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增加装备之火枪比试
“卖不出去?”我惊奇的问,这么好的枪这么卖不出去?这种枪可是毛瑟枪的前身,要是在蒋介石时期,也只有少数精锐的中央军才装备毛瑟枪。.
“回大人,这种枪不好用啊,每次开枪后,装药的纸包总是烧不干净,还得用手指伸进去夹出来,而枪膛里面多开几次枪,烫手啊。而且这种枪六十两银子一把,而洋人平常的火枪只要十多两银子就行了,贵了一大截,又有几个人愿意卖?”
“恩,那也是,我们自己造的小枪,二两银子就可以,就算是抬枪,四、五两银子也就差不多了。”旁边一个同样被高额的价格吓住了的书生说道。
无知对于某些时候来说是好是,比如樱木花道对战山王工业前一样,但是如果安西教练也一样无知那就是祸了,好歹湘军以后要掌握全国大部分地方政权的。这小枪也就是最老式的火绳枪,射击速度又慢,平时的保养又难伺候,哪里比得上这种新式武器?现在还不知道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的作用,以后是要吃亏的。
“那我们就来比比看?”我赌气的说了一句,当然要让他们知道这把枪厉害。又转向曾国藩,拱手说:“还请涤生兄做个中人,看这把枪是不是物有所值?要小枪和抬枪的,你们随便挑人,用这把枪的,就由我来吧。”
曾国藩回礼说:“好,老夫就来做这个裁判,不过,这些枪的数量太少了,不管智亭是胜是负,都交给智亭了。”
“那智亭就先谢谢涤生兄了。”
大概过了两刻钟,在校场的一角,朝外面树立着一面用稻草扎的靶子,离靶子一百多米的地方放着一面大盾牌,盾牌后面二十步又放着一张桌子,桌子上放着一把香和一个香炉,桌子旁边大约五步的距离又立着一面大鼓,鼓手拿着鼓槌站着,桌子后面大约十五步的的地方放着一排太师椅,曾国藩带着一帮随员客套了一阵后坐在那边。
来比试和看热闹的人都围在三方,空缺没有人的地方当然靶子那边,虽然都已经训练的很多次,但是谁也不能保证子弹脱靶或者穿过靶子,更害怕散弹枪式的抬枪无差别攻击。
曾国藩看着热闹的场景,站起来大声宣布比试的规则,先由火枪队挑出的代表高松开始,再是抬枪队的代表曹灿辉和刘刚,最后是新式火枪的代表我出场,以一炷香的时间为限,每人在一炷香的时间内自由射击,不看谁射得准,只看谁射出的子弹多。
然后又问了一下,众人明不明白,等参赛的人都点头之后,大声喊:“比试开始!”
然后,曾国藩身后的亲兵李臣典,跑上前去,从桌子上随便拿起一炷香,点燃后插在香炉里面,然后朝旁边的鼓手点点头,鼓手看见后举起鼓槌向大鼓上重重一敲,“咚”的一声后,比试正式开始了。
火枪队的出场代表高松听到鼓声后,立即蹲下,左手握住枪身,将枪口朝下,枪托放于肩上,不停的晃动脑袋,眼睛从不同的角度向引火孔和引药锅,因为是比试射击的速度,所以枪里面都是空枪,但是必要的检查还是要的。大概是看见里面很干净,高松看后习惯性的吹了口气,然后右手从挂在身上左边的小挎包里面掏出一个小纸包,用指头快速的打开纸包,把纸包里的引药倒进引火孔和引药锅。
以前湘勇训练的时候,都是用牛角装引药和火药的,这样可以防潮,但是火枪手一多,牛角不够了,后来在吃早饭的时候,有人提了出来,我才引用众多穿越者和后世的经验建议改用纸包的,纸包的最大好处就是可以把引药和火药定量,打一枪用固定的引药或者火药,防止有人忙中出错,把火药装多了引起炸膛或者少装火药,弹丸打不出去,卡死在枪膛里面。另外,引药和火药粉也让人用石磨,使劲的磨细,让火药充分燃烧把火药粉末化也是非常必要的。
还有,现在的人背东西,都是用一块布把东西包起来,打成背囊,要取出什么来还得全部摊开,极度麻烦,外衣上面又没有口袋,弹药不好装,在我的建议下,让附近的妇人缝制了一个解放军用的挎包,试验之后很好用,于是附近的妇人又增加了一笔收入,而火枪兵每个人发了三个挎包,两个大的,一个小的。两个大的分别挂在身体的两边,用来挂引药和火药,小的挂在胸前,用来装弹丸。
高松把纸包里的引药倒进引火孔和引药锅后,右手食指一弹,关上药锅盖,接着轻轻的敲击药锅,抖落药锅盖外的引药,并让药锅中的引药落入引火孔。
敲了五六下之后,高松估摸着差不多了,就对着锅盖轻轻的吹了口气,将药锅盖外的引药粉吹掉。
接着,高松将枪托放下,轻轻的接触地面,起身站立,左手依然握住火枪枪身,右手从挂在身上右边的挎包里面掏出一个稍微大点的小纸包,这里面就是火药了,引药和火药是左右分开,防止有人把引药和火药弄混了。
用指头快速的打开纸包,把纸包里的引药从枪口倒入,扔掉纸包后,又从胸前的小袋子里面掏出一粒弹丸,也放进枪口。
接着从背后如同抽箭只一样从背囊里面抽出一根细木棍,这就是湘勇使用的山寨版通条了,现在铁还是朝廷管制的战略物资,一般人还买不到,就连曾国藩这样的大员,能够收集到的铁还不够制造火枪,我的手雷都是好不容易挤出来的铁渣造的,哪有那么多资源造通条?所以都是木头的,这通条一头包着布,一头没有东西,有布的那一头是用来清洁枪膛的,没有东西的那一头就是用来舂实火药的。而且现在这时候,西方军队都把通条插在枪管的下面,但是现在没有办法钻孔,只好背在背上,背囊里面还有两袋引药,两袋火药,两袋弹丸,以供战时消耗,还有其他的私人物品就凭个人兴趣和需求了。
高松右手将通条没有东西的那一头塞入枪口,适度地捅上两、三下,将弹药舂入枪膛。然后把通条从枪口抽出,再将通条插回背囊。
跟着,高松左手把枪举起,右手扶着枪托抵住右肩,再从怀里摸出一个火折子,先是轻轻的朝火折子吹气,等火折子稍微燃烧之后,就用火折子点燃火绳,再对着火折子轻轻的吹气,让火绳明亮点后,右手手指捏住火绳,调节火绳在蛇杆夹子上的长度,确定火绳在扣动扳机、蛇杆夹子落下时正好可以点入火药锅,当然了火药锅现在还是关闭了没有打开,要不然不小心点火绳的火星引燃引药造成走火,那弹丸飞出去,运气好还可以命中敌人,运气差点就命中空气了,没有运气那就打中前排的战友了。
试验好了距离,把火药锅打开,将枪前伸搁在前面的盾牌上,小心的瞄准靶子,然后闭上眼睛,手指扣动扳机,蛇杆夹子带着火绳落下,点燃火药锅里面的引药,引药再点燃火药,火药燃烧推动弹丸飞了出去,听见“砰”的一声,枪口飞出一片烟雾,弹丸飞了出去,没有炸膛,靶子也跟一颤,飞起一阵灰尘,打是打中了,至于打了几环,我不知道,反正不是一环就是两环,因为靶子上就只有一个红色的圆圈,其他的什么都没有。为什么要闭眼射击,因为这时候火药发射时,枪膛的密封不紧,火药燃烧时会从火药锅和引火孔里面冒出火光和火星,为了避免火药灼伤眼睛以及火光耀眼,在射击最后关头,枪手是闭眼的。
射击出去后,高松也没有看射击结果,也没有人给他报打了几环,说好了只看谁打得最多,而不是谁打得最准。
他右手立即将枪托放下,轻轻的接触地面,从背后抽出通条,将包着布的那一头插进枪口,使劲的插了两下,再抽出通条,插回背囊。这时候黑火药的燃烧并不充分,每次射击都会留下火药残渣,残渣多了还射击就会引起炸膛,干脆就规定了每次射击完后,都要清洗枪膛,以免炸膛之灾。
接着,高松蹲下,用右手将火绳从蛇杆上的夹子取下,避免装填火药时发生意外,再递给左手,左手分出中指、无名指、及小指握住火绳两端,火绳是两头都点燃,以便一头熄灭时可用另一头再引燃,其他指头依然扶住枪身。
然后,高松将药锅中剩馀的灰渣用右手拇指抹净,再轻轻的吹气,避免火星引燃引药。跟着重复起原来的动作。
这火枪射击以前没有真正见过的时候感觉新鲜,但是经过这么久的训练,早就看腻味了,现在正感觉无聊了,旁观的人先还叫了几声好,后来也就默默无闻的看着,静静地等待着结果。
等着一炷香烧完,曾国藩的亲兵李臣典朝鼓手一挥手,鼓手受意,朝鼓上又是重重的一槌,宣告高松的时间到,高松这时候可不像其他小说里面那样刚好射完最后一枪,他正满头大汗的装着火药,听到鼓声,遗憾的站起来,倒出火药,退到一边清理枪膛去了。然后,李臣典大声宣布,高松在一炷香的时间内,总共打出了三十三颗弹丸,还有一次在装火药,不算入总和。这已经很不容易了,现在这时候用火绳枪射击虽然也是要熟能生巧,但是忙中出错的时候更多,一般情况下训练有素的射手是每三分钟两发,一炷香时间差不多相等于一刻钟,能打出二十三发不出错很厉害了。
接着,是抬枪队的代表曹灿辉和刘刚,抬枪其实也就是扩大版的火绳枪,上子弹、开火等都是一样的,只不过枪大了,要干的活分开由两个人干,引药、弹丸和火药两个人也分开带着而已。
香点燃、鼓声响起后,曹灿辉把枪托放下半跪着,刘刚举着枪口站着;曹灿辉在检查火药锅,刘刚就用通条擦枪膛;曹灿辉给火药锅里面灌引药,刘刚就朝枪膛里面倒火药;曹灿辉清理火药锅外面,刘刚就朝枪膛里面塞弹丸(这抬枪的弹丸分两种,一种是专门为抬枪口径造的大型弹丸,另外一种是普通小枪的弹丸通用的,只不过这种是塞上一小把,而不是一颗,出现的结果就是散弹枪);曹灿辉调整火绳长度,刘刚就用通条捅实火药和弹丸;等曹灿辉抬起枪托站起来,刘刚就转过身去,面向靶子,手托着枪身扛在肩上,随后曹灿辉瞄准射击,再放下枪托清理火药锅,而刘刚又转过来托着枪身,抽出通条清理枪膛,重复原来的动作。
等到这一炷香烧完,李臣典再次朝鼓手一挥手,鼓手受意,朝鼓上又是重重的一槌,“咚”的鼓声响起,宣告这次的比试时间到。曹灿辉和刘刚的状态比高松一个人要好多了,鼓声响起时,刚刚把弹药填装好,正要瞄准,但是最后一枪还是在曾国藩的允许下,算了一枪。于是两个人对曾国藩是千恩万谢,最后,李臣典大声宣布这两个人的合作打出了三十四枪的好成绩。
最后出场的一般都是重要人物,当然是我了。我握着德莱塞1841针发步枪从座位上站起来(我这么大的官当然有座位和曾国藩他们坐在一起,又不是普通的士兵),朝曾国藩他们拱拱手,然后再他们的回礼中走到了盾牌后面,等了一会儿,还没有听见鼓声响起,好奇的回头望了望李臣典,只见李臣典一愣,连忙朝我一鞠躬,然后在桌子上拿起香,点燃之后插在香炉里面,再朝鼓手一挥手,“咚”的鼓声响起。
原来他还以为是我要自己来决定开始的时间,等我给他发信号,可惜我就准备比试了,忘记我还是个官。不多想了,我拉开枪栓,把纸壳的子弹塞进枪膛,举枪瞄准,扣动扳机射击,再放下枪,拉开前栓,简单的检查了一下枪膛里面有没有火药或者纸壳的残留,发现了一点点纸壳燃烧后的残留物,立即从腰带上摸出一把小毛刷,将它们从枪膛中刷出来,又塞上一发纸壳子弹后,再次上膛,抬枪瞄准,扣动扳机射击,重复工作倒是没有过多久,因为我挎包里面装的六十颗纸壳子弹打光了。等我放下枪,回头看见桌子上的那炷香才燃烧了一小半而已。
这种纸壳子弹的原本应该叫纸壳定装枪弹,为了使装弹速度加快,且药量一定,纸质弹壳就应运而生,最初的纸质弹壳只使用纸卷成的筒,里面装有火药,但弹头与之分别装入,装填速度仍较慢。后来人们把弹头和火药一同装入纸质弹壳内。当发明了底火后,1812年在法国出现了用纸筒制成弹壳,将弹丸、发射药和底火一起装在弹壳内的定装式枪弹,它由发射药、击发药、弹托、弹头组成。构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定装式枪弹。
使用时,用枪机从后面将子弹推入枪膛,然后用手扣动板机,枪机上的击针刺破弹壳,撞击底火,将发射药点燃,最后把弹丸射出枪膛,这样把原先前装式的步枪的装弹和射击过程大大简化了,射击速度提高了4─5倍,并且可在各种射击姿态和运动状态中重新装填子弹。在纸质弹壳技术逐步成熟之时,金属弹壳的枪弹才出现。经过一些年的发展才取代了纸壳枪弹的地位。
但是,这样还有许多缺点,如每次只能装填一发子弹、纸壳枪弹容易受潮、破碎等。后来,美国人毛尔斯于1851年发明了金属壳横向联合弹,经过一些年的发展,金属壳子弹不但的完善,才让淘汰了纸壳枪弹。
这种纸壳子弹打得还真是快,一会儿就打了这么多。一边心里感叹着,一边走回座椅旁边,对着曾国藩拱拱手说:“不好意思啊,一炷香的时候都比不完了,不是小弟我不争气,是这把枪打得太快了,刚刚从码头带过来的六十发子弹全部打干净了!”
“智亭客气了,就凭你刚刚打的那么多,现在坐着都能取胜了,不过,实在是没有想到这种洋枪能打这么快。”曾国藩从我手上接过德莱塞1841针发步枪,拿在手上像小孩子拿起了最心爱的玩具一样细细的抚摸,似乎这样更能感觉出这把枪的威力。
看着曾国藩如此喜爱,一句话没有经过大脑就蹦出来了:“要不然,涤生兄就把这些枪拿去?”话一出口,就后悔了,暗自咬着舌头,心里怪自己太不争气了,这样的杀人、保命的利器,自然是留在自己手里最好,虽然是自己崇拜的人,但是送出去实在是有点不舒服。
曾国藩就比我大度多了,立即说:“智亭的心意我领了,我在码头就说过了,这些枪你比我们懂得都多,而且你也亲手打给枪,一定非常喜爱,君子不夺人所爱就交给你用了。”
“涤生兄宰相肚里能撑船,智亭佩服。”话是怎么说,但是心里感觉有点别扭,就是那句你也亲手打给枪。
这时候,旁边的人讨论激烈,都比试完了,一时半会儿没有散场的表现,曾国藩心情也好,突然大声宣布,明天做次大比试。除了我新到的德莱塞1841针发步枪,小枪队、抬枪队,认为自己有能力,射得快的、射得准的,都可以报名参加,决出的前10名都有赏。
于是,周围的人更加激动了,一边讨论一边回营训练,争取明天比出个好成绩。
我心里高兴,再把这步枪把玩了一下,决定今天晚上试一试保养它看看。越是精密、先进的武器,保养就越难。拉住刘丛辉问他,保养的东西在哪?
刘丛辉眨眨眼,说了一句“塔大人稍等!”就跑进人群。我正纳闷他怎么不去码头,怎么去人群了?过了一会儿,他拿着根木质通条又跑了回来,双手递给我,说:“塔大人请!”
我没有接,纳闷的问:“怎么给我这个?”
“塔大人刚刚不是要这个吗?我刚才好不容易跑去找到高松找他借来的啊!”刘丛辉收回手,吃惊的问。
“我要的是这把枪的维护保养工具,你跑去找高松借这个干嘛?”
“塔大人,这就是啊。平常我们就用这玩意清理枪膛的。”
“等会儿,难道你们买枪的时候,那些人就没有给你们送点东西吗?”
“送了啊,每把枪送了两百发子弹。”
“没有其他的了吗?”
“没有。”刘丛辉肯定的答道。
该死的法国佬,你的德莱塞1841针发步枪买不出去就应该多附送点东西,就像这两年,房子买不出去附赠装修、家电一样,但是现在原本就该配套的枪支维护工具也没有,我记得二战时期德军的单兵装备里面就有一个小钢盒,叫做Rngngsgrat34维护工具,通条、膛刷、油壶、棉绳等工具都装在这个薄钢盒中。这种维护工具大量的配备了德军,保证了德军士兵手中枪支的正常射击。
没有这些专门的维护用品我怎么去维护这些枪?通条好弄,找根口径差不多的棍子就行了,膛刷、棉绳也好弄,但是这枪油怎么办?我知道现代化的枪要上油保养维护,但是还不知道枪要上什么油,据说美国打伊拉克时的2003年3月23日,美军第507机动保修连在伊拉克遭到伏击,造成十余名官兵殉职和一名二等女兵杰西卡·林奇(JsscaLynch)被俘,就是因为她连一枪都未开,她连一枪都未开是因为她的16步枪故障不能射击,16步枪故障是因为部队下发的CLP武器保养油引起的。美军进驻伊拉克后,士兵们纷纷向各单位主管与后勤单位抱怨这种CLP保养油防锈、润滑与清洁功能极差,更无法防止风沙及尘土的阻塞,这一切归因于该型CLP保养油具有较高的粘稠性,与沙尘混合后反而成为“研磨剂”,当枪机高速运动时会造成严重磨损并使零件间产生间隙,进而危及武器的正常使用与操作安全性。
我这里虽然没有风沙,是一个山清水秀、绿草如荫、鸟语花香的好地方,但是难保枪支不出问题。没有办法射击的枪我要来有什么用?
心里暗暗的骂着吝啬的法国佬,但是现实问题要解决,枪油用什么?记得以前有个外国电影里面,一个警察用鸡油维护他的手枪,可是那是中文配音,到底是鸡油还是机油我不能肯定,没有弄清楚的话,就像有些人只能吃植物油,你给他来一瓢猪油,严重的话要出人命的。想想保养油也就是需要清洁、润滑、防锈3种功效,大不了我一个一个试验。决定等会儿就去找曾国藩,让他调拨几十把小枪连人一起过来。再把油料收集一下,动物油因为供货可能不稳定暂时不考虑,能找到的植物油,我先用棉布把里面的杂质过滤,再一个一个的试,不相信找不出一种适合枪支的油。至于发明专业的保养油,还是以后再看情况吧。
挥手让刘丛辉离开,自己拿着枪往自己的营房走,心里想着应该让谁来使用这些新式步枪,这个也可以,那个也行,就是这些枪太少了。突然我意识到一个更加厉害的问题——武器弹药的储备。
在《战争之王》里面,不知道是不是字幕翻译有问题,在尤里奥洛夫和他叔叔多米崔——一个乌克兰将军参观军火仓库时,有几句对白说一个营要储备40000把AK—47。一个营才多少人?才500人左右。应该是字幕组出问题,那些混账……那些字幕组成员就不能小心点吗?当了将军应该是管理一个师吧,一个师10000人左右,储备40000把AK—47,一把用来作战的枪,备用的就有四把。现在我这里总共就二十把,总能用四把,留十六把?四把枪能形成什么战斗力?又不是加特林机枪。
说到加特林机枪,现在的纸壳子弹能适合的机枪还只有加特林,加特林机枪于1861年被发明,于1865年作了相应的改进,于1866年装备给美国陆军。而且美国的加特林机枪是真正用于大规模实战的机枪。
美国著名机械师理查德·杰丹·加特林于1862年发明了手摇式多管重机枪。加特林把6至10根枪管并列安装在一个旋转的圆筒上,手柄每转动一圈,各枪管依次完成装弹、射击、退壳等动能。一个熟练的射手,每分钟可发射约400发子弹,到前世用电机带动的加特林机枪射速每分钟可达6000发-7500发。加特林机枪是世界上第一支成功的多管式机关枪,虽然它后来被其它的新型机枪所取代,但它的结构原理至被作战飞机和军舰上的多管速射炮所应用并保留着“加特林机关枪(炮)”的名字。
加特林机枪可称是现代机枪的先驱特林自动原理,即左轮枪式转膛发射原理,它利用一套传动机构使数支枪管绕一个公共轴转动,从而完成连续射击。加特林机枪是机械式的,最初枪管转动需要由人力转动摇把,后来改进为由电动机来完成。其优点是射速高,威力大,而且枪管可加速冷却,主要缺点是体积、质量大,消耗能量、子弹多。
见鬼了,子弹又是问题,在码头上的时候就说了,买这些枪,每把枪送200发纸壳子弹,再买了2000发子弹,总共才6000发子弹。按二战时期德军每个步枪兵随身携带45发步枪子弹,另外15发存放在配属到排的车辆上,可依照命令取用。但实战中士兵一般都携带60发步枪弹。就算每场仗消耗45发子弹,大约7场仗之后我就没有子弹用了。这还没有扣除我刚刚比试的时候用掉的子弹和以后训练时要用的子弹,更不要说想象中要上马的加特林机枪计划。想想特种兵的射击训练吧,消耗的子弹可是用卡车拉的。就凭这么点子弹,以后还想训练特种兵?要么做梦,要么用金山游侠作弊吧。现在真是无比怀念《生化危机2》里面的上上下下左右左右。
在无比的郁闷当中,决定了,储备十把德莱塞1841针发步枪,只拿十把出来装备我的亲兵队伍,当然是要挑出枪法最好的二十个人,有过猎人经验的优先。像《兵临城下》里面斯大林格勒战役期间,两位狙击手在斯大林格勒废墟中的对决,一个是苏联红军狙击手瓦西里·泽索夫,还有一位是德国狙击手康尼上校。瓦西里·泽索夫乌拉尔山区的猎人,康尼上校一位狙击手学校的校长,出身贵族,但是经常打猎,也算是猎人了,所以,猎人在打猎的时候更加适合。
而且这么稀少的枪,又要它们发挥最大的威力,只能拿它们当狙击枪,以最小的成本使敌军付出最大的代价。这二十个人就当作2人狙击小组培养,十人个狙击,十个人侦察,有时间就让他们换换角色。
子弹么,先让他们先训练着,再让郭嵩焘去买一批过来,枪是不大可能买到了,子弹我的需求量开始很大的。难怪尤里·奥洛夫说过,如果没有我,世界上任何一场战争都不能称为真正的战争。现在的情况是,没有他们那些军火商,我连平常的训练都不行了。
要造子弹,就要有火药厂和各型机器设备,要造火药厂就要机器设备和矿厂,矿厂也需要机器设备,机器设备又要机器厂生产,要造机器厂就要钢铁厂,钢铁厂还需要铁矿和煤矿,各种厂、矿的,需要都大,这样,一整套工业就出来了。看来建立一整套工业体系很有必要提前了,但是根据其他穿越人员的宝贵经验,现在自行研发一是没时间、二是没人才。只有派遣留学人员出去学习,引进人才和机器设备才行,但是我现在才是个巡抚标中军参将,也就相当于前世湖南省警卫团团长,而且还是停薪留职的人员,没有那个权力,就北京那个穿黄色衣服的那位不点头,谁也没有那个权力造这些玩意。再说了,这些东西需要大量的银子才买得过来,现在我就四千多两银子,买几把枪玩玩还行,买工业?算了吧。靠曾国藩的湘勇?更加不行,现在湘勇练兵的钱,一是主要将领自己家里拿出来的钱,二是别的富贵人家捐的,三就是靠挪用地方上的财政支出,自己的收入来源都不稳定。把银子挪用了,靠什么练兵?没有了兵,靠什么抢钱、抢粮、抢地盘、抢美女?
烦啊!
回到营帐里面,曾国藩许诺的20把德莱塞1841针发步枪已经被我亲兵营的几个亲兵搬过来了,正笑呵呵的拿在手里玩耍。见我进来,都放下手中的枪,站起来向我请安。
我点点头,命令他们整好队之后,告诉他们我的决定,在一阵遗憾声中,我让他们整理好被他们翻乱的步枪,然后回营去准备明天的比试,特别强调了我只要前二十名。
等亲兵们出了我的营帐,我一**坐在步枪的箱子上,想想还有穿越者要做的没有做,手榴弹做了;地雷因为不知道点火的东西没有做,新式火枪买了;工业一时半会儿建立不起来,以后吧;什么玻璃啊、酿酒啊我就不掺和了;尼龙袜好像还记得,但是现在也做不出来。该死的,前面就知道停靠曾国藩了,为什么没有做一个规划?把计划做得粗略点都行,以后按照计划前进总比现在走一步看一步好多了。
拿起张纸、笔,先计划计划。
第一步:强军。先把咱们湖南的湘军训练好了,强军乃富国之本,连仗都打不赢的国家谁会看得起?弱国无外交啊,拳头硬才是硬道理。
第二步:剿灭太平军。记得从道光三十年十二月初十,也就是1851年1月11日金田起义到湘军攻破南京是同治三年六月十六日,也就是1864年7月19日,中国总共打了14年的内战,为了中国的近代话进程,只好让这些太平军少活动些时候了。
第三步:灭了小日本。因为1869年5月9日明治维新开始,小日本就开始变味了,剿灭太平天国之后刚好借湘军胜利之威赶在明治维新前面把小日本给灭了。
第四步:占领日本的地盘开始近代化的进程。都说中国的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是守旧派太强,变法不彻底才导致失败的,那我在日本的地盘上搞点新东西影响就小了,一是山高皇帝远,那些清流之辈的声音烦,听不见最好;二是光明正大的做个试点;三是这里的人都是湘军一系,还怕人不服气吗?四是廉价劳动力丰富啊,等湘军征服了日本,日本人还算人吗?人型的畜牲而已;五是日本已经走出一条道路来了,顺着走不就更容易点吗?……
第五步:推动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里面什么最赚钱吗?当然是军火商,和平才是他们的最难忍受的事情。打那么长时间的仗,不知道要让他们赚多少,我稍微赚回来点不算什么吧。
第六步:干掉北极熊。俄罗斯是历史上侵略我国最旧、占领地盘最大的国家,其他的国家要么打回去了,那么打怕了,要么老老实实的归还了土地,只有这家伙得了便宜还卖乖说对历史问题不感兴趣。
计划到是完成了,但是自己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第一线是绝对不去的,做个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人也不错,多上战场,小心没有命来执行这个计划。
小心的吹着墨迹,心里想着,其他穿越者也不过如此吧。其他穿越者……想到这,不由得一楞。我怎么忘记了其他穿越者的事情了,以前看穿越类小说也经常有两个或者几个穿越者一起的,不是YY类的男女搭配,就是一条绳子上拴着的蚂蚱,更有可能是生死对头。
另外关于清朝后期的穿越,不是跟太平天国没有关系,就是参加太平军消灭清朝政府的,或者是自立了摆平太平军,参加湘军的很少,而且湘军在里面一般都是反面角色,最直接的结果就是那本书我不看了,那样写太伤害我湖南人的心了。
得想个办法解决。</p>