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建康城南,一座佛寺旁,质舍内,李笠拿着一领貂皮裘衣,打算进行“质押”换钱。
刚在别处邸店新买的这领裘衣,值钱二十万,到手不过半个时辰,在这质舍里评估,得了个类似“虫啃鼠咬,斑驳掉毛,破烂裘衣一件”的评估结果。
只值三万钱。
押期九十日,日息一分,当日算起,若逾期不赎,此物便归质舍所有。
李笠本就不想质押裘衣,只是想借机了解一下这个时代当铺的行情,演了一出戏后,决定不质押了。
在质舍伙计那鄙夷的眼神中,收好裘衣,转身离去。
这裘衣,是他买给娘的礼物,今日拿来演戏,是要了解一下建康城典当业及金融业的行情,算是长长见识。
譬如,建康城里各寺庙放债的利息大概多少,抵押物品的利息是多少等等。
此举看起来有些荒唐,首先,这个时代还没有“金融”一说;其次,跑到寺庙里谈钱,是不是太傻了?
当然不傻,这个时代已经有了金融业的雏形,处于雏形阶段的所谓金融机构,就是到处都有的佛寺。
佛寺可不仅仅是念经诵佛、烧香的地方,还从事放债、抵押等业务,建康城里有数百佛寺,多少都经营这种业务。
佛寺接纳檀越(施主)的馈赠,然后用钱生钱,亦或是为权贵、檀越打点钱财,拿来钱生钱,也就是理财(放债);
又有百姓急需用钱,便将值钱的任何物品拿到佛寺经营的质舍(如同后世之当铺,同时还放债)抵押,换取些许钱粮。
所以,钱庄和当铺的雏形,在这个时代已经出现了,经常集中在同一个机构里,那就是佛寺。
不仅如此,许多佛寺还接待住宿,如同逆旅(客栈),亦或是收养孤儿,如同孤儿院。
香客、信徒们在佛寺烧香拜佛,祈祷佛祖保佑自己和家人平平安安,心灵得到宽慰,想着今生受苦换得来世享福,所以佛寺又有点像心理安抚机构。
具备多种职能的佛寺,不是简单的出家之地,许多实力雄厚的佛寺,通过放债、经营邸店、质舍,成了实力雄厚的大财主。
又通过接受赠予、土地兼并,置下田产无数。
有大量为寺庙劳作的依附民,以及护卫寺产的护院,这些劳动力服务着各大寺庙,但这些寺庙,不会向朝廷缴纳一文钱、一粒米,不用出哪怕一个劳动力。
是对是错,说也说不完,但李笠知道过犹不及的道理,国家的根基,因为佞佛已经变得千疮百孔。
萌芽状态的金融业,主要‘业务’就是最盈利的放放债敛财。
李笠通过自己的调查,了解了一些“行情”,心情变得复杂。
寺庙放债当然要收利息,后世被当做高利贷的利率,如今在穷苦百姓看来,那是有良心的低息。
没有人抱怨说佛寺放债逼得百姓家破人亡,毕竟“欠债还钱、天经地义”,许多人急用钱,能借钱救急,感激都来不及。
毕竟,嫌利息高可以不借,结果借了钱救急后想赖账,良心被狗吃了?
那么,无数百姓负债累累,随后要么家破人亡,要么全家沦为依附民或者奴婢,问题出在哪里?
朝廷大力崇佛,给出了答案:这都是命,是你命中注定今生要受苦,所以无论如何都要忍着,然后以此换得来世丰衣足食。
完美的逻辑自洽,简单易懂,大字不识一个的百姓,很容易想明白。
于是,各地寺庙里,挤满了焚香祷告的百姓,无数人想要通过信佛,让自己忘掉现世的痛苦,咬着牙撑下去,确保来世过上富足的生活。
李笠听着旁边寺庙里传来的悠悠钟声,只觉啼笑皆非:百姓活不下去的时候,会做出什么事来,史书上都记着呢。
让百姓信佛就能国泰民安?真是自欺欺人。
他带着随从走在街上,却听见呼喊声起。
循声望去,却见街道上几个人追着一个人,那个人跑在前面,灵活避让行人、障碍物,渐渐把追赶者甩在后面。
李笠见着这人跑过来,惊叹其身手之矫健、动作之行云流水,感觉就像后世的跑酷那样。
其人从眼前经过时,他发现这位居然是熟人:佣书抄手、食摊帮手、策试替考枪手,尚书省令史,姓张。
眼见这位从面前跑过,后面追来的人居然穿着皂服,李笠惊诧不已:这又是哪一出?!
。。。。。。
酒肆,李笠正在请尚方署的同僚喝酒,众人喝得满面红光之际,议论起最近发生的一件事:尚书省出了舞弊案,涉案人员悉数被捕。
李笠碰到的佣书抄手、食摊帮手、策试替考枪手、尚书省张令史,姓张名铤,牵涉其中。
“张令史完了,牵扯尚书省弊案,如今在逃,下落不明。”
“请问,这幕后主使查出来了么?”
“哪有什么幕后主使,就是这几个令史胆大包天,收了贿赂,篡改公文。”
李笠打听了一下,所说的尚书省弊案是:有几个胆大包天的令史,竟然篡改公文,蒙蔽上官,干预选举。
所谓选举,就是选拔、荐举,尚书省令史,类似后世机关中的文员,地位很低,但可以借助职务之便,行“偷梁换柱”、“瞒天过海”之事。
此次弊案的内情,李笠听了个大概,因为对于当前各级官职和地名不是很了解,思来想去,琢磨出个大概。
某县县丞一职空缺,有佐官张三可以递补,但上官认为张三资历不行,决定任命李四为某县县丞。
但是,张三走门路收买尚书省的几个令史,这几个令史便伪造任命李三为县丞的公文,趁着吏部郎忙着审批大量任命公文时,将伪造公文混入其他公文中。
就此蒙混过关。
于是张三拿着任命书,就任某县县丞。
后来事发,层层追究,当事令史悉数被捕,独独那令史张铤跑得快,尚未归案。
回想起那日张铤“跑酷”的情景,李笠只叹世事无常。
一个小吏,为生计所迫,佣书、摆摊,甚至收费当替考,但还是铤而走险,参与舞弊,事泄,前途尽毁。
张铤涉及的尚书省弊案,看起来只是个小案,但是从中可以看出如今吏治之败坏:一个部级机关中,几个文员就敢篡改文件,然后忽悠主官签发,这几个人没有靠山才怪!
没有靠山,哪敢做这种事?
同理,国子学策试,居然有人替考,此举形同半公开的秘密,却没人敢管,说明由此形成一个黑色利益链,其受益者,必然也是各种权贵。
事发,掩盖不过去,就丢出小兵小卒当替罪羊,但幕后主使依旧逍遥法外,等风头过了,安排新的小卒行事即可。
看来,将近四十年的发展,梁国国内弊病丛生,病得不清,如同一座被蛀虫腐蚀了栋梁的房子,摇摇欲坠。
看上去依旧富丽堂皇的房子,只要有外力轻轻那么一推,就垮了。
李笠心中感慨,看着眼前正眉飞色舞议论时事的小吏们,不知该如何插话,他来建康,虽然只是走马观花,却真是开了眼。
他听人说起一件事,据说当年梁国初建,天子曾经和旁边人说“若朽索之驭六马”,意思是自己用腐朽的缰绳,驾驭六马所拉马车。
礼制:天子驾六,即天子的御车是六匹马来拉,天子到底有没有说过这话,其真实性无法保证,但李笠觉得,如今梁国的形势,可比“若朽索之驭六马”还要凶险。
因为这马车的车身已经松散、车轮开始晃悠,而且还行驶在悬崖边上,迟早要完。
驾驭马车的老皇帝小心翼翼,勉强维持,但儿子们、侄子们勾心斗角,甚至想抢缰绳,又有蛀虫在腐蚀马车车身、车轮,而缰绳也烂得差不多了。
持续了多年的太平,最后在血与火之中谢幕,无数生命在乱世中消失,留给后人的印象,只是“侯景之乱”四个字。
曾经的“后人”,如今的“当代人”,看着历史的车轮缓缓转动,看着名为梁国的马车,即将失控、坠入悬崖,却只能干看着什么。
这种无力感,真让人觉得不是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