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改变与未变的历史(8)
作者:终结与新的开始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8838

苏德双方在各自媒体上,关于“卡特森林事件”的报道,由最初针尖对麦芒的争执,逐步演变成现在毫不顾忌风度的谩骂。#百度搜(手打吧)阅读本书最新手打章节#双方都好像自己早已掌握真相。真理与正义都站在自己这一边,也不顾“国际红十字会”还在卡廷森林继续挖掘,努力寻找真相……

在“国际红十字会”成员的注视下,驻留在卡廷森林的第502工兵团快速挖掘着。随着他们的挖掘工作不断深入,更多的尸体被发现。每当新的一具尸体被挖掘出土后,一旁等待着的“国际红十字会”成员便会在第一时间上前检查这具尸体,仔细查看着从尸体身穿的军装口袋内找到的任何东西。哪怕是一张早已泛黄,字迹已化成一团,又满是破损的纸张也能让他们看上半天。

“国际红十字会”在努力寻找真相,他们甚至要求苏德双方政府分别提供一份,39年被他们俘虏的波兰军官名单。同时让工作团前往苏联与德国的集中营,对照名单进行核实。

德国人很干脆的答应了这个要求,他们甚至还为“国际红十字会”的工作团出行安排好了一切。

德国人之所以这么干脆,因为他们不像历史上那样,有着太多见不得人的事。一直被笼罩在,由任海济刻意营造出的,强势统治阴影下的海德里希远没有历史上那样疯狂。这个天才在知道有副元首这个比自己更优秀的人,时刻盯着自己。海德里希便会强迫自己放弃某些想法。越是聪明的人,顾忌的东西就越多。海德里希可不想被副元首抓到对自己不利的证据,所以他每一天过的都过的提心吊胆,又异常小心。在被任海济栓上项圈与铁链后,他更不可能瞒着副元首,去做那些没有明确命令的事。历史上的“布拉格屠夫”,“最终解决创始人”现在更像个老实的乖宝宝,低调得几乎都让人忘记了他的存在。只有当你与他交谈时,你才会发现那一闪而逝的疯狂眼神,不时出现在他的双眼中。

与德国人的表现相反,苏联一口回绝了“国际红十字会”的要求。用斯大林的话说:谁知道德国间谍是不是会混在工作团中。

于是苏联以严防间谍为由,回绝了“国际红十字会”的要求。事情到这里虽然有些奇怪,但至少还在情理之中。作为世界上唯一的**国家,所有资本主义国家都是敌人。苏联担心会让间谍趁机混入一点也不奇怪。不过苏联人这么做,就意味着他们放弃了为自己澄清的机会。

只是在德国放开让“国际红十字会”调查的情况下,苏联人拒绝配合的回应立刻迎来德国人劈头盖脸一顿乱骂。所有脏水都朝苏联身上泼去,大有不将你名声搞臭,我名字就倒过来写的气势。恩……好吧。其实在任海济眼中,苏联在斯大林的统治下,名声早就臭了……

对于苏德双方互相扯皮与对骂,任海济一点也不感兴趣。他从没想过光靠卡廷森林挖掘出的那些波兰高级军官尸体,就能孤立苏联。因为英国人在绝望前,不会放过任何一个与德国作对的机会。更重要的是任海济知道,德国人无法得到决定性证据。

德国人只能证明这件事不是自己干的,却永远都无法证明这件事是苏联人干的。因为具有决定性的证据,被保存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的档案库内。这份有着斯大林签名的处决命令书,在任海济所知的历史上可是被整整封存了近半个世纪。如果不是91年苏联解体,真相恐怕将被继续掩盖下去。不过……除了波兰人自己,谁又在乎真相呢?

所谓的政治,追求的就只有国家利益。真相什么的,滚一边去吧!等到它不再产生或损害任何利益的时候,如果还有人记得的话,到那时再来讨论吧。

德国政府与苏联大打口水仗,他们军队的行动却没有丝毫延迟。

南方集团军群在乌曼地区完成包围后,希特勒将视线放在了克里米亚、顿涅茨盆地以及高加索地区。为此中央集团军群的2个主力装甲集群分别北上与南下。

古德里安指挥着他的第2装甲集群,心不甘情不愿的放弃以莫斯科为目标,调转90°南下。为此第2装甲集群后被改名为古德里安装甲集群,用以安抚古德里安不满的心情。

“巴巴罗萨”行动中……不,可能是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上最大的包围圈终于形成了。“基辅合围战”就像任海济所知的那样开始上演。

在第2装甲集群的冲击下,朱可夫向斯大林提议让基辅的苏军撤退。不过斯大林帮了德军一个大忙——他拒绝了朱可夫的撤退建议,并将朱可夫下放到预备队。改由沙波什尼科夫接替朱可夫的总参谋长之职。同时让叶廖缅科担任新组建的布良斯克方面军总司令,负责保卫布良斯克,消灭古德里安的主力。

布良斯克位于斯摩棱斯克以南,但严格说来与基辅还是有段距离。

因此当古德里安与霍特分别南下与北上的时候,斯大林还以为古德里安将走南面的布良斯克,而霍特走北面的加里宁。最后以莫斯科为终点再发动一次钳形攻势。

斯大林猜错了德军南下的意图,叶廖缅科也猜错了德军南下的意图。

古德里安一路南下,根本没有转向向东的趋势。第2装甲集群不停在布良斯克方面军身上挖出一连串伤口。等叶廖缅科发现,古德里安的目标其实是布良斯克南面,基辅地区的西南方面军后已经太迟了,这个时候布良斯克方面军已没有足够的战斗力去阻止德军南下了。

斯大林下达了严禁放弃基辅的命令,整个西南方面军在第2装甲集群与克莱斯特第1装甲集群的共同努力下,被德军一股脑装进包围圈中。

8月10日,德军包围圈完成。至少70万的苏军被德军包围,整个西南方面军的主要战斗力都在其中。顺带着布良斯克方面军被古德里安揍的千疮百孔,南方方面军则在克莱斯特的冲击下遭到重创。

整个“基辅合围战”的过程与任海济所知的历史几乎没有什么区别。如果硬要说区别的话,那就是因为任海济的出现,德军的表现比历史上还要疯狂。

与白俄罗斯密布的丛林、沼泽地形相比,大部分是平原的乌克兰在地形上理应更适合装甲部队高速推进。

不过我们都知道,乌克兰是欧洲粮仓。在乌克兰肥沃的黑土地上,麦田一片接一片。放眼望去,成片的金色麦穗在夏季微风中掀起一阵阵麦浪。

南下的第2装甲集群中的德军官兵开始并没有在意那些满是半人高小麦的麦田。他们以坦克为先导,手中端着枪毫不犹豫冲入一眼望不到尽头的金色麦田中。不过在一辆2型坦克在面前被轻易击毁后,他们很快就后悔了。这个时候深入麦田的德军士兵们才绝望的发现,麦田里到处都是苏军步兵。

这些苏军步兵从一开始就躲在麦田中,小心翼翼的看着那些从自己面前大大咧咧经过的德军步兵。直到德军2型坦克的侧面装甲暴露在自己面前后,他们才发起突然袭击。更有些英勇的苏军士兵,从后方接近那些被孤立的德军2型坦克。他们用手中的炸弹或燃烧瓶从后方袭击那些2型坦克,逼迫德军装甲兵放弃他们的坦克。

在苏军第一波突然袭击下,很多2型坦克都冒着黑烟,被迫停留在麦田中。被打死的德国装甲兵尸体不是挂在坦克上,便是倒在麦田中。他们身上黑色的军装与那片金色麦田形成了鲜明对比。

如果说苏军想通过这种方式,来拖延德军的前进速度。那无疑他们是成功的,当然前提是他们的对手只有古德里安或是那群死脑筋的德**官。

在第2装甲集群一头扎进一望无际的麦田的同时,任海济和他的“德意志第一独立混合装甲军”也开到了麦田旁。

任海济早就知道苏军会躲在麦田中,否则他也不会在接到南下的命令后说出“基辅那种满是麦田的地方和现在白俄罗斯的丛林与沼泽相比简直就是地狱”这句话了。

任海济那时指的就是古德里安现在遭遇到的情况。

面对躲藏在麦田中的苏军,任海济下令部队转移到上风处。随后副元首直属航空队中的轰炸机便向着面前的大片麦田投下了燃烧弹。

因为任海济的要求太仓促,海莲娜指挥的副元首直属航空队并没有准备大批燃烧弹。但她自己也知道这不是借口,副元首也不会接受她的解释。对疯狂的副元首来说,自己要么完成他的任务,要么就去死吧。

于是海莲娜将航空队中的轰炸机分成两批。第一批投下少量燃烧弹,引燃那些已泛出金黄色的小麦。紧随其后的第二批轰炸机则采用低空飞行,直接从空中向下喷洒航空燃油。

尽管已采取低空飞行,但汽油挥发速度快的特性依然让航空燃油在洒落至麦田前就已挥发大半。不过这样就够了,8月成熟的小麦麦秆变得干燥易燃。原本的星星之火迅速演变为漫天大火。炙热的地狱烈焰在一望无际的麦田内肆虐,迅速吞噬了一片又一片土地,同时伴随着的还有苏军士兵的哀嚎。

痛苦与绝望的哀嚎声,让麦田外的德军士兵都为之动容。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