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出版与合同(1/3)
作者:剑沉黄海      更新:2020-10-23 01:53      字数:3532

咖啡厅。

“张老师~~这里。”

张叹一进门,立刻有个男人起身招手。

“你好,乔编辑。”张叹在这人对面落座。

这人名叫乔荣,是浦江国际出版社的编辑,《女人三十》就是找了这家出版社出版,由乔荣负责与张叹对接。

“那太好啦,现在形势这么好,我们趁热打铁,一定能大卖。”乔荣听了张叹的介绍,大大松了口气。

张叹刚刚告诉他,《女人三十》已经征得了制片厂的同意,可以正式出版。

“希望大卖。”

张叹也很期待,现在电视剧这么火,收视率节节升高,社会话题不断,三位女主动不动上热搜,这时候出书,绝对有望热销。

乔荣当即拿出制式合同,张叹仔细看了一遍,确认和之前看的内容相同,放心地签下了名字。

“预祝张老师早日荣登作家富豪榜。”

乔荣收好合同,一式两份,两人各拿一份。

张叹也笑道:“是一个美梦,但现在是白天。”

“哈哈哈~~”乔荣大笑:“张老师还是第一次出书,我们给的税率就已经达到了10%,很有诚意了,希望今后还有机会合作。”

业内作者一般能拿到的税率是7%起,按照这个比例计算,作者能从一本书中拿到的稿费就是“印刷量或者销售量*7%*书本单价”。

张叹虽然是第一次出书,没有名气,但是《女人三十》有名气,这是最大的依仗,为此他争取到了10%的起步税率。

如果销量在10万册以内,那么税率就是10%。

如果销量大于10万小于100万册,那么大于10万而少于100万的这部分销量,按照税率12%计算稿酬。

如果销量超过100万册,那么超过的这部分销量按照税率13%计算稿酬。

这种条件属于一线作家的待遇,张叹和乔荣磨了一个礼拜,才说服对方答应。

“张老师这次出书,我也是赌了一把,希望我们都不会失望。”乔荣说。

一个新人,一本新书,他能说服出版社给出这样的条件,也是压了自己的前途。

张叹说:“你不会失望的。”

说完,他从包里拿出一份打印的稿纸,放在桌上,推到乔荣面前,说:“乔编辑,看看。”

“什么?”乔荣把刚刚摘下来的眼镜重新戴上,拿起稿纸,只看了一眼,就惊讶道:“新书?”

张叹点头:“新书。”

乔荣惊诧地抬起头,看着张叹问:“这么快就出新书了?以前就写好了的吗?”

张叹:“才刚写好,你看看,有没有兴趣。”

“好,我看看。”

时间有限,乔荣当然不可能精读,他快速浏览,几秒钟翻一页,花了十几分钟看完,内心动荡,说:“是一个好故事,而且角度很新颖。”

张叹给他看的书是《坏孩子》。

“怎么样?”张叹问。

乔荣:“有意思,但我现在给不你了答复,我要带回去,仔细看一遍,最快明天,慢的话后天就能答复你。”

张叹:“没问题,《女人三十》你支持我,所以我愿意等你。”

乔荣回到出版社,先是把《女人三十》的事情交代下去,赶紧印刷出版,抓紧时机。

根据合同,前期印刷10万册,后期是否加印,看销售情况再说。

回到办公室,他把门关上,拿出张叹的《坏孩子》开始看,原本只是打算利用工作间隙的一点时间,看一点算一点,但是一旦看下去就停不下来,胃口被吊着,一个悬念刚结束,下一个悬念又来了,让人欲罢不能。

原本说最快明天能看完答复张叹,但是到晚上的时候,凌晨零点,熬夜看完了。

乔荣心里不能平静,毫无疑问,这是一本扣人心弦的悬疑故事,而且和《女人三十》一样,选取的角度很新颖,很吸引人。

他心里被猫一直在挠似的,痒痒的,有一种不吐不快的痛与快乐。

他很想现在就打电话给张叹,聊聊《坏孩子》,但已经凌晨了,他和张叹还没好到那种程度。

于是,他把茶杯里的冷茶喝掉,起身出了书房,来到卧室,轻声走到床边,推了推他老婆,把她叫醒,对一脸懵圈的她说:“人生的意义不在于睡觉,文学能够让时间永恒。你是大学老师,来,我们聊一聊传统文学与畅销文学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第二天,依然是相同的咖啡厅,张叹和乔荣又见面了。

“乔编辑你的眼镜怎么了?”张叹的目光率先被乔荣的金丝框眼镜吸引了。

乔荣有点尴尬:“早上擦桌子的时候不小心弄掉地上了,镜片有点磨损,等会儿去换一个。好书啊。”

他把张叹的注意力拉回书的问题上来。

乔荣对《坏孩子》很看重,同意出版,现在的问题是版税问题。

张叹要求和《女人三十》相同的版税,乔荣不同意,要求降低。

“《女人三十》是因为电视剧的热度,我们才有信心。《坏孩子》是不错,但知名度差了太多,给不了这样的版税。”乔荣说。

张叹:“有《女人三十》打前锋,《坏孩子》不会差到哪,更重要的一点是,《坏孩子》也会拍成电视剧。”

乔荣眼睛大亮:“你确定?”

张叹:“你可以先等等看,不过,我不敢保证到时候一定给你们。”

乔荣苦笑,张老师有点屁儿黑。

先出书,然后再把书的影视版权卖给制片厂,这事真这么做的话,会很不地道。

但是,制片厂的编剧有两种合同制。

一种是项目奖金制,也就是靠项目拿奖金,张叹现在的就是这种。

另一种是聘任合作制,厂内的编剧和外头的编剧一样的待遇。

也就是说,制片厂看中了某一本剧本,像《情深不可及》,想翻拍,那就只能买断影视版权。制片厂内部的编剧如果签的是聘任合作制合同,那么操作流程也是这样。唯一不同的就是,制片厂对签约编剧有优先购买权,相应的,也会每个月给编剧发工资,作为一种福利。

如果张叹拿的是这种聘任聘任合作制合同,那么完全可以先出书,再交给厂子,愿意的话那就购买影视翻拍版权吧。

张叹已经申请了更改合同,由项目制变为合同制。

制片厂内部为此争论的很激烈。

聘任聘任合作制是确实存在,而且有不少这样的编剧,但任何一个能拿这种合同的编剧,都是已经成名,有自己的人脉资源,为制片厂做出过贡献。

张叹资历太浅了,这是争论不休的主要原因。

赞成的一方,比如影视部的编剧主管何苗,他说:“编剧这一行不能用资历来论,年轻人想法更加丰富,反而做的能够出彩。张叹虽然到厂里时间短,但是在这么短的时间里,他做出的项目有目共睹,哪一个拿出来不是响当当的,《小戏骨》给厂里造就了一个大ip,可以衍生出一整个系列,《倒霉熊》同样如此,《女人三十》就更不说了,现在这成绩,谁之前敢想?”

反对一方的人说:“话虽如此,但是厂里也没亏待他,项目做的好,奖金同样丰厚,年轻人不能好高骛远,做出点成绩就嚷嚷要提高待遇,现在可以提高,以后他要是再做出成绩,怎么满足他的胃口?”

何苗看向坐在对面的杜伟,动漫部的编剧主管,杜伟看了他一眼,没说话,不清楚什么想法。

但是坐在杜伟下首的冯栋主动说道:“各位领导,我能说一下看法吗?”

他是动漫部编剧三组的组长,曾经张叹的顶头上司,在今天这个会议里属于层级最低的。

主持会议的副厂长唐浩点头说:“你讲。”

今天这个会不是专题讨论张叹合同的会议,而是编剧部的周例会,只是最后一个议题恰好是张叹的合同,所以讨论的这么激烈。

冯栋说:“说实话,我们厂一直以来非常重视编剧,这一点在业内有口皆碑,身为编剧都很自豪这一点,但是,现在的年轻人愿意当坐班编剧的越来越少了,他们喜欢冒险,你让他们每个月拿固定工资,他们是不愿意的。”

有人插话:“不是有项目奖金吗?我们的项目奖金在业内属于最高一档。”

冯栋说:“没错,我们的项目奖金很不错,但是,如果他能通过分成拿到更多呢?那他为什么要选择更低的项目奖金?项目奖金能够培养新人,但是聘任聘任合作制才能留住有才华的人,我们肯定不想成为业内编剧培训基地,自己培养的青年才俊,被其他公司挖走,损失太大了。”

“就好比张叹,如果他跳槽,我相信很多娱乐公司都会乐意接收,而且给出的待遇绝对不低。”

“我们能够给外面的编剧这个待遇,那么为什么不能给自己培养的编剧?是不是搞反了?”

……

这个会开到下午六点才结束,最后是唐浩拍板,说:“张叹想换合同,情有可原,厂里能理解,这样吧,《女人三十》之后,他要是能再拿出一份水准不低于这个的剧本,那就给他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