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三章 风起云涌书信至
作者:一颗很甜的糖      更新:2020-09-08 02:00      字数:4381

清涧,明军大营之中。

洪承畴拆开了这封刚到的书信。

洪承畴仔细的看着书信,信中的字有些丑,不过在他看来化外之人,能写成这样,也不容易了,不该过于苛求。

阅罢书信,他却是气得胡子都抖动了起来,洪承畴对身边人道:“我必杀虎蹲兔此酋,先是攻我城寨,今日又以虚言搪塞于我,该杀!该杀!”

林丹汗在边关的所作所为,明军之中的夜不收早就一五一十的报给了洪承畴知晓,若不是他被赵武牵制在了这里,他恐怕要做的第一件事,不是去歼灭赵胜,而是领兵去给林丹汗一个深刻的教训,让他知道天朝之威不可冒犯。

只是如今的他却被一个不名一文的赵武给阻拦在了此处,想要前进却是力不从心。

关于赵武他在当日围攻无定河营寨时便见识过,当时只是觉得其小有才华,却是没有想过有朝一日会成为他洪大人的拦路虎。

赵武将兵马分散开来,每路人马不过四五千人,他不与洪大人正面对敌,只是偶尔在险要的地方设个陷阱,打个埋伏。

开始时洪承畴还排人去追歼赵武所部,后来却是放弃了这个举动,因为一旦他派人前去,偷袭之人便做鸟兽散,官军只能砍几颗人头应付了事,可是散去的义军,用不了多久又聚拢在了一块,继续骚扰官军。

洪承畴每次派官军出战,都要加餐给赏,可是收获却是寥寥,洪大人自然不会再做亏本的买卖。

本来应付赵武,洪大人已经觉得劳心费神了,此刻又接到了林丹汗这封满篇尽是虚言的书信,自然抑制不住内心的愤怒,要口出几句不能落到实处的狠话。

只是想到前些日子京中传来的消息,洪大人却是烦恼尽去,甚至内心还还有些振奋,据洪大人京中的同僚言,当今陛下对如今总制三边的杨总督已有些不耐烦了。

前些日子,陕西流贼大股入晋,山西出身的御史言官,在京中大肆攻击杨鹤,说他以邻为壑,认为他以抚为主的策略不合时宜。

当今圣上命内阁上报近些时日以来杨总督在三边总督任上的治绩,内阁也好兵部也罢却是呐呐不能言。

杨总督上任以来,三边的局势不仅未稳,反而让赵胜夺得了半个延绥,而陕西之贼还东走入晋,即便是偏袒杨鹤的东林阁臣也是无言以对的。

对于自己这位顶头上司的策略,洪大人也认为不是很妥当,在洪大人看来,对付敢于反抗之百姓,唯有强硬镇压方为上策。

尽管造反之百姓,亦是皇明赤子,他们不过是迫于饥荒而从贼,其情实为可悯,可其行却实为可杀。

方今天下本就是内忧外患,若不果断镇压叛乱,迁延日久之后,陕西之贼寇怕是要费十数年之功方可镇压。

每每想到这里,洪大人就觉得留给他的时间不是很多了,甚至他觉得留给大明的时间也不是很多了,洪大人内心有些急迫,这种急迫有关于流贼的,也有关于他的顶头上司杨总督的。

对于贼寇只有杀得他们心惊胆战,杀得他们不敢反抗,如此之后,才可以论及如何恢复陕西,如何治抚民众。

对于杨总督,洪大人只能暂时按捺住心中的急迫,只有当杨总督犯的错够多了,洪大人才有机会走上他想要的那个位置。

洪大人想着近几日看到的邸报,已有好几起旋抚旋叛的事情发生,其情由大抵是,受抚之贼人无地无粮,不得已之下,只得再行反叛之事。

就目前的情况而言,杨总督这个位置肯定是坐不安稳,只是具体的时间却是不好说,不过外有流寇为乱,下有他们这些主剿派掣肘,再加上朝廷的威逼,想必时间不会太远。

洪大人自然对三边总督的位置是很感兴趣的,这里面既有高官得做的欲望,也有为君王了却天下事的崇高理想,只是他没有督察院任官的经历,想要坐上那个位置,却是不太好办。

好在他京中好友传来的消息表明,当今圣上对于能够实心用事的臣子还是颇有好感的,如今朝中的周延儒,温体仁之流,俱是靠着这一点方才得了今上的垂青,据说二人有入阁的希望。

洪大人自认为才华不输于人,只是没有机会展露自身才华,如今赵胜盘据延绥却是给了他一个机会,只是好像有些不怎么顺利。

洪承畴拿着手中的书信,踌躇一阵后,还是选择给林丹汗回书一封,书中道:

“可汗深明大义,统兵助朝廷剿灭叛贼,本官已上奏天子,待贼寇扫灭,圣明天子必有赏赐。

听闻可汗已兵临榆林之下,当再接再励,灭贼寇于反手,擒贼首于阙下,万不可姑息养奸,错失灭贼之大功。

本官自领兵马十万,已围贼之大将赵武于清涧,不日即可歼灭,待我两军会师,本官自当酬谢可汗之高义。”

洪承畴此刻想的依然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手段,在他看来林丹汗是完全有能力剿灭赵胜的。

林丹汗之所以给自己发来一封书信,邀请自己会师,不过是他觉得此刻的榆林无利可图,所以不想出力罢了。

榆林本就穷困,又经历一番兵灾,自然没什么油水可捞,再加上赵胜坚壁清野的举动,林丹汗自然有些心灰气冷。

所以洪承畴极力挑动林丹汗去攻打榆林,至于榆林城中的百姓,会不会死于林丹汗的刀下,自然不再他的考虑之内。

……

榆林,城门楼之上。

洪大人得了林丹汗的书信,赵胜也得到了一封期待已久的书信,书信是深入敌后的马继先送回的。

赵胜看了手中的书信,然后递给了一旁的刘景岩,他笑着道:“景岩先生,此次马将军可谓是大胜而归,破灭小部落数十,夺得马匹一万有余,牛羊则是数万不止,你这边要安排人接应,这可是一笔横财呀!”

刘景岩看信很快,可谓是一目十行,马继先信中的内容,他已是了然于心了。

刘景岩也高兴的回答道:“大帅,军中这一月没有什么收入,老朽正在为此着急,马将军此举算是解了我的燃眉之急了,待战事一了,刘某却要好好的敬他一碗酒。”

刘景岩此刻语调甚是轻松,赵胜自然也很高兴,马继先大有收获,不仅搅乱了林丹汗的后方,而且可以大大缓解自己窘迫的财政状况,自然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

赵胜笑着对众人道:“不知道各位可有计策为我解决城外的林丹汗大军呢?”

赵胜相信要不了多久,林丹汗便会收到后方的消息,纸终究是包不住火的,在辽阔的草原之上,马继先的拦截只能为他多争取一些时间,却不能完全隔绝林丹汗的信使往来。

不过有了这些时间,赵胜已是占尽了先机,战争便是这样的不均衡对抗,尽管林丹汗还有四五万骑兵,在赵胜看来威胁也小德多了。

众人听得赵胜之言,相互之间,都以眼神示意,最后还是目前的军中第一大佬王寿抱拳道:“大帅,请给我五千兵卒,再配以亲卫营之劲旅,今夜便可为大帅破敌。”

赵胜听后默然不语,想起如今城外几乎不设防的状况,再加上自己亲卫营的夜战能力,他觉得王寿的话,不算是吹牛,而是可以实现的事情。

赵胜并没有马上做出决策,他觉得此举还有些不妥,于是又向汤纶问道:“汤先生,你以为如今该当如何?”

汤纶历来知晓兵事,尽管赵胜认可王寿的话,他还是要问一问汤纶的意见,以期有意外的收获。

汤纶闻言,上前答道:“大帅,林丹汗拥四五万之众,有营寨之固,当从长计议,不可猝然图之。”

汤纶的话却是出乎众人的意料了,如今在城门楼上议事之人,对军务多有几分自己的看法,经过前两次的交战,他们不认为城外的林丹汗是一个强敌。

“汤先生过于危言耸听了,林丹汗虽有四五万之众,在我看来不过是乌合之众,至于营寨之固,不过儿戏耳,先生何必如此忧虑。”王寿抱拳道。

赵胜听了王寿的话,也点头表示赞许,他对汤纶道:“汤先生,我们此次不求歼敌,只为使林丹汗大败,使之见识我军之强,免得日后再生妄心。”

汤纶道:“兵者,国之大事,战者,危事也,岂可抱万一侥幸之想,今林丹汗强而我军弱,当智取而不可力敌。

若王将军所言,即使趁夜破敌,林丹汗也只会认为我等之胜不过是因偷袭之故,如此又岂会心服而口服。

即使今日迫于形势与我们有一二约定,他日定然背约,如此我军于草原之攻略,定然事倍而功半。”

赵胜觉得汤纶的话很有道理,便问道:“不知先生有何妙计可取事半而功倍之效。”

汤纶道:“大帅可曾听闻十面埋伏的故事。”

赵胜笑道:“先生小看我了,赵某虽生于乡里,也是知道十面埋伏的故事的。”

汤纶道:“如今之形势,正可用十面埋伏之计,大帅可使人将马将军之消息告知于林丹汗,我等再以大军围困其营寨,如此可收十面埋伏之效。”

“汤先生怕是糊涂了,城中哪里有大军可用,即便马将军脚程再快,一两日之内怕也是指望不上的,等到马将军赶到之时,林丹汗怕是早已远遁,那时我军对于草原之攻略,也无从开展了。”王寿指出了汤纶话中的漏洞。

汤纶只是笑笑,然后对在众人之中没什么存在感的范进道:“范先生,城中迁移之民,是否已经安置妥当了。”

范进没有想到今日有自己发言的机会,听得汤纶发问,不过他对自己手中的事务了然于心,他上前答道:“城外迁移之民,分为男营,女营,老年营和童子营,已是安置妥当了。”

赵胜此刻已是明白了汤纶的意思,他想用男营之民众冒充义军,以起到恐吓林丹汗的效果。

汤纶出言道:“我等可于今夜出城,以男营之众,择其善守之地安置,使其持弓箭,火铳,若林丹汗敢来,可使其击之,再使亲卫营游走其间,林丹汗若是路突围,我军定可击溃他,使之归营自守。”

赵胜听罢大喜道:“汤先生之言有理,不过却是不甚完善,兵法曰:归师勿遏,可以将中军左营之兵置于其北归之途,以防其狗急跳墙,其余三面安置男营之众,再多树旗帜便可。”

众人听完这话,却是吓出了一身冷汗,汤纶与刘景岩俱道:“不可!”

如今陈中的防守靠的便是中军左营,调走中军左营之后,若是有任何异动,榆林便不为义军所有了。

赵胜笑道:“诸位不必多虑,到时可以留一部分男营壮丁,假扮中军左营之兵在城上防守,如此一来无论城内还是城外都瞧不出我们的虚实。”

汤纶道:“大帅,林丹汗其人见小利而忘义,谋大事而惜身,凭借男营壮丁与亲卫营足矣,不必再调中军左营出城。”

赵胜道:“先生之见,本帅是认可的,以林丹汗的个性定然不敢来袭我榆林,可是蒙古人中,也是有敢战之辈的,他们定然会选择向北突围的。

因此在北面若无一敢战能战之兵,怕是很难拦住他的,为保万全,此处非中军左营将士不可。”

汤纶道:“大帅之见备矣,只是汤某人却并没有打算与他交战,我们只需拦住他片刻,到时候以朝鲁的人头定可消弭兵戈。”

赵胜此刻甚是坚定,他道:“林丹汗挟重兵而来,若不战上一场,他岂会服气,因此朝鲁之头可用,却不是用于消弭兵戈,而是用于我等大胜之后表达诚意。”

汤纶见赵胜主意已定,也不再争辩,他同样认为需要给林丹汗以当头棒喝,否则全靠恐吓怕是难以万全,只是他考虑到了榆林和赵胜的安危,才提出了一个折中之计。

赵胜的决定,正是他所认为该采取的上策,不过是要冒一点点风险,只是如果算上林丹汗的性格,应该有七八分的把握,也就算不上多大的风险了。

以王寿和胡老二等为代表的一干武将,自然不会想那么多,他们只知道,接下来有一场仗要打,一个个却是摩拳擦掌,跃跃欲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