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轨迹
作者:米糕羊      更新:2020-11-12 12:58      字数:3213

雪后的建康一片素白,城中一隅,一处特别素白的府邸,正门处车水马龙。

若不是府邸内外挂着白幡、门童和仆人都着丧服,府里时不时有哭声传出,旁人还以为这里正在办宴席,所以亲朋好友纷至沓来。

豫州刺史陈霸先,在任上病逝,前不久棺椁运到建康。

其家人在府邸设灵堂,在京的文武官员前来吊唁,李笠亦是其一。

他和陈霸先及其家人没什么交情,与其部下也是如此,所以今日到府吊唁,纯粹随大流,走个形势,说说场面话,做做表面功夫。

但李笠此来,却有别样心情。

他和其他前来吊唁的官员聚集在一起,问候陈霸先的遗属。

陈霸先的原配已逝,后来续弦,先后有过几个儿子,但活到现在的只有一个,那就是续弦为其所生陈昌。

不过陈霸先有侄儿,如今有几位在场,所以遗属人数还是蛮多的。

李笠看着一脸悲伤的遗属,看着其中那形容枯槁的陈昌,忽然想到自己。

他是家中老幺,事实上的独子,不过还好,儿子多,将来去世后,灵堂里戴孝的儿孙会很多...

李笠把思绪转回来,回到灵堂内灵柩上。

灵柩里,当然是陈霸先的遗体,“很久以后”,他就认得这个人。

陈霸先,在历史上是陈国的开国皇帝,虽然李笠不清楚陈霸先是如何开国的,但毫无疑问,历史轨迹被李笠改变了:

这个时代不会再有陈国。

现在,陈霸先去世时,身份是坐镇地方的梁国牧守,而不是“先帝”。

近十几年来,陈霸先在岭表讨伐叛逆,又挥师北上,为国分忧? 接连收复失地? 抵御外侮。

最后病逝于地方任上,称得上是大梁肱股之臣。

所以李笠觉得有些感慨:果然是时势造英雄么?

因为他的努力? 侯景之乱的影响变小? 没有导致江南千里无人烟,没有让梁国走向末路。

于是? 平定一系列战乱的文武官员们,人生轨迹变了。

陈霸先没了“梁国走向末路? 必然有人取而代之”的势? 自始至终,都是梁国的忠臣。

而即便如此,陈霸先的一生,还是颇为励志的。

李笠来之前? 仔细打听了陈霸先的履历。

陈霸先是吴兴人? 最初在家乡是个里司,后来到了京城,当油库吏。

后来,给吴兴郡守、新喻侯萧映当传令吏。

那时,陈霸先应该是三十多岁? 依旧是不起眼的小吏,没有前途可言。

但是金子就会发光? 萧映很快就发现陈霸先有才干,便予以任用。

萧映转任广州刺史? 到岭表上任,陈霸先随行? 得提拔为郡守? 屡次平定叛乱。

后来交州爆发叛乱? 并影响了岭表局势,陈霸先为焦头烂额的萧映排忧解难,名声大振。

这时,陈霸先四十出头。

李笠回忆当时自己的“状态”,当他从世叔刘德才口中知道交州叛乱消息时,“刚来不久”,还是个为了生计而苦苦挣扎的鱼梁吏。

萧映在任上去世,深受萧映恩遇的陈霸先,护送萧映灵柩返回建康。

走到大庾岭时,被朝廷任命为交州司马,随后返回广州做准备,率军入交州平叛。

陈霸先以平定交州叛乱大功,得皇帝赞赏,并得以在平叛过程中,招揽不少强兵悍将。

他人到中年,还是小吏,却抓住机会,用十余年时间,蜕变为方镇大员。

看起来轻松,但实际上很不容易。

李笠自己,起点也是小吏,也是花了十几年时间,抓住一次次机会,才有了现在的成就。

同样作为一个从底层奋斗出来的奋斗者,李笠对于陈霸先当然有种“共鸣”的感觉。

看着灵堂内摆着的灵柩,李笠想起一句话:盖棺定论。

陈霸先去世,盖棺定论,可称梁国的忠臣。

李笠想到自己:那么,当我去世时,会是什么人呢?

是梁国的忠臣?还是乱臣贼子?

或者,明明是忠臣,却被皇帝或权臣“先下手为强”,随便安个罪名干掉,许多年以后,才恢复名誉?

李笠不知道,也不想知道:人要在活着时努力奋斗,死后的事情,管不了那么多。

他看着灵堂内的各色人等,注意到一些面色凝重的人。

这些人是陈霸先的部下、属下,当中几位,他之前见过。

那是李笠救援“老王”、“老陈”之后,在官军大营里,看到的豫州军诸将。

这些将领之中,有的是陈霸先同乡,既是多年好友,也是多年战友。

一如梁森、武祥和李笠的关系。

但更多的将领是出身岭表的“岭表人”,跟着陈霸先四处征战,打了十几年的仗,是老部下。

这些人,是“带头大哥”陈霸先的“兄弟”和“小弟”,如果历史的轨迹没有变动,就该是陈国的开国元勋。

然而历史轨迹变了,“带头大哥”去世时的身份,是梁国的臣子,不是“先帝”。

那么这些跟着陈霸先拼搏的“故人”,本身作为梁国官员,不可避免要寻找新的靠山,而不是奉陈霸先之子陈昌为“新君”。

而且,这些将领,也不是陈昌能庇护的。

因为许多人来自岭表,进入“中原”后,深受歧视。

这歧视既来自于根深蒂固的士族对武人之歧视,也包括三吴对外地人的地域歧视。

甚至他们的部下,还会受到别人在样貌上的歧视:许多岭表士兵身材矮小,样貌有些“特色”,所以被讥讽为“猴”。

除此之外,若无靠山,这些将领还要面对官场上的歧视。

陈霸先这个“带头大哥”在时,可以“罩”着部下,而陈昌明显不行。

陈昌自己官位就不怎么样,也不可能父死子继,继任豫州刺史一职。

现在陈霸先去世了,他的老部下们,在朝中根本无人脉,仕途前景一片昏暗,需要寻找新的“带头大哥”,或者寻找靠山。

在李笠看来,这几位,就像后世某大公司破产后急着找新东家任职的高管,高不成低不就,对前途颇为迷茫,一脸凝重。

不过不要紧,这些擅长打仗的将领,一定会有人拉拢。

说实话,李笠也想拉拢,但他出不起价。

“价”,不是钱财,而是前途。

因为李笠手中没有人事任命权,在中枢没有人脉,所以无法帮这些“公司破产的高管”安排一个体面的新职位。

而录尚书事、执掌朝政的湘东王,肯定不会放过这个招揽人才、收买人心得绝佳机会。

只要把将领招入麾下,将领们带着的百战老兵,当然也就跟着效命了。

吸纳了“岭表军团”的湘东王,本就有王僧辩的“荆襄军团”效命,军事实力大增。

小皇帝的几位皇叔相比起来,真就是弱鸡。

强军如利器,正所谓“身怀利器,杀心自起”,五十出头的湘东王,到了知天命的年纪,保不齐哪天就要“受命于天”,人生轨迹忽然来个“急转弯”。

吊唁完毕,李笠打道回府,坐在牛车上,想着接下来怎么办。

和王琳做儿女亲家,等同站队湘东王,坐看宫里那对孤儿寡母自生自灭。

湘东王有“三大军团”效忠,就要“为苍生计”了。

将来受禅让称帝,但年纪也不小了,或许过不得几年,就要驾鹤西去。

皇太子即位,当然要任用自己人来控制局面,那么王琳这个亲舅舅必然有重用,肯定风光无比。

家翁一家荣耀,身为王家嫡长子妇的李平安,自然也跟着风光...

李笠有了这么个好亲家,自家当然也有保障,因为王琳什么都不讲,就讲义气,一定会为他在新君那里时常说好话,避免各种误会和猜忌。

他就能安安心心当官,或者镇守地方,或者在京为官。

儿子们的仕途之路,也不愁不好走。

‘日子就这么安安稳稳过下去,几十年后,我寿终正寝,静静躺在灵柩里,外面哭灵的儿孙有上百人,把灵堂都挤满....’

李笠挠了挠头。

有这种想法的人,在官斗剧里,怕是活不过一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