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问了后,没有人知道其作者是谁。
但是不妨碍他们对这诗和对子的赞赏,就连唐州府的张知府也知道了。
此时,张知府正在公堂上,面前正放着那三首诗,还有三个对子。
她细细品鉴着,时不时点头。
良久,她忍不住道:“好诗,好对子。”
“写出这诗和对子的人,可是这次来参加府试的学子?”张知府问一旁的李师爷。
李师爷犹豫了下道:“大人,这事可以问问恬小姐。”
“问恬姐儿,为何?”
“这个……”李师爷迟疑,她道,“恬小姐似乎知道这诗和对子出自何人的笔下,不过不肯说,还严令其他人也不能说。”
“哦......”张知府若有所思。
“对了,恬姐儿这几日如何了?”
“恬小姐昨日出去了,听说是去参加文会,傍晚回来的,今日早早就起床,现在在屋内读书。”
张知府有些惊讶,随即满意地点头:“她这是收心了吗?也好也好。”
能静下心来读书最好,总比整日出去结交一些乱七八糟的朋友,参加一些不着调的诗会好。
张知府有一个姐姐,年少时,父母早逝,是大她九岁的姐姐将她带大的,也是姐姐一路辛苦供着她考科举。
可以说,如今她能做到知府这个位置,有一大半的功劳是姐姐的。
在她长大后,姐姐便外出经商,最后娶了夫郎,定居在漳县。
张恬就是姐姐的孩子。
对于如今还没有娶夫郎,也没有孩子的她来说,张恬不仅仅是她的晚辈,是她的侄女,她更是把张恬当自己的亲闺女看待。
张恬聪慧,可她自尊心,好胜心也强,也有些冲动。
张知府和姐姐一直都担心她这个性子以后会吃亏,希望她能收心,稳住性子,毕竟,张恬虽然娇纵,自视甚高,可也不是个坏孩子。
“大人,可要让人去查查?”
“不必了,若这诗的作者真是这次府试的学子,总会见到的。”毕竟,府试是由她这个知府来主持的。
可惜,这次是要让张知府失望了,赵楚楚只是一个小小的商人,只喜欢做生意赚钱,不喜欢参加科举啊。
时间转瞬即逝,很快府试就到了。
这日,仍然是天未亮,他们便早早起床,洗漱。
客栈里,居住的大多数都是参加府试的学生,大堂一片通明,来来回回走动的都是学生。
洗漱完,又吃了东西,赵楚楚提着灯笼,带着张修远和提着考篮的张修琳往考场去。
考场外,早已经熙熙攘攘,马车,驴车,牛车,轿子全都挤在一起。
在衙役在喊着各个县的学生分好排队进入。
“学生排好队,其余闲杂人等不可进入。”衙役喊道。
张修琳差不多要走到仁和县的队伍里,她转身对赵楚楚和张修远道:“大哥,哥嫂,你们就送到这里吧,我等会就该进去了。”
“嗯。”赵楚楚点头。
张修远张了张嘴,似乎想说什么,最后只说了句:“加油。”
张修琳笑了:“我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