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九头蛇
作者:米糕羊      更新:2020-11-06 16:43      字数:5162

呼啸而来的齐军骑兵,没有遇到多少对手,因为他们的对手梁军骑兵,仗着有铁丝网护住军阵,便有些懈怠。

但即便出来也没用,因为齐军骑兵的数量很多,宛若一大群狼围了过来,梁军骑兵就像势单力薄的猎狗,还能如何?

对此,斛律光很满意。

他率军绕过争夺了一日都没打下来的龟背山,往梁军右翼后背而去。

那里,拉起许多道铁丝网,这种奇异的铁制障碍物,骑兵确实无法冲破,所以,梁军才有恃无恐。

然而,羊就是羊,以为躲在牢固的羊圈里,就能变成狼?

笑话!

按照战前拟定的战术,齐军骑兵袭扰梁军布阵,不断地在铁丝网前退却,为的就是让羊圈里的羊,以为围栏很牢固。

龟背山,是齐军故意攻不下来,却又不停进攻的地方,吸引了梁军的兵力。

当龟背山以及梁军右翼不断承受攻势、开始应接不暇后,基于对“围栏”牢固程度的绝对信任,会导致其“围栏”附近的防御变得松懈。

有骑兵不顾箭矢,依次接近铁丝网,在二十余步距离上,与铁丝平行奔跑,以骑射对铁丝网后的梁军弓弩手放箭。

又有其他骑兵,以单纵队接近铁丝网,保持平行,在数步距离上放慢马速。

然后奋力抛出名为“九头蛇”的索具,将铁丝网扒住。

这种索具,为一根粗硕的主绳上分数根子绳(一般是九根),子绳末端为大铁钩,铁钩内侧薄利如刀刃,看上去像是九头一体的怪蛇,故而得名。

“九头蛇”的主绳末端系在马鞍后侧,扒住铁丝网后,随着战马的前进、拖曳,很快绷直。

其扒(钩)着铁丝网的铁钩,很快便将一根根细细的铁丝网割断。

这就是齐军针对梁军铁丝网专门制作的克制工具,事前经过大量演练,对付模拟铁丝网的绳网很有效,也能切断专门打造、拼接出来的铁线。

不断有齐军骑兵被射得人仰马翻,亦或是战马拖曳铁丝网时,自己被扯倒。

但装备着“九头蛇”索具的骑兵,依旧源源不断接近铁丝网。

他们按照事前演练多次的战法,用不断的拖曳,来快速切割梁军铁丝网,又有身着两重甲的骑兵下马,以步弓和铁丝网另一头的梁兵对射。

齐军采用的破网战术十分有效,很快,大段铁丝网防线变“薄”,变得“疏松”,就在不远处督战的斛律光,见“火候”差不多,下令甲骑撞阵。

只有面帘、当胸、鸡颈装具的战马,在骑兵的驾驭下,向已经薄得岌岌可危的铁丝网防线撞去。

他们在被铁丝网绊倒、缠住的同时,也把铁丝网给弄断。

于是,曾经坚韧、不可摧毁的铁丝网防线,出现了一截空档。

羊圈,出现缺口了。

窥探已久的狼群,嚎叫着向缺口扑去,不顾一切向前挤,突入围栏,进入羊圈。

梁军兵卒没想到牢固的铁丝网防线,在齐军诡异工具面前不堪一击,面对呼啸而来的齐军铁骑,选择迎战。

在铁丝网后布防的梁兵,因为多为弓弩手和刀盾兵,面对奋力冲锋的敌骑,仓促间组织起来的防线,很快就被冲垮。

他们被马撞翻、践踏,又有不少长矛兵挺矛来救,虽然也奋力捅翻一些骑兵,但更多的人被已经冲起来的骑兵撞倒,刺死。

梁军右翼出现破绽,无法立刻组织有效防御,斛律光不会放过这个机会,率领蜂拥而来的骑兵,经由缺口,“挤”入梁军军阵“腰腹”。

曾经厚实、看起来无法撼动的军阵,渐渐开始松动。

龟背山上,观察四周战况的梁军哨兵,看着己方右翼被突破,而大量齐军骑兵如潮一般绕过龟背山,往那破口而去,面色变得惨白。

主将杜龛见状心急如焚,声嘶力竭的喊起来:“快,快示警,快示警啊!!”

。。。。。。。

傍晚,残阳如血,梁军军阵勉强撑了一个下午,还是没撑过去,在齐军骑兵的不断冲锋下,右翼发生的崩溃,扩散到中军。

右翼和中军溃败,左翼的豫州军苦苦支撑了一下,也支持不住,溃败。

战线崩溃的梁军,既挡不住侧翼冲来的骑兵,也挡不住正面拼杀的步兵,全线崩溃之际,已然兵败如山倒。

溃散的军阵,到处都是惊慌失措的梁军步兵,但也有悍勇之士,奋力组织起防线,试图阻挡突入阵中的敌骑。

然而他们面对的敌人,是已经冲来的具装甲骑。

人马俱甲的具装甲骑,宛若一个个移动的大铁钟,无论是人还是马,全身上下都是铁甲,只露出双眼。

长长的马槊,刺入梁兵的身躯,强壮的坐骑,仗着铠甲防护直接撞倒血肉之躯。

被鲜血染红的马蹄,践踏着一具具年轻的身体,而策马冲锋的年轻人,怀着初阵的喜悦和激动,率领精锐的百保鲜卑,杀透人群。

十八岁的高长恭,第一次参加大战,也是第一次策马踏阵,他的左右,都是精锐的百保鲜卑,人马俱甲,所向披靡。

高长恭由中军出击,从正面突入崩溃的梁军军阵,驰骋在腥风血雨之中,在人群里踏出一条血路。

血路不断延伸,其尽头,就是敌军中军大旗所在。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高长恭希望自己能够杀敌军主帅,那么梁军不但此次攻势被粉碎,接下来也会因为没了主心骨,导致后续防御不利。

届时,不要说豫州,就连沔北州郡,也不是不能收复。

如此一来,国家便能确保河南安全。

他自幼习武,熟读兵书,弓马娴熟,擅使马槊,常听人讲起先辈南征北战的赫赫战功,身为高家子孙,自豪之余,立下志向。

希望如古来名将那般,驰骋沙场,平定天下。

梁军中军外围的防御极其森严,看得出守卫中军的都是精锐,但却挡不住高长恭的百保鲜卑,在具装甲骑的冲击下,这“硬壳”被穿透。

但又一层“硬壳”出现在眼前,高长恭定睛一看,却见这是一层网,如同灌木般,缠绕在一根根木桩之间,将中军围住。

想来这就是铁丝网,高长恭知道不能硬冲,便转了个弯,擦边而过,冲散人群,速度不减。

羊圈围栏再坚固,也是个羊的牢笼,羊躲在里面,跑不掉的。

所以,高长恭要先把周围的杂兵清理掉,这孤零零的中军,己方步兵围住即可。

躲过一次骑兵冲击的梁军中军,留守将士们却没有多大喜悦,兵败如山倒,他们应该撤了,但主帅不肯撤。

大旗下,王僧辩手持节仗,倔强的站着。

他看着四周溃散的将士,看着护在周围的部曲、将士,看着密密麻麻围上来的敌兵,心中百味杂陈。

没想到,自己是以如此结局告别人世。

一场决战,就这么败了,铁丝网居然被对方轻易破解,这一点,谁也没想到。

虽然一开始兵败时,他可以撤,方才,还可以突围,但王僧辩知道自己不能撤,不能突围,也不能活着。

他只有死在这里,才是最好的结果。

王僧辩是湘东王萧绎的故吏,此次萧绎满怀信心、力排众议,让他挂帅挥师北伐,力求收复河南之地,是不允许出问题的。

哪怕是战事不利、没有收获,也好过全军覆没。

王僧辩侍奉萧绎多年,知道萧绎的品行:对方素来亲近文人、看不起武人,为人刻薄寡恩、自视甚高,猜忌心极强,眼里容不得沙子。

此次惨败,萧绎颜面扫地,暴怒之下,定然不会放过他。

他若活着回去,只会自取其辱。

若投降齐国,则会连累家人,毕竟他还有弟弟和儿子,在朝为官,若他投降了,萧绎不会放过王家的。

只有死在这里,死在战场上,“力战而死”,对他,对他家人,才是最好的结局。

旁边,年轻的王颁守在父亲身边,虽然面色惨白,但一脸决绝。

父亲让他走,他不走,硬是留下来。

因为他不能让父亲战死沙场时,身边一个亲人都没有。

王颁认为自己有许多兄弟,所以,就由他,陪着父亲走黄泉路。

让他丢下父亲不管自己逃命,做不到,也没脸回去见人。

号角声起,此起彼伏,尖锐而凄厉,王僧辩循声望去,却听得这些号角声来自齐军中军处。

那里旌旗招展,想来齐帝就在当中。

只是这号角声,听起来像是...收兵?

王僧辩和部将们有些奇怪,如今他们兵败如山倒,齐军正是乘胜追击的时候,收兵做什么?

东面传来鼓声,那是据守龟背山垂死挣扎的杜龛所部残兵,向岌岌可危的中军发来信号。

信号是什么意思?

擂鼓...擂鼓再战?

却见大量齐兵后撤,看样子,是在重新布阵。

王僧辩心中一动:如此一来,意味着...

“父亲,东边,东边!!”用千里镜观察东面的王颁呼喊起来,声音带着颤抖,以及喜悦。

王僧辩拿起千里镜,向东看去,瞳孔一缩。

东边,地平线上,尘土大作。

无数骑兵,出现在地平线上。

骑兵越来越近,不用千里镜,都能看到对方的动静。

看上去,大概能有两三千骑,可在陷入绝望1人们眼中,那就是密密麻麻的骑兵,几乎把东边的地平线都挡住了。

王僧辩再用千里镜仔细看去,骑兵打出的旗号,以及那特征明显的“漏斗盔”,表明了对方的身份。

“徐、徐、徐...是徐州军,是徐州军来了!”有人欢呼起来,带着哭腔。

须臾,欢呼声如潮响起,那是绝望的将士见到意料之外的援军后,发自内心的欢呼和哭喊。

“徐州军来了!援军来了,援军来了!!”

欢呼声震动四方,溃逃中的梁军将士,被欢呼声惊醒,随后发现追兵没跟上来,跑着跑着渐渐放慢步伐。

他们看向东边,看到了东边地平线上出现的骑兵,那仿佛无边无际的骑兵。

先是难以置信,然后是震惊,接着是狂喜,欢呼雀跃:“援军来了,援军来了!”

溃散的人们开始各自聚集,因为突然冒出来的援军,看上去数量很多,所以...

所以我们不用跑了!

兵败如山倒,倒着倒着戛然而止,崩塌的碎块渐渐变大,又开始聚集起来。

无数人想着:赫赫有名的徐州军来了,谁胜谁负还不一定呢!

中军处响起鼓声,那是激动万分的王僧辩,命人擂鼓聚兵,与龟背山处响起的鼓声交织着。

鼓声传到东面,传到一脸疲惫的李笠耳中。

他看着前方,夕阳下一片狼藉的战场,看着军势如日中天的齐军大阵,无语:

再晚一点,我就变成送终的了...

旁边,双腿捆在马上的朱买臣,因为连日赶路又没怎么得睡,只觉身子都快散架了。

他看着宛若孤岛的龟背山以及残留的中军,还有南面那些溃散的将士,心惊担颤:“君侯,我们没来晚吧?”

“还好吧,有得救。”李笠说完,换乘备马,顺便啃方便面。

细作来报,说齐军为了破铁丝网,打造了专用战具“九头蛇”,但这玩意具体是什么,不清楚。

李笠觉得事情要糟:对方搞不好要打个歼灭战,而不是击溃战。

他有一百种理由见死不救,坐视王僧辩、陈霸先覆灭,然后萧绎声望大损。

至此,梁国国内,再无军队可与徐州军抗衡,也无大将,可以在资历上压过他。

萧绎或许会因为北伐惨败而倒台,萧嗣接任,“录尚书事”,然后与李笠合作,内外呼应,就....

可是如此一来,国家就完了。

歼灭了梁军两支主力军团的齐军,回师东攻,徐州又能撑多久?

就算撑住了,今年屯田的收成也没了。

而沔北、淮西梁军遭到毁灭性打击,地盘哪里守得住?

损失了两支主力军团的梁国,至少十来年恢复不了元气,甚至连国内局势都无法稳住。

诸王乘势而起,率军问鼎建康,内战打得国家分崩离析,徐州再好,又能撑多久?

于是李笠把心一横,率领骑兵来救“老王”、“老陈”。

监军长史朱买臣是湘东王的心腹,当然知道王僧辩全军覆没的后果是什么,所以没有任何意见,并随行出击。

李笠调动自己能调动的所有骑兵,凑了将近三千骑,带上所有能带上的马担任备马,从濮阳津赶到这里,累得不行。

徐州军骑兵啃完方便面,李笠让人吹响号角整队,手提两刃槊,前出。

长途跋涉,人和马都很累,哪怕骑上了备马,冲击力也下降许多。

但是,齐军打了一天仗,同样很累。

双方军队整体上都到了体力和意志力的极限,那么接下来的交锋中,谁犯的错误越少,谁的胜算就越高。

一辆辆双轮车,被徐州军推到前面,车上有长条物体,罩着布。

朱买臣看着己方带来的这些双轮车,觉得奇怪:这莫非是什么兵器?能杀敌?

却见李笠看着自己,一脸神秘:“朱公,眼下有一个大功劳唾手可得,不知感兴趣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