愣的看着木杵,“还要继续,还要有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