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李笠?里吏!
作者:米糕羊      更新:2020-10-19 21:02      字数:4064

邺城,西北角,铜雀台前,凉伞下,齐帝高洋正在观看宿卫军选拔。

他受禅称帝,日理万机,却要抽出时间,来看看自己组建的劲旅,能选出什么样的勇士。

场内,激战正在进行,精选的鲜卑勇士,与一个个士兵进行单挑。

赢了,就接战下一个,输了,换人来。

只有连续赢了一百人的鲜卑勇士,才能称为“以一当百”,入选宿卫军,有优厚的待遇,而这样的勇士,名为“百保鲜卑”。

高洋看了一上午,觉得有些倦了,场内不时出现伤亡,随风吹来的血腥味,却让他觉得精神抖擞。

单挑,当然要用兵器,免不了死人,免不了断手断脚。

后背有些痒,高洋让人拿来“如意”,却自己拿在手中,挠痒。

这如意前端,为人的手掌骨所制,虽然有些渗人,但高洋却爱不释手。

因为这手掌,是侯景的。

三年前,坐镇河南的侯景反叛,南逃入梁,结果死性不改,又叛梁主,起兵攻入建康。

去年年底,侯景被梁军活捉,下场当然不会好。

今年,梁使来朝,送来侯景的一双手,于是高洋命人将其右手(骨)制作成如意,专做挠痒之用。

左手(骨),就做成一个酒杯(杯托),高洋与群臣宴乐时,就用这酒杯喝酒。

当然,在此之前,高洋把侯景的一双手,带到太庙里,供奉在父兄牌位面前。

高澄英年早逝,去年八月,死于王府膳奴的刺杀,这件事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也让一直被兄长瞧不起、时常羞辱的高洋,有了出头之日。

现在,他成了皇帝,做到了父兄想做却没能做到的事,心中激动之余,又得了侯景的双手,当然要显摆一下。

说话声起,高洋转头一看,却是皇后李祖娥来了,宦者及宫女们向皇后问安。

李祖娥是高洋的正室,出身赵郡李氏,容貌出众,因为是汉女,所以太后娄昭君连同晋阳武勋,都极力反对高洋立李祖娥做皇后。

不过高洋力排众议,还是立李祖娥为后,因为他要扶持河北士族,和晋阳武勋分庭抗礼。

只有这样,他才能稳稳拿捏晋阳武勋,儿子将来才能坐稳皇位。

毕竟要治国,可不能光靠武夫。

现在见着皇后飘然而来,便让其坐在身边,用人骨如意为他挠痒。

李祖娥对于这渗人的如意不是很适应,但也只能硬着头皮,用如意给高洋挠痒。

挠着挠着,高洋说起一个人。

“我听梁使说,侯景是被一个姓李的小将活捉的。”

高洋在家人面前,不自称“朕”,李祖娥摇摇头:“妾没听说呢。”

“那我说与你听。”高洋笑起来,“我想起来了,梁使说过,那个南国小将,叫做李笠。”

“如此微末人物,何以记得名字呢?”李祖娥觉得奇怪,高洋回答:“活捉侯逆之人,当然值得我记住名字,而且,他的名字很好记。”

“李笠,里吏,同音嘛,所以记得住。”

“对了,他姓李,你也姓李,莫非,是你赵郡李氏以前南下的旁支末裔?”

这说法莫名其妙,把赵郡李氏和南方武夫牵扯在一起,李祖娥心中不快,却只能回答:“妾未曾听说。”

“生气了?哈哈。”

高洋笑起来,笑得很开心,他因为样貌有些‘奇特’,小时候还有些反应迟钝,所以一直不受阿娘喜欢。

兄弟们也看不起他,于是压抑了很多年。

自从娶了貌美如花的李祖娥,夫妇间倒是相敬如宾,和李祖娥在一起时,高洋会觉得身心放松,所有的烦恼,遇到了李祖娥,似乎都会消失不见。

“将来,我若抓了那李笠,一定要问问,他是不是你亲戚。”

李祖娥怕高洋又捉弄自己,不敢显露些许不快表情:“南国一武人,何以放在心上。”

“不不,侯逆诡计多端,能活捉他的人,要么运气好,要么就是真有本事。”

高洋说着说着,笑起来:“我看就是运气好罢了,梁使却特地提起此人,无非是虚张声势,说梁国一小将,便能对付侯逆。”

“侯逆以区区残兵,竟然攻入建康达数月之久,这时候拿个小将来说事,可笑,可笑!”

李祖娥附和着,高洋拿过那‘如意’,仔细看了看,笑道:“运气倒是不错,将来,若捉到这李笠,我让他在邺城,做个里吏吧!”

李祖娥听出高洋有意对梁国用兵,觉得很奇怪,因为新朝初建,西贼必然会试探,那么应该防的是西边,而不是对南边用兵。

事关国务,她不敢问,高洋也不多说,毕竟言多必失。

他称帝建齐,知道其实不止晋阳武勋不服,河北各地许多汉人豪强同样不以为然,如同一个个刺头。

高家的江山要坐稳,就得对付这些刺头,却不能明着来。

所以,他精选“百保鲜卑”,把最能打的鲜卑勇士聚集在身边。

与此同时,把河北豪强麾下的汉人勇士调到边疆,戍边或者拓边,削弱豪强们的实力。

南边也是边疆,这些人和梁国打仗,打败仗死了,是河北豪强实力受损,赢了,那就是为朝廷开疆拓土,他得了好处。

所以,有何不可?

。。。。。。

关中,同州沙苑,丞相宇文泰看着眼前成林的柳树,唏嘘不已。

将近十三年前,他率领一万兵,在此和高欢的十余万大军决战,以少胜多,打了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仗。

战后,为了庆祝胜利,宇文泰和将士们每人都在这里种下一株柳树。

同州是宇文泰的霸府所在,而东贼来犯,都要走蒲津过黄河入关中,而同州就在西岸,需要驻扎大量军队,正好作为霸府驻地。

所以宇文泰及诸贵常住同州,一眨眼,十三年过去,柳树成林,郁郁葱葱,看着眼前一片碧绿,他又想起了当年。

“侯跛子死了,被人用水攻,然后活捉...”

“当年在这里,若不是侯跛子劝贺六浑活捉我,东贼便会用火攻,那一战的结果,可就不同了。”

“如今,却是他被人活捉,真是...”

宇文泰感慨着,陪在一旁的宇文导、宇文护两兄弟,不知该说什么。

说死得好,是应该的;但说可惜,也没错,若侯景能多折腾一下梁国,说不定,朝廷就有更多的机会了。

宇文导、宇文护是宇文泰的侄儿,如今都将近四十岁,当然认识跛子侯景。

前不久,梁使抵达长安,为的是汉东之地,对方还特地声明,祸乱江南的侯景去年年底已经伏诛。

其实在此之前,已经有消息传到长安,但许多人都不信,因为传言有很多,甚至也有传言说率军攻入建康的侯景已经做了南国的皇帝。

现在,梁使证实这一消息,意味着梁国已经平定了侯景的叛乱,接下来就能腾出手,对汉东用兵,对三王用兵。

“叔,萧氏兄弟阋墙,那三王迟早要反,朝廷可不能错失良机。”

宇文导如是说,宇文泰看向宇文护:“萨保觉得呢?”

萨保是宇文护的字,他回答:“叔,高氏建齐,侄儿觉得,高洋未必能服众,那些武勋听不听话,未曾可知。”

宇文护缓缓说着,见叔叔依旧看着自己,说出自己的想法:“叔,不如,我们试探一下高氏,若他们人心不稳,那可是不错的机会。”

“与其和萧氏争夺江沔,不如去攻晋阳或洛阳。”

宇文泰把目光转向东方:“高洋能否服众,有未可知,而萧氏内讧,已成事实。”

“萧氏藩王迟早起兵,如此良机不可错过,至于高氏,倒是可以试探一二。”

“若高洋镇不住局面,便可以试着攻打洛阳,若高氏无懈可击,至少,我们还能从萧氏这里,夺了天府之国。”

“要知道,当年秦国是得了蜀地这个粮仓,才有了统一六国的底气。”

宇文泰缓缓说着,要让侄儿明白自己的谋划,毕竟宇文家兄弟、子侄几乎伤亡殆尽,身边就这两个成年的侄儿可以引为左臂右膀。

关中疲敝,要对抗坐拥河北、河南、河东之地的高氏,十分吃力,因为势力相差太悬殊了。

对方可以输很多次,但己方只要输一次,即便侥幸不死,也会元气大伤。

七年前的邙山之役,朝廷输得很惨,精锐之师都差不多打光了,所以这七年来,宇文泰一直在编练府兵。

但这需要时间,以至于先前王思政孤军守颍川守了一年,他都没法派援军去支援,痛失挺进中原的大好良机。

现在,府兵渐渐成形,但还差些火候,而梁国内乱,机会不能错过。

所以,宇文泰要把握机会,将蜀地拿下,得了天府之国的土地、粮食、人口,朝廷的底气才会更足。

若全力进攻江沔,譬如拿下襄阳、江陵,那么会直接与梁国的岳阳王、邵陵王、河东王发生激战,变相的帮助梁主除内患。

这种傻事,可不能做,所以,宇文泰拿定主意,要声东击西。

汉东之地丢了不可惜,但要尽可能拖时间,让梁主无法对三王动手,也让三王有充足时间做准备。

等三王正式起兵,与建康决裂,那么蜀地梁军就没了外援,届时,就是己方出击的最佳时机。

不过,该派谁带兵入蜀?

宇文泰还没想好人选,但必须是自家年轻一代,即侄儿或者外甥,要以此大功,提升威望。

不然,在一群勋贵面前说话底气都不足。

宇文护见叔叔在沉思,便问兄长:“听说,侯跛子是被一个小将给活捉的?”

“是吧,梁使特地提起这事,呵呵。”宇文导笑起来,“我想,梁使是想证明,梁国人才济济,即便是个小将,也能把侯跛子灭了。”

“兄长,我看是侯跛子运气不好而已,被人水攻...据说江南多雨,说不定是一场暴雨、水位上涨,他真是够倒霉的。”

宇文护对‘小将活捉侯景’不以为然,宇文导却想起自己听来的消息:“那梁使说过的,活捉侯跛子的小将,叫做....李笠,对,李笠。”

“兄长如何记得此人名字?”

“活捉侯跛子的人,值得记住名字,而且也好记,李笠,里吏,同音嘛,所以记得住。”

“呵呵,里吏...”宇文护也笑起来,“萧氏内乱不止,朝廷大有可为,将来若得江南之地,寻着这李笠,那就让他来长安,做个里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