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15章 以退为进
作者:混乱不堪      更新:2020-11-08 13:53      字数:3824

永安二年一月二十八日,张千重领兵将蜀地全境收复,肃清了境内势力较大的吐蕃残部,而后整顿好边军的张千重和卫允,押送着那两万多名俘虏,踏上了回京的路。

如今蜀地边军损失惨重,吐蕃方面的情况又不明,是以南境六路剩下的那八万府兵在张千重的安排之下,暂领边军的职务,戍卫蜀地边境,以防备吐蕃再次兴风作浪。

至于具体该如何部署蜀地防务,也只能等张千重回京禀明永安帝之后,由永安帝,曹太后以及满朝诸公一起商议过后再另行安排。

蜀地战事已了,西北那边亦不甘落后,战局也在十二月上旬的时候急转直下。

当初卫允和张千重出京之后,永安帝和曹太后开始物色出使辽国的人选,欲行卫允所提的连横之策,可谁也不敢保证自己能够说动辽帝耶律洪基,说服辽国朝臣。

最后,还是卫允的师伯秦尚书,毛遂自荐,以工部尚书之尊,二品大员的身份,作为使节,代替鸿胪寺卿,前往辽国,说服辽国君臣。

永安元年十二月底,辽帝耶律洪基答应出兵。

永安元年一月初五,辽国兴三十万大军,兵分三路,越过西夏和辽国的边境,横穿河套平原,一路走河曲,一路走赣州,最后一路则是攻向银川。

与此同时,榆林延州一带。

自英国公退守延州之后,榆林便落入了西夏之手,成为了西夏大军的大营所在,可同时,张千均带领八万四千黑甲军自庆州而出,一月之内,便攻占了盐州,宥州,大军直逼夏州。

而夏州乃是西夏二十万大军的后勤来源,若是夏州被攻克,那还在榆林和英国公僵持不下的西夏大军,便成了瓮中之鳖。

英国公又命威北侯沈从兴为右先锋,领五万大军北上,直娶

取绥州,沈从兴不愧是连顾廷烨都赞不绝口的猛将,只花了十日的时间,便攻占了绥州。

当然了,这也和西夏将二十万大军汇聚在榆林有着密切的关系,西夏疆域本就不大,人口也远不如辽国与大周。

举全国之力,也只有五十万大军,二十万在河套平原之上的几个州县防备辽国,二十万在榆林,三万在西夏国都,剩下西夏全国各地的州县加起来也只有七万的地方军队。

别看七万人很多,可是分散到西夏全境之后,每个州县能分到多少?

边境的多分一下,其余地方的少分一些。

那也没有多少。

沈从兴带领五万大军,昼夜不歇的猛攻绥州,绥州城内虽有守军五千,沈从兴以十倍兵力,将绥州团团围住。

再加上西夏西北边境辽国大举来犯,绥州临近的州府自顾不暇,哪有力气来救援。

十日之中,有六日是在赶路,右路军真正攻城所花的时间,只有四日。

位于榆林境内的西夏大军,收到消息之后,立马分兵前往两地救援。

可英国公要的就是西夏分兵去救这两地。

不论是张千均还是沈从兴,一开始的目的从来都不是那几个州县,而是前去救援的西夏军队。

这是明谋,可西夏统帅又能如何,若是不救,待后路被截断,彼时大周军队给他来个三面夹攻,把西夏二十万大军堵在榆林之中,甚至不需要攻打,只要断了西夏大军的粮道,将其活活困死在榆林即可。

至于撤退,那就更别想了,打了老子那么久,老子会让你就这么安安生生的退回西夏去?

别逗了,我们大周的那些儿郎们就白死了?当真以为榆林是那么好占的?

不得不说,英国公这一手以退为进,声东击西玩的真的很溜,就在张千重和卫允的蜀地之战落下帷幕的时候,西夏统帅分兵出去,救援夏州和绥州两路的八万大军(夏州五万,绥州三万)!

皆损失过半,只余四万左右的人马,且战且退撤回了榆林。

往夏州去的那五万人马,还没赶到夏州就遭遇了伏击,一万九千的风字营分做两部,分别在两边的高坡之上,以箭雨覆盖西夏大军。

山字营立于风字营之前,拦在了上坡的道路上,西夏的骑兵再厉害,也断然无法在斜坡上进行反冲锋。

光是那段斜坡,就让普通的骑兵提不起速度了,更何况全身重甲的铁鹞子。

而风字营的轻骑,则仗着弓弩的射程比西夏军的远,便远远地拉开距离,不断的用羽箭袭扰,不求最大程度的杀伤敌人,只求让他们疲于应对,时刻都得紧绷着精神,小心翼翼的躲避箭矢。

这一次分兵救援,是西夏自出兵以来,损失最为惨重的一次。

和西北军在榆林对抗了数月,二十万大军也只不过损失了两万有余,不到三万,可这一次救援,就损失掉了真正三万多的人马,最后被周军驱赶着退守至榆林,而此时榆林城城内的所有西夏大军加起来,总共也只剩下十三万左右。

而这一次,攻守双方的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变。

张千均的黑甲军和沈从兴的右路军在榆林城外顺利会师,而英国公老人家,也带领着兖州城中剩下的十二万兵马,围在了榆林的另一侧。

周军也不立即进攻,而是在榆林城外修筑起了防御工事,连夜在榆林城外挖了十多万个陷马坑,九条七尺宽,五尺深的壕沟,还连夜用树泥土做了遮掩,虽然简陋,但若是隔得远一些,就根本看不出异样。

壕沟里头并没有布置任何陷阱,可在壕沟与壕沟之间却洒满了黑甲军专门打造的三十万颗铁蒺藜。

黑甲军加上沈从兴的右路军合计十一万人马,就这么在壕沟之后扎起了营,不过却派出了斥候,随时观察城门处的动向。

只要西夏大军一出城,十余万大军便立即结成阵型,山字营在最前方,刀盾手其次,其余步兵再次之,而风字营和火字营以及右路军之中的神机营,在负责火力输出。

风字营江上火字营可就有三万多人了,再加上右路军的一万神机营,将近五万人马,被张千军分成三个梯队,每个梯队约莫一万六千人左右,准备以三段射之法迎接西夏大军。

周军也不着急了,就这么围着不打,以静制动,看西夏大军如何应对。

不就是几十万大军的粮草了,大战都已经持续了半年了,也不差这一两个月,大不了朝廷再挤一挤,可榆林城内的十余万西夏大军就不一样了。

英国公从榆林撤出去的时候,可是连一根毛都没有给他们留下,前些时日夏州虽然陆续运送了一些粮草辎重过去,可后来袁文绍带着风字营不断地袭扰,攻击西夏大军的粮道,严重的影响了西夏粮草的输送。

后来就是张千均直接陈兵夏州城外,彻底断了西夏大军的粮道,如今榆林之中西夏大军的存粮,顶多也就够吃十几日的,若是省一点,每日都少吃一些的话,估计能坚持的久一点。

不对,他们还有战马,若是把马也给杀了,那就还能够多坚持一个七八天的样子。

这么加起来,西夏大军的粮草还是能够坚持一个多月左右的样子。

可这么坐以待毙绝不是办法,必须要想办法突围。

西夏大军的第一次试探,以一千铁鹞子为前军,两万轻骑为中军,准备从黑甲军的阵型之中撕开一个口子,然后后续人马在继续进攻。

两万多的西夏骑兵刚刚发起冲锋的时候,城外的一座矮丘之上,便燃起了狼烟!

从头到脚,从人到马都被铁甲包裹着的铁鹞子刚刚发动冲锋的时候,铁蹄大地,方圆数百丈范围内的整个地面都开始震动,细碎的石子,土块被震得从地面弹起又落下,如此反复。

铁鹞子的骑兵之间,用钩索绞联,虽死不坠,虽然让铁鹞子的威力倍增,可也带来了一个致命的缺点。

只要一匹马受阻摔倒,那么和它绞联在一块的那几匹,同样会被铁链拽倒。

张千均之所以在榆林城外挖了这么多的陷马坑和壕沟,就是为了防止西夏最为强悍的铁鹞子。

至于其他的普通骑兵,且先破了山字营的重甲再说吧!

铁鹞子加速才加到一半,就冲到了陷马坑的区域。

战无不胜的铁鹞子第一次遇上了克星,只要有一匹马的马蹄踩入坑中,那马儿的行动就会受阻,可旁边的马儿还在前行,可前行的惯性还在推动者它前行。

然后的接过就是要么马儿折了腿,要么就是马腿直接被扯断,反正结果都是一样,连人带马直接栽倒。

与之绞联的骑兵也就遭了殃。

“怎么可能!”

榆林城头之上,西夏大军的主帅一脸不敢置信的看着眼前的场景,在他眼中所向无敌,纵横披靡的铁鹞子,竟然还没冲到周军的身前,就率先折损了大半。

与此同时,大周军阵之中,将近五万的弓弩手同时朝着陷马坑夫君的区域的覆盖箭雨。

因为那一千铁鹞子后面的两万骑兵,也即将冲入下马坑的区域。

一万六千多支羽箭,无差别的覆盖一个区域,所能够造成的杀伤力,是无语伦比的。

那些西夏轻骑有不似铁鹞子那般身披重甲,利箭难伤。

而且看到了铁鹞子人仰马翻的下场之时,那两万轻骑纷纷开始勒马减速,可还是有不少人踏入了陷马坑的区域。

而这时,箭雨落下。

不过数息的功夫,两万骑兵,便有四五千人马,死在了周军的箭雨之下。

余下的骑兵赶忙调转马头,屁滚尿流的朝着榆林城逃了回去。

可陷马坑处的一千铁鹞子,却连逃都做不到,此时此刻,身上的重甲在保护着他们不受箭雨所伤的同时,也成了拖累他们逃跑的累赘。

只能选择弃马,步行小跑着朝着榆林撤去。

羽箭落在他们身上,发出叮叮当当的金铁交织之声,随即便被弹飞到四周。

也有那么些个不怎么幸运的,被射中一些铁甲没有办法覆盖住的地方,或者是甲胄比较轻薄的地方,也只能饮恨倒下,成为一具尸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