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先告诉你们那两样东西的作用。{ 手、打\吧.首.发}”任海济说着接过克莱茵递来的靴子与卫生巾,“我们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得不到任何补给。能用的就只有你们手中的东西,而天气将会越来越冷。所以记得将卫生巾塞入鞋内,垫在脚下。就像这样……”说着任海济将白色卫生巾塞入靴子内,随后展示给众人看,“长途行军很容易让脚出汗,这东西吸水性较好,能保持双脚干燥。只要脚暖和了,整个人也容易感到暖和。记住,一定要尽量保证双脚干燥。你们也不想好不容易活着回到德国后发现,为了保命不得不切除掉自己那些冻死的脚趾吧。”
威廉一副早就知道是这样的表情。
海尔默则惊讶地看着手中的卫生巾,他从没想到这女人用的东西居然还有这用处。
“然后是安全套,我先声明,这可不是给你们耍流氓用的。”见众人脸上一脸笑意,任海济接着说,“我们之后没时间停留,也没时间给你们用来保养枪支。所以给我用水好好将这东西上面的油洗干净,然后包住枪口。这东西的延展性与密封性远比你们所想的要好得多。只要将口扎紧就能防止灰尘等垃圾进入枪管。虽然我认为在之后苏联的冬季,灰尘不会很多。不过这东西还有另一个用处,它能用来代替水壶。都明白了吗!”
“是的,副元首!”
“那么……我们30分钟后出发!”
1941年10月9日,一直停留在原地没有任何行动的副元首直属“德意志第一混合装甲军”终于开始行动。3天前已整编完成的第2装甲集群剩余部队,在古德里安的带领下早已开始后撤去。现在梅耶率领的部队成了整个中央集团军群中最后撤退的部队。而曼施坦因指挥着他那支新组建的第2独立装甲军开始向南移动。
德军的反常举动立刻引起了苏军的注意。
最先注意到德军后撤的不是苏联空军,也不是正在加里宁与布良斯克加强防御的前线苏军部队。而是被留在维亚济马地区的苏联游击队。他们看到大量德军部队以坦克为先导,步兵们拖着双腿与装甲车一起跟在坦克后,从自己面前经过。可行走的方向却与东方的前线相反。
先前苏军的短暂反扑让部分苏军正规部队成了停留在维亚济马地区的游击队。这些变为游击队的部队中携带着大量通讯器材,这也是朱可夫战略中的一部分。为游击队送去通讯器材,以便能在克里姆林宫对这些敌后部队进行统一指挥。
游击队将德军大规模向西移动的消息传回克里姆林宫,立刻引起了苏军指挥层的骚动……
“同志们,我想你们都已经看过这份最新的报告了。www.shouda8.net 更新你们怎么想?”克里姆林宫的指挥部内,身为莫斯科防御总指挥的朱可夫站在会议室内长桌的最顶端,看着在坐的众人。
因为战争暂时陷入停顿,很多人被紧急召回莫斯科。
如果任海济看到参加会议的人员,一定会大吃一惊。因为这和他所知的历史已经完全不同。有的人这个时候应该在前线。比如担任加里宁方面军总司令,抵挡住曼施坦因部队冲击的科涅夫。有的人这个时候还没有资格,也永远没有资格出现在指挥部。比如这个时候还是第16集团军指挥官的罗科索夫斯基。当然更有在最危险的时候,依然停留在这里的勇士。比如华西列夫斯基。
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不是从战争开始就一直在参谋部统帅全局,就在身处西方方面军面对德军中央集团军群的凶猛冲击。
如果让任海济知道这些人聚集在克里姆林宫,他一定会不惜一切代价,让空军组织起大型轰炸编队将克里姆林宫夷为平地。只要能让这些将军中的一人去医院里躺上2年,在任海济看来,哪怕是实行“神风特攻”,这次空袭就算成功。
感谢斯拉夫人的排外性吧,还没有一个间谍能顺利混入这些人中。当然也不会有一丝消息流传出来。
“这会不会是一个圈套?”作为参谋长的瓦杜丁最先开口。
瓦杜丁与华西列夫斯基一样,从苏德战争开始便一直留在总参谋部。这两人从一开始便通观全局。因此对于德军的战斗力有着最直观的了解。现在德军一反常态的后撤,让他觉得有些奇怪。
“我认为是圈套的可能性很低,但不是没有。”科涅夫用手指着文件中的一段说道:“我们都经历过德军部队的疯狂冲击。我们也知道,我们防御的辛苦,德军进攻的也辛苦。我认为我们之前的策略已经成功了。通过阶梯式防御,我们成功削弱了德军的锐气。也成功拉长了德军的补给线。我认为德军的后撤是因为他们的补给已经无法跟近。为了确保补给,他们必须后撤。但是……”科涅夫的话到这里突然停了下来。
科涅夫的军功是在苏德战争初期,苏军不停战败中建立的。最初指挥第19集团军的时候,他就身处西方方面军。直接面对德军中央集团军群的冲击。在西方方面军兵败如山倒的时候,他指挥着部队死死挡住德军接二连三的冲击。他寸土不让,与德国中央集团军群死战的指挥才能让他在“莫斯科防卫战”中接替去南方救急的铁木辛哥,出任西方方面军总司令。朱可夫到来后,从新改组西方方面军,将加里宁方面军独立出来后他又成了加里宁方面军总司令。
科涅夫这个人说实话,与朱可夫非常相似。两个人都是性格强硬的指挥官,习惯坚持自己的看法,不会轻易向别人妥协。所以两人都混身是刺。
“伊凡·斯捷潘诺维奇同志(科涅夫),请继续。会议本来就是说出自己的想法,通过集思广益来解决问题的。”身为副总参谋长的华西列夫斯基说道。
“是的。根据之前的人物情报判断。希特勒应该不会允许德军后撤才对。更何况现在的天气状况还没有到最糟。德国人不应该在这个时候后撤才对。就算要撤,也应该是在11月,大雪降下的时候。”
“的确……德国人的反应与前几个月相比,完全判若两人。”罗科索夫斯基看着放在桌面上的文件,小声道,“根本就不像是一个人在指挥……”
罗科索夫斯基的低语立刻迎来众人的目光。
与科涅夫的经历相似,罗科索夫斯基也是在西方方面军中战斗过。在斯摩棱斯克战役失败后,他还被派去整编维亚济马的部队,阻止德军向莫斯科推进。结果我们当然都知道,等他到达维亚济马后发现,那里根本就没有防御的苏军。所有人都想着后撤。于是罗科索夫斯基只能带着部队继续向东撤退回到莫斯科。
“康斯坦丁·康斯坦丁诺维奇同志(罗科索夫斯基),请你重复一遍刚才的话。”华西列夫斯基急忙打断道。
“完全判若两人?”
“不,后面一句。”
“根本就不像一个人在指挥?”
朱可夫与华西列夫斯基这两个搭档对望一眼后,一口同声的大叫道:“他们真的成功了?!”见众人不解地望着自己,华西列夫斯基干咳两声解释道:“在月初我们刚刚收到一封游击队发来的电报。这份电报是在白俄罗斯沦陷区活动的游击队发来的电报,中途经过数次转发才到我们手中。电报上说,他们成功伏击了德国元首与副元首乘坐的列车。虽然没有亲眼见到希特勒的尸体,但他们看到德国人只将他们的副元首救了出来。如果真的像电报上说的那样,那德国人这次撤退的行动就能理解了。希特勒应该处于无法理事的状态,所以那些德国将军选择了撤退。”
华西列夫斯基的话就像是在平静的湖水中投下一块巨石。会议室内顿时一片小声议论声。朱可夫没有理会众人,他走到华西列夫斯基面前道:“亚历山大·米哈伊洛维奇同志(华西列夫斯基),我建议立刻将这个推论报告给斯大林同志。”
华西列夫斯基点点头,如果希特勒真的处于不能理事的状态。那接下来将是苏军最好的反攻机会。示意众人稍等片刻后,两人便急急忙忙走出了会议室。
当斯大林听到希特勒可能已死,或正处于无法理事的状态时。他并没有表现出兴奋的神情。在抽了两口烟后他反问道:“这有没有是德军陷阱的可能?”在得到两人肯定的回答后,斯大林下令总参谋部立刻组织反攻计划。对苏军来说,最好的防御就是进攻。进攻的血液时刻在苏军将官体内流淌。
得到斯大林的授权后,朱可夫与华西列夫斯基两人又匆匆回到会议室内。
“关于德国人可能组建防线的地方……”
“列宁格勒——斯摩棱斯克——基辅。”众人给出了异常统一的答案。
说实话,只要是个集团司令都能想到这一点。不过之后就出现分歧了。
以朱可夫为首的将军们一致认为,德军将会后撤大约200公里。而现在的苏军还没有足够的实力将德军赶出苏联土地,将战火燃烧到德国。所以他们主张尽可能消灭德军在三个方向上的有生力量。将战线维持在列宁格勒——斯摩棱斯克——基辅这一线。等第二年开春,苏军做好准备后再向德国出发。
不过这个计划遭到以伏罗希洛夫元帅为首的最高指挥部将军们的反对。他们的意见是,既然德国人在后撤。我们就要不停地向前进攻!进攻!再进攻!元首发生意外,仓惶后撤的德国人肯定士气低落,无心恋战。更何况对苏军有利的冬季即将到来,苏军比德军更熟悉那寒冷到足以将人冻僵的天气。况且远东的部队正在集结,很快就能投入战场。现在不乘机将战火燃烧到德国,等来年开春后德国人已增强了防线。到那时想再度向德国推进就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与气力。
双方各执一词,谁也说服不了谁。斯大林最后决定以伏罗希洛夫元帅的意见为主体,将反击分成两个阶段。而朱可夫等人的计划就是第一阶段。向德国推进的作战视第一阶段作战成果而定。
1941年,10月13日,刚刚后撤回来的苏军部队再度出击。这场苏军代号为“冬季风暴”的行动中,苏军在第一阶段动用了63万人的部队从三路分别对后退中的德军展开追击。更有18个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穿着冬装的西伯利亚师在前往莫斯科的道路上。在红场阅兵后,他们将与其余30万人一起开赴前线,为第二阶段做准备。
希特勒为了进攻苏联玩了个大手笔,现在苏联人在希特勒死后也玩了个大手笔。双方都以一拳揍死对方为目标。
希特勒已经输了,苏联人的铁拳正在挥出。
从希特勒发动战争开始,德国就已经走入了地狱。至于能否走出地狱,到达胜利的彼岸,没有人知道。
任海济也不知道。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